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频道 > 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 蓝色崛起岱山行

东沙古渔镇能否成舟山海洋历史文化浓缩之地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1年7月19日 15:45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核心提示:

  岱山县东沙古渔镇历史底蕴深厚,古建筑保存较好,规模少见,著名学者余秋雨为之题字:东沙古渔镇。

  近年来,该镇着力古渔镇历史留存和复原,大力予以抢救、保护,在旅游开发上步步为营,并在再现舟山海洋历史文化上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作为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舟山,如何在大开发、大发展中留住并弘扬具有深厚底蕴的海洋历史文化?而寸土寸金的本岛,土地资源必将日渐金贵,历史将在何处安身?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开发东沙古渔镇的建议。既有较为完整古建筑、又有抢救海洋历史文化经验的东沙古渔镇,能不能成为舟山海洋历史文化的浓缩之地,为我市旅游带来又一道风景呢?

  2月16日,记者来到东沙古渔镇采访。

  历史牌亮点频现

  刚从高亭退休的老丁,现在是“百年东沙角”的管理人。

  让老丁印象深刻的是,以往东沙的弄堂里,来来去去的都是老面孔,步履缓慢。而从2010年国庆开始,一批批来自上海、绍兴、宁波等地的游客慕名前来,行色匆匆。他数数人头每天有1000多。

  老丁管理的“百年东沙角”紧邻着渔业博物馆,这让他有了切身的比较。老丁说,“国庆”期间,渔博馆的接待量每天有2000多人次,东沙角是仅次于渔博馆的游客热衷参观的场所。“游客对于东沙角展览的旧时渔民生活家具、物品都很感兴趣,我也乐得当个讲解员。 ”

  东沙角内的展览物品是岱山当地一个渔民老大多年收集并无偿提供的,东沙角的房子也是政府出资装修的,而老丁就是这间房子的户主兼管理员。现在东沙古镇里的店铺,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如此的“就地取材”。

  除了展览类的展馆外,东沙也积极引进参与性强的项目,如长乐坊就模拟了古时的搏弈场,游客进内可以参与骰子、牌九等活动。东沙古镇在清、民国时期,因岱衢洋盛产黄鱼而闻名,曾是沿海诸省渔民、商贾云集之地。

  近来年,东沙镇不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虽然成效明显,困难却依旧很大。“难度很大,特别是在旅游市场的培育期。”东沙镇党委书记周波说。确实,对于古镇东沙而言,多年来的“被冷落”让其几乎成为了一个老年村落,有点遗世独处的味道。因此,在打算将古镇整体打包开辟旅游市场时,碰到的首先就是营造氛围问题。

  该镇四个社区分别负责古镇各两间店铺的开发,开设能体现古镇特色的旅游商铺,镇里出资为店铺进行整修,并给店铺管理人发放工资。

  而后,随着渔盐弄、争取弄和自由弄三条弄堂的石板路整修完毕,回响在历史深处的精气神逐步聚拢来,原来静谧的古镇也迎来了人气,弄堂游戏节、钓泥鱼比赛、CS巷战随之展开。

  观望的古镇居民开始意识萌动,拆下门面换上店面,文心茶坊、长乐坊、绳结、特产、竹器、船模等特色商铺开了起来,长串的红灯笼挂了起来,酒旗飘了起来,仿古的招牌也竖了起来,恢复了些许古镇当年的风采。

  东沙镇负责人称,2010年的旅游人次有10万之众,是2009年的6倍。有5家店铺基本上做到了以店养店。

  但古镇的旅游项目仍然不多,参与性不强,非节假日期间,仍然是店小二看店小二,旅游市场开发早期人气不够的通病仍然挥之不去。

  历史风骨,现今犹存

  一片屋角已经残破,竹篾如稻草般倒垂下来,阳光从窟窿里倾斜而下,这间近200平方米的仓库充满了陈腐味,地面上密密分布着直径在2米左右、深度在3米左右的深坑,周壁是木头做的,说是深坑,不如说是一个个埋在地里的巨型木桶。

  这是东沙古渔镇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沙落地桶群,日前刚刚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桶是做什么用的?当地居民说,这在以前是用来临时存放大黄鱼的,因为没有冰鲜设备,当时的百姓就想出借着地底的凉气对收购上来的海鲜做临时保存。

  让记者感到惊叹的是落地桶的数量之多,除了在一间仓库内的20多个落地桶外,在另一侧的仓库还有数量不等、大小不均的落地桶。

  落地桶群只是东沙众多遗迹中的一处,而长期以来为资金所困,缺乏有力的修缮,也如众多的遗迹一般散落在古镇的角角落落。

  历史总是以某种形式凝固,例如文物。古镇的文物可能就隐在你推门而入的把手中,也可能是映入你第一眼的一把青藤椅,又或者是石质窗栅,一堵即将颓倒的墙;历史也会以某种形式传承,例如非遗,古镇有渔谚鱼类故事、传统服饰制作工艺、渔家传统婚礼、敬老习俗等,更有岱山香干制作、锡器制作等手工艺。

  这里更有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民居建筑和老字号商铺,也有自民国时期形成的街道弄堂“Z”字布局。这里有烟雨也有风尘,这里有静谧可供穿越。

  如今的东沙也开始捡拾这些洒落的珍珠,镇里的打算是挖掘保护落地桶文化,并在场地周围建造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将众多非遗项目请进庙堂内表演,选址一到两处古宅四合院改建成特色茶馆。

  周波说,我们的旅游是建立在历史底蕴上,就如之前提过的口号一样,到东沙就能感受历史深处的脉动。

  如何错位发展?

  古渔镇的旅游应该怎么实现与本岛片的错位发展?这是摆在东沙镇以及居民面前的一个课题,也是岱山旅游亟待理清的思路。

  去年,东沙古渔镇经过对外营销,已经成为岱山本岛半日游目的地,但在资金投入、市场开发、居民动员、环境整治等方面,还是由东沙镇在支撑着。

  一方面,旅游“吃吃白相相”,但现在的东沙古镇旅游,仅是提供免费观赏,游客来去只留下一阵风,谈不上拉动当地经济。因此,古渔镇今后的旅游要拓展的是包括吃住在内的配套服务,并在小岙渔村一带开辟渔家乐。为了滚动开发,东沙也曾考虑收门票的做法,但如此一来,恐怕又会对慕名而来的游客造成负担。

  另一方面,古渔镇旅游要成为现代居民追求清净、避世之处,能成为放松身心、整理心情的所在,就不能染上过多的商业气息,更不能走其他古镇商业开发过重的老路。因此,在古渔镇旅游投入上掣肘良多。

  去年东沙镇在古渔镇旅游开发上的投入是400万元,今年准备启动的对横街改造投入资金预计在800万元左右,而今后随着市场培育的深入,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这对于一个乡镇而言,恐怕是难以承受之重。

  为了古渔镇旅游,东沙开始动员镇内的企业加入进来,目前的文心茶坊就是由镇内大江玩具厂开发,给岱山文艺界提供聚会场所,而即将开业的东沙角酒吧则是佛顶山电扇厂和恒泰漆业共同出资。

  业内人士认为,东沙镇提出的口号是“打造中国唯一的海岛古渔镇”,已经开了头,余下的应该由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共同配合打造,首先需要的就是市级层面上的资金支持,其次就是市级层面上的专业策划、营销团队。“古渔镇现在不拯救,再过5年,将无可收拾。 ”周波说,“但现在搞旅游项目,我们不仅是保护,更是在为舟山今后的旅游版图留下一枚棋子。 ”

  东沙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在海洋经济持续深入、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大开发背景下,我市有代表性的海洋历史文化,能否浓缩到东沙古渔镇,并进一步得以保护和开发呢?

 
来源: 岱山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黄钰涵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游园纳福贺新春 缤纷活动乐不停
【新春走基层】明康汇直供让百姓...
平安春节 文明祭扫
【节日看文明旅游】文明旅游 共赴...
关爱“小候鸟”寒假护航行动 为海...
【节日看文明旅游】春节出游 别让...
【我们的节日】新春游园会 品传统...
【我们的节日】县文明办组织“我...
春节海采:今年春节怎么过
【新春走基层】海岛光伏 “电”亮...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