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驻夜走访、网格民情大比武、双网格双服务、网格工单制、网格户代表会议……
一个个党建工作载体的背后,都有一段温情的故事。
海风拂来,旗帜更艳。5年来,我县各级党组织,用行动实践着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承诺,在岱山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先锋作用。
打造平台 服务民生
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党建工作的标准。
今年,我县组织开展了“服务新区当先锋”、“为民服务做奉献”等系列活动。
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11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840件,落实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惠及群众达11.13万人次。同时,我县还在全县30个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416名党员中,深入开展了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近5年来,我县开展了“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促新跨越”、“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蓬莱先锋”创先争优等多项主题实践活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富有特色、初显成效、惠及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如“万名干部群众看、话、促科学发展”、“关注渔农业,关心渔农村,关爱渔农民”活动等。
创新载体 夯实基础
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2008年,我县创新性推出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为主题的“四百工程”,使“走出办公室、走进百姓家”作为基层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通过乡镇试点先行,我县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干部驻夜走访、网格民情大比武、网格民情日志领导分级点评制度、双网格双服务、网格工单制、网格户代表会议、网格民情微博等多项工作载体,打造了网格化工作的“岱山样本”,得到了省市领导积极肯定。
目前,全县82590户居民家庭划分为482个网格,配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乡镇机关干部、社区(村)干部、联户党员、社区医务工作者、基层片区民警、教师、渔农科技人员、司法调解员、渔农村乡土实用人才等各类服务团队人员2326名,记录电子民情日记4.7万余篇,发送服务短信604万条,为群众解决问题14622件。
加强学习 树立形象
学风带动党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
我县于今年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学习深化年”活动的意见》,对党员干部全年的学习目标、学习步骤、时间要求和考核标准提出了要求。
根据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提升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放在了突出位置。
我县为此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选派干部赴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学习培训,设立罗家岙干部教育实践基地,至今已培训16批48人次。
通过建立健全“党校集中培训、网上在线学习、基层一线锻炼、外出挂职学习”四位一体培训机制,帮助干部开拓视野、增强素质。
据统计,近5年共举办各类主体班次78期,培训干部3000余人次。同时,注重通过谈心谈话、恳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工作情况,积极关心干部的实际困难,帮助解决存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