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学习型组织 > 经验交流

转型期企业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0年8月27日 17:03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引发了社会系统全面的、结构性的调整,加速的利益分化与频繁的社会流动,使得社会趋于更复杂化、多元化,一定程度的社会矛盾与摩擦增加和社会冲突加剧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了越来越严重,不断威协到我国社会和谐、公共安全和经济利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完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社会影响面大,如果处置不当,将会损害企业社会形象,影响企业近期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长远利益。本人通过对《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一书的学习,对企业如何做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访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转型期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在生产经营运行中,必然会存在影响稳定的因素。维护企业安全正常运营,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宗旨为企业办事。同时,需要不断完善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机制。必须充分意识到突发事件的存在,积极主动地防范突发事件的风险,在工作中主动化解了纠纷矛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企业科学快速的发展。

  一、当前企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一)事件起因的多样性。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来自内部的主要有:企业转制中的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特定范围内的职工认为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通过正常途径向企业管理层或地方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在体制内的种种努力无效,愤怒情绪相互交流与感染,引起矛盾冲突。来自外部的主要有:企业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危及周边群众引发的矛盾冲突。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企业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罢工、罢市、集体上访、集会、游行、示威、占据工作场地、堵路拦车、围堵冲击企业管理机构、占据生产经营场地、限制企业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人身自由、打砸等。

  (三)事件意图的目的性。参与群众性突发事件其行为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并与自身的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精神等有直接的关系。

  (四)事件主体的多元性。当企业有些下岗职工参与矛盾冲突时,而在职的一些职工和职工家属亲戚也掺和进来,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因素越来越多,参与人员也越来越复杂。

  (五)事件的突发性。在群众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都经历一段时间的积累,问题积累越多,事件就越容易爆发。

  二、企业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诱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说,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分配不公,反映渠道不畅。企业内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员工收入有差距,这种差距让员工感到贫困的差距。心里会产生不平衡,员工文化技能和素质有差异,一旦有人带动吵闹,就会引起矛盾冲突。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识,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群体处于低收入状态,而这个群体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有很大压力。有些企业高层领导人腐败行为引起职工的愤怒。员工在企业中的发表权收到限制,为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却没有途径向领导汇报。一些想法看法不能得到认可。有些信息没有及时透漏,造成职工对企业做出的决策没有理解,造成误解。员工某些合理、正当的需求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处理。

  (二)企业过多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员工利益。企业在进行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创新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时,总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某些职工利益也会受到损失。心里就会觉得不公平,开始抱怨,如果管理层不处理,矛盾就会激发,很容易爆发为群众性事件。当企业经营出现滑坡路时,效益开始下滑,就会拖欠或降低职工工资,拖欠职工的养老金、医疗费,延长职工劳动时间而职工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某些企业破产造成职工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对下岗职工缺乏扶持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要减员,而职工为了生存要岗位,这对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某项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如一起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个别职工发生职业病等,由于企业领导不重视或欠慎重处理,而引发问题扩大化。㈣职工基本素质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增强。随着企业员工文化和法律知识的普遍提高,我国劳动法规和国有企业改革法规的不断健全,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追求强烈,自我维权意识增强。

  三、从预防、化解入手,建立全面长效防范和应对机制。

  为保持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要共同积极应对企业群体性事件,采取多种措施、手段和方法进行:

  (一)加强企业内部自我协调,建立健全和谐的劳动关系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执行力度。当前诸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正是由于我们企业管理者、管理层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一定程度的违规操作。因此,当务之急要加强企业经营者、职工的法制教育,特别企业管理者重点学习《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消防法》《生产安全法》、《环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其法律观念,使企业管理者依法办事,以法律己。职工正当、合法地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利的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2、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立平等的劳资关系。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民主管理企业中的核心作用,要建立健全企业职代会制度、在非公企业中积极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制度,开展厂务企务公开,扩大企业管理者同职工群众的联系,畅通对话渠道,提高职工群众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行为的程度与层次;

  3.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沟通平台机制。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建立企业法人与员工正常沟通机制。群体性突发事件绝大多数事出有因,只要真心实意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认真地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实际问题,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前,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生活保障、离退休职工生活费、协保留岗职工薪酬待遇问题最为敏感。企业要严格按照中央精神,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对群众的合理、正当的要求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确实无法解决或要求不合理的,要耐心做好劝导说服工作,决不能敷衍塞责,更不能采取简单租暴的态度和方法压制群众、激化矛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职工群众按着正常合法渠道、程序反映和解决问题。

  (二)加强社会预警体系研究,建立健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动态监控机制

  1、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群体性突发事件带有典型的突发性、偶然性,同时,也包含有内在的必然性。当前,在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往往是事情发生了,才想起要去预防,缺乏对可能引发职工突发事件的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的主动决策和超前监控,因此要建立一套动态的社会预警机制。建立一套包含国资、人事、劳动、统计、工会、民政、环境、质监、建设、信访等有关部门在内的综合监控和跟踪监督机制,在问题较多的单位和地方要配备专门力量,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把工作做在前面,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强化对企业下岗分流职工、竞聘上岗职工、协保留岗职工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强化对改制企业单位“三条保障线”以及党和政府有关职工生活保障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了解、分析,并实行动态报告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安抚、早解决,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2、要加强对职工思想心态研究。国资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可以结合企业单位改制过程职工关注和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快速、准确的民意调查,及时掌握职工对改制方案、职工安置、经营者、经营层以及受让方的看法,及时判断职工稳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在不稳定因素快速积聚以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3、企业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种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成立相应的组织,一旦发生,启动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

  (三)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健全群体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

  1、结合县国有、集体企业和非公企业的实际情况,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报送机制。一方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全县企业单位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及处理过程,畅通信息渠道,解决“报喜不报忧”的痼疾,建立配套的信息报送机。

  2、企业内部要重视信息,快速反应。强化信息意识,落实责任,建立畅通灵敏有序的信息网络,做到事先有预报、处理有反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四)极应对,建立快速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机制。

  1、加强领导,措施到位。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管理者要亲自到场,果断指挥,明确责任,第一时机上报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事实真相,启动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认真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

  2、县政府部门接到企业群体突发事件后,由政府领导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密切注意事件的动态,启动县级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预案,配合协助企业做好疏通工作,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必要时由司法部门介入,妥善处理和化解矛盾。

  (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1、抓住企业发展机遇期,谋划企业长足。发展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企业和谐的根本,要把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关键,要研究把稳定作为改革发展的前提,正确处理企业改革发展与职工切身利益的矛盾,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企业兴旺期要着手考虑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打基础,避免企业大起大落。企业特别注重环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工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保证员工和广大消费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建立企业内部利益均衡机制,处理不同群体利益关系。企业在改革发展中,要切实保护职工利益。职工收入差距不能悬殊太大,避免引起矛盾纠纷。在体制改革中,要考虑员工的承受能力,落实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居民的生活保障制度。

  3、创新就业渠道,让职工共享改制成果。创新就业渠道,努力创造就业岗位。主动提供一些再就业优惠政策,创新就业渠道,多方面安置分流职工。让这部分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的呵护,避免激化矛盾。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因素,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群众内部矛盾群发和突发的可能性都有可能增加,而且可能向组织化、激烈化方向发展。因此,企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必须从从预防入手,化解入手,全面建立起长效防范机制,也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

 
来源: 县委宣传部  作者: 傅晓国  编辑: 袁碧华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昵称: 输入答案:

 
热点新闻
清明假期:以晴好天气为主
张文科节前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发放文旅消费券 激发市场新活力
我县获省第六届残疾人旱地冰壶锦...
旅企专题培训 提升服务水平
2025年流动少年宫活动启动 首站走...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九...
卢建波节前督查森林防灭火及安全...
县委常委会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
聚焦缩小“三大差距”与发展轴建...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12018297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