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组副组长沈国舫,今天在中国工程院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讲述了舟山群岛新区专家组论证纪事。
院士一致同意接课题
2009年,从杭州休假返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找到沈国舫和其他一些院士,告诉他们在杭州期间,浙江省领导找到她,希望能帮助组织专家咨询研究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这个活儿应不应该接?值不值得做?钱正英希望先听听他们的意见。为此,钱正英还专门找来之前曾经和她一起参与过《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开会讨论,并建议先行派遣有关院士专家实地考察调研。
此前,同样由钱正英担任组长的《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已经结束并得到国务院的重视,院士们的建议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认可。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院士们一致认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有优势、有发展空间,这个课题非常有意义,确实值得一做,院士们也都表示责无旁贷,愿意接!
很快,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工程院会同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政府三家共同主持的《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组成立。在原来江苏班底的基础上开始筹备队伍,并根据浙江的实际特点对海洋方面班子的成员予以调整和加强,新增了海洋生态、渔业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并额外增设了一个海岛开发课题组。
在浙江第一次考察非常重要,60多位院士专家10多天走遍浙江沿海六个地市,看得非常仔细,边走边看边听汇报边思考。回来后开展了大讨论,提出了很多不同意见和建议。此后,专家们根据各自领域展开了课题研究,并不断地与浙江省委交换意见,专家们的思路逐步形成。“钱正英认为浙江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海岛开发,二是新能源建设。其中舟山有着第一大群岛的海岛优势,值得好好利用。很自然,舟山群岛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特别重视。但在当时还没敢想得太高。” 沈国舫说。
新区概念逐渐明晰
如何利用舟山的海岛优势?在浙江内部,宁波也想和舟山一起统筹起来发展,专家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意见,但是综合多数专家报告的意见和建议,钱正英认为要让舟山优势更好发挥必须要有独立的规划、特殊的政策支持。
海洋与海岛建设的思路不能与陆地上一样,要有所突破,这也是专家们共同的看法。浙江海岛多,特别是舟山,过去由于国防需要和原有农地政策,让舟山的诸多群岛留有大量的基本农业用地,但是舟山的岛都很小,能真正生产粮食的农地岛屿基本没有,对于群岛众多的舟山,农业上基本得不到回报。
但是在专家们眼里,换个思路,就大大不同。放弃一部分起不到作用的农保地,用来发展港口和临港工业,适当地扩大开发,应地制宜,集约运用土地,那么将更有利于土地的价值显现和舟山的发展。
“钱正英是不愧是战略科学家,专业背景强,想法更大胆,是她最早提出了舟山群岛新区的构想,她说,这个新区要建就要与浦东、两江、滨海等同规格,必须纳入国家总体战略规划!新区必须要有新的政策支持!” 沈国舫说,“当她在一次会后总结发言中提出这个想法时,大家都很支持,浙江也很振奋,这个大胆设想当时许多人不敢想。”
“位置定得如此之高,从国家角度看这是必须的。而且舟山当时跨海大桥已建成、石油储备基地等已经开始规划,这个新区已经有了一些建设基础,能独立发挥作用。” 沈国舫说。
在他们眼里,舟山地处长江出海口与东部海岸线组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向内可通过长江直抵内陆腹地,向外可通过公海直达太平洋,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近港、10亿吨深水良港的建造条件,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很大,大力发展交通储运业和海港经济不仅会给舟山带来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的新机遇,也对国家整体经济战略布局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舟山作为海上门户建设,也有利于战略上突破太平洋岛链,对国家安全也十分重要,舟山有必要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战略贡献。
为此,钱正英再赴浙江,专门走访了舟山各个大岛,并到渔场现场查看,她同时建议浙江省领导自己也走出去,考察学习国外海岛开发经验,有效提升海洋空间利用。
一年时间里,专家组成员两次集中到浙江进行长时间考察,各个课题组也多次往浙江实地调研,所有的课题组都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各类分组讨论会密集,随着报告一个个出来,宏观概念慢慢具体化,各位专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建议,也不断完善着对新区构想的思路,诸多关键问题慢慢明晰起来,形成最后对国务院的总体报告。
银发专家的期盼
如今,舟山群岛新区就要起步,专家组画下的蓝图中就要走入现实。
88岁高龄的钱正英组长,78岁的沈国舫副组长、91岁的李东英院士……对于大多是银发一族的专家成员来说,在智慧和辛劳付出后更期盼于新区的健康成长,他们为新区留下一串串无比诚挚的叮嘱——
新区的“新”,在于创新摸索,先试先行一定要有全国战略思维。舟山单靠自己的人才和力量是做不了这么大个题目的,要扩大视野,抓住自己的优势特点,积极调整政策思路。舟山新区要发挥前沿城市优势,不要只从舟山或浙江一域出发,要站在全国的高度,提升国际意识,主动向外寻求合作。一定要依靠全省的、全国的资源,要从省内外、从中央寻找发展的力量,要准备优惠可行的地方政策吸引更多高级人才资源与可转化利用的科研成果。
新区要重视规划。今后新区的规模会很大,要提前预留发展空间,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陆海发展要统筹好,要深思熟虑,不要今后吃后悔药。规划要合理、开发要适度,地方上对开发都会有很大热情,积极性大,但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留够生态保护用地,包括湿地、林地及公用绿地,要根据当地条件适当安排工业、交通、城建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合理布局。产业选择也要谨慎,对海洋陆地环境有污染的一定要严厉杜绝,不要因环境问题抵销成长优势。这些规划一定要安排在前。
舟山群岛新区今后一定会得到国家和省里一些偏向性政策,但是,国内其他的如浦东、两江等新区发展起步早、步伐快,舟山一定要有紧迫感,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弥补差距,怎么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现在开始搭架子是非常关键的,要精心思考。
沈国舫最后还深情地说,“在舟山群岛新区今后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这些人愿意继续为它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具体帮助,比如城市规划、技术与人才的牵线搭桥等等,也愿意继续为它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咨询和支持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