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阅读了《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一书,学习收获受益匪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深入破解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重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以及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则、方法和机制,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动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减少和防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下面,我结合城管执法工作实践,谈一谈城管执法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岱山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下设市容中队、城监中队、环卫处同时还相对集中了工商、交警、卫生、环保、农林等部门的一些执法职能。承担了城市管理中最琐碎、最复杂、最难办的部分,因而成了矛盾集中体现的部门。因此较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甚至演变为严重的暴力抗法事件。
一、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式与特点
1、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非暴力抗法。如违反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应予处罚时,一些当事人会以种种理由为借口,阻碍执法人员行使暂扣、收缴等行政强制措施,阻止违法人员离开执法现场讨要被暂扣物品等,甚至煽动社会群众和亲戚朋友阻碍执法人员履行公务,利用“老弱病残”人员充当天然保护屏障。二是使用威胁方法抗法。如在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当场以死相要挟或采取自残方式威胁、恐吓城管执法队员,造成大量群众围观,以达到执法人员从中屈服、放弃执法的目的。三是使用暴力方式抗法。在城管执法中,一些违法人员对城管执法人员拳打脚踢,甚至一些无证商贩用水果刀、菜刀等工具攻击城管执法人员,使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遭到严重侵害。
2、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抗法动机明显。城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事无先兆,难以预见,往往在执法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和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发,因执法与被执法、处罚与被处罚的矛盾对立激化而发生,带有明显的抗法动机。二是管理对象大多数为弱势群体,极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三是外来打工者。他们往往成群结派,有威胁、辱骂城管执法人员等过激行为,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损害城管执法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二、造成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
1、城管法制建设缓慢,缺乏必要的执法保障。
城市管理体制跟不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管理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至今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上与地方城管部门对接的机构,还没有一部城市管理的实体法律,适用的是较低阶位的法规、规章。严格意义上说执法大队只有处罚权没有执法权。一旦遇到群体性突发事件,城管时常需要求助公安机关来解决,执法处境十分被动,被称作执法部门的弱势群体。
2、执法力度加大,社会矛盾凸现。
一方面政府逐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社会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刻不容缓,迫使城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这势必触及一部分的实际利益。另一方面城管执法部门处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前沿,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城管执法人员就成了各种社会矛盾宣泄的对象,执法过程尚有不慎,即便是毫无过错,也容易爆发群体性突发事件。
3、社会民众同情弱者,注重瞬间不探究过程。
俗话说得好:公安管坏人,工商管富人,城管管穷人。因此,社会民众本身就有一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感,而这种同情又往往来源于对事情原委缺乏了解,老百姓只看到了强制执行的瞬间,而没有了解之前城管执法人员如何苦口婆心地进行宣传动员和纠正制止的过程,“被利用或善意的群众”便乱加指责城管执法人员的行动,甚至起哄、参与围攻,在相互鼓动、催化下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4、预警机制不足,缺乏完整处理机制。
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城管执法普遍缺乏预警机制,执法队员缺乏对执法尺度的把握,带班队长缺乏对执法过程的掌控,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无法从源头上加以遏制。
三、预防和控制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
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它的发生和发展固然有其突然性、复杂性、危害性的一面,但城管执法不能害怕群体性突发事件而放弃执法,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准备上充分,措施上得力,方法上得当,及时加以预防,妥善加以处置,就能有效避免和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就能有效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展和恶化。
1、开展防范教育,优化执法环境。
针对城管执法工作广泛性、群众性的特点,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加强对社会群众的宣传教育,不断拓展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发挥宣传媒体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让更多的群众知法懂法,增强守法意识。主动化解与城管执法部门的矛盾,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2、坚持以民为本,打造和谐城管。
要转变观念,克服特权思想,坚持亲民爱民执法理念,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采取细心的宣传教育方法和文明的执法工作方式,要坚持公正执法,透明执法,依法行政,注意缓解矛盾纠纷,化解对抗情绪和对立行为。要采取堵疏结合措施,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和城市管理压力。
3、加强信息捕捉,注重源头防范。要明确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指导思想是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掌握有效的社会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特别是对城管执法的重点、难点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前,一定要派专人深入调查,了解情况,掌握动向,预测可能出现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认真研究,寻求应对措施,掌握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4、建立应急预案,健全预警机制
要仔细分析城管工作特点,找出执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总结提炼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根据不同的执法内容、不同的执法环境和不同的执法管理相对人,建立切实可行的应急工作预案。在预案中,要把可能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情况及其应对措施考虑周全,并成立指挥组、宣教组、警戒组、处置组等组织机构。同时要按照预案针对性地加以实战演练,全面了解和掌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场控制和灵活应变能力。
5、灵活掌握技巧,妥然处置事件。
要把握时机,以快制快。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争取时间迅速控制事态发展极为重要,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首先要控制闹事群众的情绪,控制事态发展。若闹事人员产生暴力抗法举动,城管执法人员不能以暴抑暴,应及时举报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要保护现场,为公安部门事后调查提供可靠证据、依据。
6、加强各方沟通,公开发布信息。
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首先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宣传。其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做到信息互通,让新闻媒体对事件进行正面宣传报道,控制舆论导向,压制和消除谣言和传闻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尽快平息事态,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反弹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