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背景下,岱山旅游要以新视角看旅游资源,从新地位看旅游产业,用新理念开发旅游市场,接轨先发地区,着眼长三角,兼顾本地游客,实现后发赶超。
一是树立海洋大资源观念,挖掘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观光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旅游产品模式,旅游资源非奇山异水、古迹名胜莫属。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旅游资源是贫乏的,品质上也不及周边县区,竞争力是很弱的。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对旅游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内涵已发生巨大变化。凡是能够吸引人们去体验、去观赏、去品味,让人赏心悦目、身心愉悦,使人的感官和神经能得到刺激的事物皆是旅游资源。用这种观点去衡量,岱山的旅游资源又是丰富的。岱山山海秀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休闲度假旅游的最基础要求;原生态的海洋文化、渔村风情、海上体验等,更是稀有的珍贵资源,是最能吸引游客的元素。加上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的旅游化利用,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购物街区和各类特色古街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特色海鲜餐饮美食,各类休闲、健身、娱乐场所的整合开发,就是岱山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带动岱山旅游的发展赶超。
二是树立优化大产业观念,做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力军。服务业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而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加强政府引导。通过制定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优惠政策,从制度上保证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大力促进资本对旅游业的投入。同时,加强大型旅游活动的宣传,重视旅游业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加强对本地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其次要全民参与。旅游业发展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交通、卫生、市民素质、市容市貌、基础设施、娱乐场所等,目之所及、人之所感,无不是影响旅游的要素。因此,社会因素的整体提高,才能给游客带来舒适的感受。再次,旅游业的发展惠及的面比较广。研究表明,旅游业每收入1元,能带动相关产业7元的收入;每增加一个旅游就业岗位,能带动相关产业增加5个就业岗位。因此,我们要树立大产业观念,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有机融合,发展跨产业的“大旅游”,拓展旅游产业空间,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树立国内大市场观念,固近攻远,淡旺兼顾。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其市场属性。从我国旅游市场角度看,首先,要认识到当前国内旅游市场仍处于一个需求爆发性增长期。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000多美元,人们的旅游需求旺盛,人均出游约1.1次,预计到2015年增加到人均2次以上,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岱山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地在长三角,2010年,上海的人均GDP已达到12000多美元,江苏省的人均GDP已达到6800多美元,浙江省的人均GDP已达到6900多美元。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给岱山提供了非常好的客源市场。加快发展旅游供给,是一段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也是这个产业发展的极大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后发赶超。其次,要认识到只有通过市场运作才能推动岱山旅游发展。由于旅游发展的市场空间广阔,社会资本投向旅游业的积极性出现空前高涨。政府如在旅游资金投入、制度保障、政策扶持上大胆先行先试,就一定可以从市场上赢得战略投资者。再次,要认识到当前岱山旅游市场开发的重点。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岱山知名度的提高,岱山旅游客源地越来越明确。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旅游旺季时,我们的客源地游客比例在浙江省内占56.1%,上海占22%,江苏占6.8%,国内其他地区占15.1%,因此,开发的重点要盯住浙江、主攻上海、远望江苏。在拓展市场时,要重点推出淡季产品(包括结构性淡季)和旅游条件改善后的潜在市场。
四是在新区建设背景下,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体制机制创新是旅游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岱山旅游业发展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借鉴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争取率先开辟一条做大做强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成功之路。首先,要创新开发模式。可探索设立旅游产业园区,选择一些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比如秀山,设立县级旅游产业园区,比照经济开发区的做法,实施高水平规划,整合相关旅游要素,完善产业配套,实行集约化经营,统一招商引资开发项目。其次,要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设立集风景、园林、文物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管理部门。再次,创新旅游投入方式。增加旅游发展基金,用于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并对旅发资金的使用作准确的评估。整合相关旅游企业,组建旅游投融资公司,这个我们已经做了初步的探索,成立了岱山县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筹措旅游业发展资金,做些政府性引导的工作。此外,通过上市、使用旅游信用卡、发行债券和旅游彩票等方式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