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频道 > 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 新区发展战略

新区渔文化,舟山元素须突出重围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1年7月19日 15:27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核心提示

  从2000年接待游客不到30余万人次、总收入1亿余元,到2010年735万人次、76亿元,宁波象山县的高亢“渔歌”唱响全国,旅游业高歌猛进,并高调将由中国文联等颁发的“中国渔文化之乡”收入囊中。

  与舟山资源高度重合的象山县,把渔文化各种元素糅合为己所用,其快速扩张之道令人深思。

  近年来,我市海洋文化发展喜人,并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取得了不俗成绩。舟山理应是渔文化的老大哥,“小弟”渔歌唱得响,“老大哥”应思考怎样唱得更好。

  在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今天,渔文化中的舟山元素不仅要突出重围,更要独树一帜。

  昔日“穷户” 如今“暴富”

  象山旅游的奥秘何在?

  翻查宁波市象山县旅游统计数据,确实让人有“暴富”之感。该县1997年成立旅游局,到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30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8.2倍和14.9倍。到2010年,达到接待游客7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6亿元的历史高位。这两个数据,比我市两个县相加还多很多。

  根据统计公报, 2010年,我市岱山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1.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83亿元;嵊泗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38亿元。

  与舟山仅一海之隔的象山县旅游“暴富”的奥秘何在? 7月上旬,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顾志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的渔文化做得有声有色。去年11月,顾志月和普陀渔业战线的一些专家专程前往象山“一探究竟”。象山的渔文化街,特色鲜明的渔宅、种类丰富的渔具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象山旅游于1997年起步,次年即举办了首届中国开渔节。而从2000年起,节庆活动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开始显现。宁波大学学报2009年的一份调研报告说,自第三届中国开渔节以来,象山已吸引了40亿元的经贸投资。

  2004年起,该县每年都以“东方不老岛,象山海鲜好”为主题,以海鲜为媒,以节会友,以节造势,着力打造了象山海鲜品牌,策划推出了富有海洋文化、突出半岛特色的海鲜美食文化产品和活动。

  此后,“象山牌”海鲜餐馆抱团冲击长三角,据称在沪、苏、杭、甬已有不下150家,其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2007年该县在上海举办象山海鲜节,“千鱼百螺宴”更被收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目前,象山不仅号称“海鲜甲天下”,更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中国渔文化之乡”“中国渔文化研究基地”称号收入囊中,显示出依托渔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大后劲。

  共依一水 捷足先登

  象山渔文化多有舟山元素

  去年6月调任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后,顾志月就对普陀渔文化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予以高度关注。

  顾志月说,舟山“每一个渔字都是一笔宝贵的遗产,都是渔文化的精神产品”。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提起渔文化,越来越容易让人先想到象山。象山渔文化通过开渔节的展示平台捷足先登,走向了全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让舟山人感受到了某种文化的压力。“无论是区位条件,还是历史文化积淀,舟山都不输给象山。人们都说全国渔业看浙江,浙江渔业看舟山,可见舟山在全国渔业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舟山渔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现实基础浓厚,渔文化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经济、社会、心理与审美中去了,渔文化的因素在舟山俯拾即是。应该说,舟山理当是渔文化的老大哥。 ”顾志月遗憾地说。“其实在象山渔文化街看到的许多展品,都似曾相识。因为多数的渔具、渔船和捕捞作业方式等都不是象山独有的,我们舟山都有,只是没有进行如此全面的收集与整理罢了。 ”

  顾志月告诉记者,在学习交流中,象山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坦言,他们曾多次到舟山学习考察渔文化元素,并成功为象山所用。

  抢占核心 突出重围

  打造舟山特色的海洋文化

  “抢夺”渔文化元素的城市,不止象山一个。广东阳江开渔节、云南江川开渔节、广州南沙沙雕节、辽宁绥中沙雕节,还有山东、江苏、福建……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围绕渔文化做文章。

  竞争激烈,舟山元素该如何“突出重围”?业内人士的看法不尽相同。

  顾志月在梳理、研究了大量象山渔文化发展壮大经验后,总结出主要原因:在渔文化上坚持不懈。顾志月说,象山在渔文化建设中,先后成立了公司、研究会等,“产学研”结合。他建议舟山也能成立专门的渔文化研究会等组织,来更好地推动舟山的渔文化研究与发展。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柳和勇长期从事海洋文化方面的研究,他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发展海洋文化。

  柳和勇说,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具海洋文化特色的海域,汇聚了我国海岛大多数的海洋文化资源类型。海洋文化是人们从事涉海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是人们从事涉海生产与其他涉海实践活动的产物,同时又是人类自身发展及社会关系变化的确证。“观音文化、海岛文化、军旅文化、海港文化等都属于舟山海洋文化,而这其中,渔文化占据了核心地位。”

  柳和勇说,不论是发展渔文化,还是发展海洋文化,发展的核心目标是要打造出舟山自己的本土特色。“而真正能代表舟山鲜明本土特色的恰恰是包含了渔文化内涵的舟山海洋文化。”

  尽管在文化发展的具体思路上有所差异,但专家们在发展的关键理念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无论是发展渔文化,还是发展海洋文化,都要根据舟山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地域精神,深入挖掘渔文化或海洋文化的内涵,形成鲜明的舟山特色。舟山可以学习借鉴象山等地的成功经验,但绝不能照搬照抄。

  搭好台子 唱好大戏

  文化背后有条巨大的产业链

  2004年,时任东港街道党委书记的顾志月率先提出了发展普陀佛茶的想法:将普陀优质的茶叶与佛教文化相融合。普陀佛茶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上海、杭州等地市场的青睐,销量大增,500克优质茶叶从最初的几百元飙升至3000元。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化对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

  如今,顾志月正在为“中国海鲜美食之乡”的申报工作四处奔忙,他说,文化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同样可以体现在渔业上。“从而带动舟山渔业乃至旅游业的发展。 ”

  对于不同类型的渔文化,顾志月还提出了分类保护的构想。“比如针对一些偏远小岛的独具特色的古老渔宅、旧码头等,可以从中选择最有代表性、最具保护价值的进行整体保护,建设几个原生态渔文化保护村落。而反映渔民生产方式演变的渔具、渔船等,则可以通过设立渔文化博物馆等形式,进行集中的展示保护。 ”

  不过,“保护”二字只是发展渔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文化只有与产业相结合,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顾志月的这一观点,与柳和勇不谋而合。

  采访中,柳和勇一再向记者表示,渔业资源的衰退,渔业在舟山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下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由此给渔文化保护与传承带来了难度。“任何一种文化仅仅靠单纯的保卫是不现实的,只有在发扬与创新中才能保卫下来。文化是活的,是为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服务的,也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自然延续发展的。因此,对舟山海洋文化的弘扬只有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那么,在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扬舟山渔文化,柳和勇的心中早已有了初步的设想。“首先,渔文化元素可以广泛地渗透到旅游业发展中来。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发展体验式旅游,让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都能亲自接触织渔网、穿绳打结、海钓、鱼类加工生产环节等,让大家在互动式的体验中加深对舟山渔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其次,可以大力发展演出、动漫、游戏等一批新兴的渔文化或者海洋文化产业。比如可以根据舟山的民间传说故事和传统民俗,改编戏曲或舞台剧,将舟山渔文化的发展历史生动呈现;可以开发出具有舟山渔文化内涵的电脑游戏——捕鱼游戏;可以发展舟山特色的民间体育赛事——海上运动会;还可以鼓励一批文化创意公司与旅游部门合作,设计开发一批有浓郁舟山海洋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

  >>>相关链接

  渔文化的含义广泛而丰富,简单地说就是人类在海洋渔业生产及渔民生活过程中自然生成的物质与精神行为。渔文化的内容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五大类。一是生产实用类,如渔港、渔岛、渔船、渔具、渔饰、渔网等器物文化;二是生活实用类,如渔村、渔宅、渔服、渔婚等生活文化;三是渔贸加工类,如鱼汛、渔市、渔商、渔制等渔贸文化;四是社会信仰类,如渔俗、渔庆、渔祭祀等精神文化;五是文学艺术类,如渔歌、渔谣、渔舞、渔鼓等文艺审美文化。

 
来源: 舟山网  作者:  编辑: 黄钰涵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游园纳福贺新春 缤纷活动乐不停
【新春走基层】明康汇直供让百姓...
平安春节 文明祭扫
【节日看文明旅游】文明旅游 共赴...
关爱“小候鸟”寒假护航行动 为海...
【节日看文明旅游】春节出游 别让...
【我们的节日】新春游园会 品传统...
【我们的节日】县文明办组织“我...
春节海采:今年春节怎么过
【新春走基层】海岛光伏 “电”亮...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