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随着陆域资源的日渐枯竭,海洋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世界经济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母庸置疑,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谁要能强先占据海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和优势,进尔求得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同样,具体到一个县来讲,道理也是如此,更何况海岛县。
近几年,我县在海洋经济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特别是船舶修造业,全县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沿海产业布局的调整,我县的产业布局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目前,我县的船舶修造业产能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发展空间不大,难有更大的作为。同时,就我县经济发展现状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从今年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反映出来的数据看,工业总产值132.25亿元,船舶业产值就达102.86亿元,比重占全县工业经济的77.8%,相比之下,其它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只占13.2%。船舶修造业一枝独秀的局面无疑将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分散和化解行业风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势必成为我县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一步岱山的发展,重点放在哪里?以何种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是我们现在必须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几年岱山的经济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是因为我们在开发海洋经济中,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狠抓了船舶修造业的发展。同样道理,岱山下一步的发展也必须围绕资源优势做文章。为此,笔者认为岱山下一轮的发展重点之一应放在港口物流方面。岱山拥有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优势,且地理位置优越,水水中转优势非常突出。目前全县深水岸线除30公里已被开发利用外,尚有78公里未被开发利用,这是我县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发展港口物流业不仅能够推动全县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还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当前,发展港口物流产业时机已逐渐成熟。从大环境看,世界经济显现企稳回升态势,不久的将来国际间贸易将会空前的繁荣起来,而且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商贸活动会越来越繁荣。从小环境看,近几年来舟山海洋经济的开发已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亲自率领国家工程院专家调研组两次来舟山进行专题考察调研,已看好舟山这块热土。今年5月,国家出台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文本,将舟山明确列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这一切都为我县发展港口物流产业提供了千载难蓬的历史性机遇。
发展港口物流业,小打小闹是不行的,也解决不了发展问题。岱山这几年的发展揭示了这么一条规律,即大项目大发展、大投入大产出。因此,我们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大手笔、大气魄来思考谋划岱山的港口物流发展规划,争取把岱山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能源物资储存中转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物流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国际枢纽深水大港。当然,搞大港口大物流靠我们自身是无能为力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借力”问题。如何“借力”?向何处“借力”?我们必须要谋划好。综观长三角区域发展状况和态势,上海无疑处于龙头老大地位。这就决定了岱山的发展必须要与上海接轨,只有借上海的力我们才能有大的发展。
上海作为世界级大都市,全国的经济中心,无论昨天、今天和明天,都是长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核心区域。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文件,再次明确地将上海定位为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毫无疑问,上海未来在这两方面都将有大的动作。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把岱山的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下来思考和谋划。岱山是海岛县,紧邻上海,处于上海洋山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前哨,而深水岸线又是我县的优势资源,这一切从客观上决定了岱山有条件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成为该中心重要的国际枢纽深水大港或组合大港与油轮母港。
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从其自身现有的岸线资源看,缺乏建设世界级的深水大港资源优势。目前,上海依托的只是外高桥和洋山深水集装箱两大港口,由于受水深条件不足的限制,也只能靠泊10万吨级以下的船舶,根本满足不了20万吨、30万吨,甚至50万吨超大船舶的靠泊装卸。这样的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很难使上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东方大港和国际航运中心。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上海的决策者们肯定会将目光投向临近的周边地区。纵观上海周边地区,符合建大港条件的只有我们岱山,其他地方不是缺少深水岸线,就是距离太远。嵊泗县虽然邻近上海,但2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并不多见,且其面积狭小,缺少堆场复地,不适宜建大港,唯一的深水良港马迹人,也已被宝钢占用。而我们岱山恰恰具备了建大港的优势条件,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一是岱山拥有不可多得的深水岸线资源优势,且深水航道四通八达。全县水深大于10米的岸线资源有108公里,水深大于15米的有78公里,水深大于20米以上的岸线资源有25公里。水深超过20米以上的,意味着20万吨以上的满载巨轮就能直接进港靠泊作业。深水岸线是国家稀缺的战略资源,岱山拥有这么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众所周知,作为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第五的世界级深水大港__天津港,它的所有深水岸线都是通过人工挖掘淤泥挖出来的。
二是岱山地处航运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岱山与上海洋山港隔海相望,衢山岛离洋口港最近距离不到十海里,而且洋山港国际航道紧靠衢山岛北部洋面穿过,洋山联检锚地设在衢山港区内。
三是岱山陆域面积较大,地势平坦。全县陆域面积达326.5平方公里,衢山岛陆域面积为73.6平方公里,可满足大港建设用地需求。
四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而且为航运中心配套服务的船舶修造业亦日渐发达。目前,岱山拥有金海重工、常石、中基、海舟、东邦等大型修造船企业,可直接为进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外轮提供修造等服务。
上述这些充分说明,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把岱山打造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国际枢纽深水大港或是组合大港和油轮母港。到那时,岱山的经济一定会挤身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当前,我们要主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保护好深水岸线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二是加强与中央有关部委和上海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宣传好岱山的深水岸线资源优势,以引起有关专家、学者和决策者们的重视;三是主动邀请中央有关部委和上海方的领导和专家来岱山考察调研,同时聘请交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我县港口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高层次的规划;四是加大港口物流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有的方矢地争取上海等地的港务、石化、航运等行业来岱山投资开发港口,重点引进化工品、成品油、矿砂、煤炭储运中转等投资大、效益好的重大港口开发项目;五是加快推进在建港口物流项目的建设进程,尽早建成投产发挥经济效益,为岱山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是本人学习港口经济、政策和管理一书后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