《人民论坛》杂志组织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在回答“您喜欢哪类书籍”的提问时,选择“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受访者达29.2%,列第一位。人民图片
■只有把学习提到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把全党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才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只有把学习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是“大阅读”时代领导干部的成长之道
〖1 传统与现代交汇 “大阅读”时代的全新视野〗
“你一个星期来村委会上网、看片几次?”
“两三次吧。”
“这个系统管用吗?”
“可管用啦!上党课、看新闻、看电影、学种养,不花一分钱,很多人学到了文化技术,成了致富能手……”
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云门村村委会,村民林志奀刚走出党员远程教育网络接收站点。他牵着小孙子,一脸微笑。对于记者提问,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鼠标轻轻一点,我们获益匪浅。”这是遍布中国乡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站点一个常见的镜头。
一根根光缆铺到了天南地北的村村寨寨,“电视+电脑+机顶盒”的简单组合,如今正成为中国乡村的开放课堂。数万个教学节目和几十万条教学信息的不断更新,近百万人的教学管理和辅导队伍,扎扎实实地帮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起来、用起来。
宋代文学思想大家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阅读,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然而,在今天,“阅读”已不仅仅意味着“开卷”,阅读的概念变得更活泼,更生动。手机上听党课,互联网上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网上“面对面”听讲座,专题培训、挂职锻炼……全新的方式、最新的信息、多样化的载体,传统的学习方式正被信息社会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改变,“免费大学”、“开放课堂”发挥出的信息优势,为“大阅读”时代提供了生动的背景。
在湖北,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恩施市,抓学习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恩施市委书记谭文骄表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意义重大。市委向干部专门印发理论学习资料,探索出干部在线学习这一新方式。干部只需登录上网便可阅读想学内容。他们还对干部登录情况进行统计,“逼”着干部真学真用。他们借助西部大开发、鄂西文化生态旅游圈打造等机会,抓住国家扶持的机遇,“印制”出恩施大峡谷、恩施玉露茶、恩施女儿会这三张“名片”,促进了快速发展。
〖2 大视野与大思维 “大阅读”时代的显著特征〗
最近,一套《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素养大课堂》丛书在党员领导干部中间颇受欢迎。这套18册的丛书被称作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个人学习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所需要的一部很好的“课堂”。与现实中的课堂不同,这部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最具权威的专家所编写的“书中大课堂”,既包含了对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补充,也包括了对个人素质修养的滋补和在实践中增长学问的内容。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国家。中国如何发展,已无法不置于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判断、思考。掌握世界大势,把准时代脉搏,抓住用好机遇,规避各种可能的风险,办好中国的事情,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课题。
破解这些课题,学习是唯一的路径。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认为,当下领导干部学习的关键,在于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田波研究员认为,类似的丛书是领导干部很好的学习读本,但关键还是要打开思路,打开视野,练就大思维、大格局。从“本本”中有所得,有所悟,并最终超越“本本”,这才是真正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
而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则请来了葛剑雄、王春瑜、俞孔坚等国内有名的专家、学者,与学员面对面互动,干脆让干部来个脑力激荡,把领导干部的“大阅读”提升了一个高度。
一次,周志忍教授在讲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时,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美国交通部的目标之一是‘降低市内交通事故率’,每年都要统计、核实、分析。有一年美国交通部发现交通事故里小学生事故上升,调查分析后认定,儿童夹克服系带是一个重要因素:系带对大人没有问题,小孩系不好一短一长拖着,上下校车或公交车时勾了、夹了,结果把小孩摔倒弄伤。原因搞清楚了就要变,但交通部没有管理夹克设计的权力。于是它写了一报告,找到‘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两家协商探讨,由后者出台一个夹克服设计标准,解决了这个问题。”
“是美国人觉悟高、责任心强吗?显然不是。那么它是靠什么机制来保证的?”听者的思维被激活了,问题来了。
“是目标责任使然,是结果导向的责任机制在起作用。如果你拖拖沓沓,不采取措施,那你就得给老百姓去交代,给国会去交代。”随后,他又对比中国的制度设计,指出问题所在。
开放的姿态,“拿来主义”的胆识,海纳百川的胸怀,科学务实的态度,讲者有见识,听者有气度,这,是成就“大阅读”时代的重要思想基础。
〖3 理念与实干结合 “大阅读”时代的成长之道〗
3月17日,浙江桐庐县礼堂,700多位党员干部集聚一堂,专注聆听省委领导所作的专题报告: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已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如何超越?如何可持续发展?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学习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浙江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大特色。
浙江正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0美元—10000美元发展阶段新起点,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凸现,如何跨越发展中的“盲区”、“雷区”和“禁区”?浙江推出了“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理论支撑研究”工程,为建设生态大省,省委书记赵洪祝亲自带队调研生态;去年8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浙江省委举行专题学习会,在学习研讨中磨砺思想,形成共识: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世情、国情在深刻变化,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生活场景的转换越来越频繁,矛盾多样,利益多元,人们所“遭遇”的陌生领域似乎一天比一天多。“本领恐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是如此: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性的,从事的工作却涵盖多个领域;自身业务能力很强,但领导团队的管理能力明显欠缺;调换了新的领导岗位,旧有的优势和经验“派不上用场”了……学习,对中国的执政党而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干部的读书学习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干部讲学习多读书渐成风气。但是,领导干部读书现状却不容乐观:据《人民论坛》杂志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取自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样本中,尽管有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却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每周用于读书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甚至更少;五成多受访者表示每年的阅读量不足6本,只有25.4%的受访者表示每年能读10本以上书籍。
重视学习、重视读书,这在党建专家叶笃初教授看来,是中央一以贯之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以来,多读书和多学习的要求得到更多的强调。他说,读书不是静止的,要动态化,要跟实际需要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
上海科技党校教授刘光华认为,如果说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掌握技能,信息时代的学习则主要是为了提高创新能力。我们今天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诸如统筹发展、社会管理、舆论引导等等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把学习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是“大阅读”时代领导干部的成长之道。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4月23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启全党学习的“大阅读”时代,不仅是执政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进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