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岱山县在素有“华东第一滩”美誉的鹿栏晴沙举行2010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开幕式--岱山岛海坛祭海谢洋大典,向世人传递“感恩海洋、人海和谐”的人文理念。作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祭海谢洋大典,正以其浓郁的海洋文化元素和浓厚的海岛文化底蕴,成为闪耀于东海之畔的又一璀璨明珠
6月18日,浙江省舟山市在鹿栏晴沙举行2010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开幕式--祭海谢洋大典,以“感恩海洋、人海和谐”为主题,崇尚人与大海和谐相处新理念。恭请龙王、共祈平安、放生感恩海洋……庄严隆重的祭祀大典、原味歌舞来演绎海洋文化,打造出独树一帜的岱山祭海文化品牌。
螺号阵阵,激扬的鼓声直冲云霄。在五百名主祭、陪祭、参祭及渔民的护送下,龙王神位从海的一边浩浩荡荡地走来。渔民川流不息、抬着满满当当几大筐由花生、核桃等组成的五色果实和稻米、小麦等五谷,鱼贯走到祭台上,敬香祭祀。
“让我们懂得感恩,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保护大海”“祈福盛事、共享太平” ……在平安旗上,渔民代表庄重地写下祝福。随后,八十名少年手持鱼缸,缓缓将大黄鱼苗种放生大海,象征新生。
之后,多名身着独具渔家特色服饰的演员在乐声中翩然起舞,《水篙号子唱旋律》、《九龙闹海群鱼跃》等节目,以舟山地域文化元素为主,在原生态基础上加以创作、编排,进行艺术加工,用原味歌舞来演绎海洋文化,体现出最原汁原味的岱山风情。
腾挪跳跃,人灯共舞,四海共欢……祭海谢洋是属于岱山渔民一年一度的盛会,古老的祭海活动被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除了祈求平安丰收,更增添了保护海洋、人海共荣的崭新主题。
“让大海休养生息,让鱼儿延续生命,让我们懂得感恩,表达对海的崇敬……”歌声悠扬,飘向大海。海岛渔民对大海的感恩之心,也随着祭海谢洋大典的举行,飞往海的深处,化成人与大海和谐的美好愿望。
祭海:特色海洋文化的传承
祭海,是浙江岱山乃至中国沿海渔民崇拜和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而相应的一种民间传统祭祀方式,反映渔民数千年特有的祭海风俗。其民众的参与性之广、影响之大、延续历史之长,不仅在岱山所处的舟山群岛诸多渔家习俗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在我国东部沿海民间民俗中,也具有明显的共通性,是我国东海几千年海洋文化史上最具海洋文化个性的民俗之一。
岱山是我国12个海岛县之一,地处长江口南端,杭州湾外缘的舟山群岛中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城市,就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一直对大海怀有最深的崇敬之情。
岱山人祭海谢洋,早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记载,岛上先民,早在史前就有祭海活动。每到开捕、鱼讯等时节,岱山渔民便会自发组织祭海仪式,感谢大海恩情,祈求风调雨顺、归来平安。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更是越发的隆重。
为将这一特别的海洋文化传承下去,岱山县在古祭祀坛遗址上建造了我国首个大型祭海坛,形成“北京有天坛,岱山有海坛”的特色。每到休渔期间,便在祭海坛举行规模盛大的祭海谢洋大典,祭海祈福,谢洋感恩。而这种特别的仪式,更是被列入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由于水域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以及长期以来对渔业资源的持续高强度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域生态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让大海休养生息,修复渔业资源,已是刻不容缓。为此,岱山自2005年起,专门选在休渔期间举行祭海谢洋大典,就是以此为载体,将这特色海洋文化予以传承,呼吁人类保护大海,关爱大海,共同倡导人海和谐。而现在,他们更是喊出了“感恩海洋、人海和谐”的口号,用实际行动保护着养育自己的这一片蔚蓝。
配套活动:定要让你过足“海”瘾
想不想在泥涂中尽享轻松与惬意,想不想投入大海来一次亲密接触,或是看看最原汁原味的民间民俗大巡游,感受下渔家风情?那么,这次的海洋文化节你值得一来。在此次海洋文化节中,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配套活动,定是要你过足瘾。
和谐欢乐之夜--民间民俗大巡游。6月17号晚,县城竹屿新区广场将开展岱山民俗民间文化巡游、本地精品文化汇演、港口船灯亮化、新岱山人OK大家唱、万余大黄鱼展示等活动,向世人展现一个流光溢彩的海洋文化世界,“秀”出大黄鱼港的民间民俗文化之魅,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领略海岛人民展示几千年海洋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尽情享受海岛独具魅力的渔家风情。
中国民间海神信仰与祭海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6月18日下午将举办“中国民间海神信仰与祭海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太平洋协会、中国海洋学会、上海海事大学、浙江省海洋文化研究会、岱山县人民政府主办,邀请诸多国内海洋文化专家和学者集聚岱山深掘祭海文化底蕴,共畅海洋文化发展大计,传承辉煌海洋文明,有利于增进政府、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文化产业之间的广泛合作,促进海洋文化的全面建设与和谐发展。
其意义在于通过交流探讨,学习借鉴各兄弟省、市、县在海洋文化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使岱山以往祭海谢洋大典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祭海文化品牌,深化海洋文化内涵。
大黄鱼增殖放流活动。6月18日下午登船出海,通过向大海放流400万尾大黄鱼苗种,进一步增强公众保护渔业资源、爱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唤起全社会对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关心与支持,一道保护好大黄鱼这一珍贵的水生生物资源。
首届岱山海洋运动会--尽展渔家儿女海上体育竞技风采。6月29-30日,鹿栏晴沙将上演“海洋活力秀”,一场带有浓浓海腥味的运动会,定会叫你大开眼界。首届岱山海洋运动会将把传统的渔民生活、生产中常见的那些劳动技能、作业内容融入到体育竞赛中,让你领略另一种美。海滩拔河、海滩拉渔船、海滩抛蟹笼、海滩捡花蛤、海滩爬船网、沙滩“大力士” ……还等什么,赢得就是你!
2010首届中国海岛超级英雄挑战赛。环岛集结赛、挑战皮划艇、极限沙滩车……这些活动以往你是否只在电视上看过,是否也曾砰然心动跃跃欲试?7月8日-11日,来自各地的超级英雄将汇集岱山海岛,在这里展现他们的英雄风采,来一场英雄间的顶级对决。此外,篝火派对、环岛低碳游等系列活动,也是看点多多,欢乐多多。
我为泥狂--体验独具海岛特色的海泥游戏。到了岱山不玩泥,那你就是真的OUT了。作为岱山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我为泥狂”每年都吸引数万游客到此与海泥亲密接触。而这次,海泥滩中还将吹响美女集结号:来自世界各地的50名国际海洋小姐,将在泥涂中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并充分体验“泥上拔河”、“泥上速滑”、赛木船、“泥护”等独具特色的趣味活动。
附:岱山祭海谢洋的历史
祭海谢洋,最重要的环节便是恭请龙王。海龙王是渔民心目中的大海之神,它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喜怒无常,既能赐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渔民对它具有敬畏之心。靠海吃海的渔民们,自然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海龙王身上,于是形成了“出海祭龙王、丰收谢龙王、求雨靠龙王”,处处充满着浓郁的龙崇拜、龙信仰的氛围。此习俗千百年来,代代相传。
民间相传,岱山境内诸岛有四处海域藏有海龙王:一为长涂岛高鳌山的“娑竭龙王”,二为秀山乡与定海干缆镇交界海域的“灌门老龙”,三为岱东后沙洋的“棕缉老龙”,四为东沙角的“青石龙”。此四龙专司行善,深受当地群众的崇拜。岛上建有多处龙王宫(殿)、海神庙,有数十处以龙命名的地名,如龙头、龙眼、龙山、龙潭、求龙山嘴等。
据舟山古志书记载,早在南宋时期,就有官方公祭龙王庙的活动。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宋孝帝下诏在舟山公祭东海龙王。嗣后,地方官每年六月初一为公祭龙王日。
祭海在岱山历史上主要有“官祭”与“民祭”两种形态。最早有迹可寻的“官祭”是徐福祭海。据传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曾先后两次派遣徐福出海,派遣徐福采长生不老药,徐福抵岱山后,在后沙洋泥螺山搭起简陋的小祭台,祭祀大海和龙王,祈望保护远航安宁。隋时的骠骑将军陈棱,奉命伐琉球国(今台湾),海上遇雾,漂泊至岱山东北,杀白马祭海。宋建炎三年(1129),南宋皇帝宋高宗搭乘御舟赴岱避难,当他抵蓬莱后沙洋,觅见泥螺山上的古祭台,立即祭告天地、大海,祈求社稷安宁;是日又去白峰寺(今超果寺)驻跸,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为此而留下了千古绝句--《渔家傲》。至清康熙、雍正年间,祭海活动日趋频繁,海龙王信仰渐至高峰。
在官方祭海同时,岱山民间也盛行祭海之风。目前岱山境内有龙王庙、龙王殿、龙宫8处,龙潭5处,以龙为名的山、礁等地名10余处,可见岱山渔民对龙崇拜之风尤盛,传承未断。每逢新船下水、渔船开洋、拢洋、渔汛结束谢洋等重大节日,通常在农历立夏大黄鱼汛、乌贼汛、鳓鱼汛、鲳鱼汛,渔船第一水出洋或农历六月初渔汛结束转汛拢洋,举行祭海仪式并相沿成俗,村村岙岙,相传相承。目前,岱山部分渔村仍沿袭着这一传统的民间习俗,保留了祭海的粗犷、纯朴的原生态文化风貌,展示着东海海域渔民龙信仰的独特传统文化与深厚的民俗内涵。
据高亭一村年近80岁的老渔民郑野弯回忆,他从小就看见大人在海边和船上祭龙王的场面,此习俗直至解放前夕。建国后,渔区经历了“渔改”、“文革”的严峻考验,祭海被作为封建迷信遭受取缔。但改革开放后,一些渔民重新恢复了祭海活动。目前在岱山渔村高亭、岱东龙头、衢山鼠浪、东沙西沙等地,依然保留着古朴的祭海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