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记者梳理了十大经济数据。透过这些数字,人们可以看到2010年岱山群众生活的冷暖和经济稳健前行的步伐。GDP达124.3亿元
2010年经济运行呈前快后稳的发展趋势。初步核算,去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24.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2%,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1%。这一增速超过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增长12%以上的目标。
2010年,经济增长好于预期。2011年,在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趋势下,岱山的战略地位不断显现,这一有利形势必将成为我县“促转型、调结构、稳增长”的动力之源。
工业总产值达300.5亿元
去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5亿元,同比增长31.8%,居全市第一。
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工业龙头地位,造、修、配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不断拉长,全年实现产值239亿元,同比增长38.9%,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为79.5%,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2.5%。普斯耐驰、金海舟船配、金海船舶等船配企业开始投产,船配业实现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134%。
财政总收入13.4亿元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4%,同比增长44.2%。地方财政收入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5%,同比增长32.3%,居全市第一。
财政部门表示,编制2011年支出预算将体现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体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
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达12.3%
2010年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364元,同比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78元,同比增长9.1%。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去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双增加双提高”的特点,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水平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人数增加,工资水平提高。相信随着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收入有望稳步增加。
新增就业2594人
据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新增就业人数2594人,其中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数1828人,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人数766人。
从2006年1000多人,到现在2500多人,保障就业的成绩来之不易,并有望进一步保持。
引进县外投资项目33项
全年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33项,合同利用县外资金10.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8.2%,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56.4%,其中合同利用境外资金430.6万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030.6万美元。
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项目质量明显提升。2011年,招商引资工作在投资结构、金融支持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
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40万吨
2010年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40万吨,同比增长31.25%,其中出口482万吨,进口358万吨。吞吐量最大的是矿建材料,达534万吨,净增160吨,连续多年成为港口货物进出口总量最大的生产物资。
2011年,在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的背景下,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进一步呈上升态势。
节能减排“双达标”
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收官之年。2010年我县COD排放量约为1396吨,比2005年下降15.4%,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02.3%;SO2排放量约为858吨,比2005年下降15%,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00%。
不过,由于依然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重任,因此未来节能减排的压力不容小觑,需要提高认识,长远谋划,探索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和机制。
外贸进出口总额27.1亿美元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7.1亿美元,同比增长68.5%,增长势头强劲,其中出口21.2亿美元,同比增长96%,船舶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7.8%。
接待游客191.39万人次
去年我县接待游客191.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68%;实现旅游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7517人次,增长43.62%,创外汇收入1417.1万美元,增长43.48%。去年来岱旅游团队数大大超过往年,共接待旅游团队470个,同比增长51.8%。随着岱山城市形象的进一步提高,2011年,来岱旅游人数将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