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春节就要到了,这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最为热闹的时候。年夜饭要吃得香,走亲访友也免不了捎上土特产,这些都考验着马大嫂们篮子里的深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1月13日上午,记者分别走访了菜篮子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专门为市民打探春节菜篮子情况。
平价供应点大受欢迎
拎着刚买到的鳗鱼,王桂菊准备回家后剖开淡晒成“鳗鲞”,这是每年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
王桂菊用手掂了掂,嘿,这鱼个头还真不小,而且价格比菜市场上的便宜不少。一笔账算下来,王桂菊又挤进了临时性水产品摊位前。
来这采购年货便宜,这消息是王桂菊从邻居那得知的。几天前,南峰村的村民们都在讨论,在人民路延伸段蔬菜自产自销市场和闸口电影院两处都设立了临时性水产品、禽蛋、蔬菜平价供应点,来这购买年货划算。
13日上午7时多,王桂菊搭车赶到现场,发现来这采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有特意赶来购买的,也有路过进来瞧瞧的。
郑校娣家住高亭镇山外村,送孙子上学后经过人民路延伸段,发现这里人头攒动。进来一看,才知道大伙忙着购年货。想着家里的年货也还未办好,郑校娣也跟着大伙购买起来。
“没想到,还真挺便宜。”郑校娣算起账来,“白菜原先是1元/斤,这里是0.5元/斤,芹菜原先是2.5元/斤,这里是1.7元/斤……”
市民采购不亦乐乎,参加临时性春节平价供应点的商户也忙个不停。现场,木兰公司、徐氏水产、福平水产、源泰禽蛋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一片忙碌。从1月8日起至22日,每天,他们都要组织丰富的货源进场设摊。
“这段时间,每天6时半,我们就要准时营业。”木兰公司工作人员冯要玉边忙着称重,边抽空整理蔬菜。摊位上,整齐摆放着菠菜、毛豆、茄子等20余种蔬菜;摊位后,悬挂着一块印有当日蔬菜价格的牌子,格外醒目。
让冯要玉高兴的是,每天运送过来的蔬菜都销售一空。随着春节的来临,这几天还要增加蔬菜供应量,满足市民需要。“设立的两个临时性春节平价供应点的产品,不仅品种丰富,货源充足,且都以低于市场同类产品销售价的10~20%让利给市民,平抑‘菜篮子’商品价格。”县菜篮子办公室负责人石定和说,平价菜让海岛市民轻松拎起春节“菜篮子”。
组织货源保障供应充足
冬天低温下的空气近乎凝固,与此截然相反的是,记者一走进县绿洲肉食品厂的生产车间内,就看到热闹非凡的场景。
“每年这个时节,是阿拉最忙的时候。”
清洗、打毛、屠宰、配送……在每一道环节上,每个人都忙碌不停。负责屠宰的徐师傅甚至忙得出汗。
“从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我们每天加工的猪肉就要十倍于平时。”县绿洲肉食品厂的赵经理告诉记者,“每年的春节前加工工作压力很大,需要提前两个月做好准备。”
据介绍,为保障春节市场猪肉供应,县绿洲肉食品厂及早部署,成立临时春节生猪加工、配送和服务三个组,并落实好临时加工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十多名,备足加工中所需要的各种物料用品,联系好农贸市场白肉进场时间,确保春节加工万无一失。
记者从县菜篮子办公室了解到,根据2011年春节供应情况,今年春节市场供应从1月8日到1月22日。据测算,高亭农贸市场猪肉需求量约80吨,水产品约170吨,蔬菜约400吨,豆制品约25吨,禽蛋约30吨。
为保障春节市场“菜篮子”商品货源充足,我县从生猪、水产品、蔬菜、豆制品四大类“菜篮子”商品入手,充分发挥“菜篮子”基地企业作用。春节期间,我县本岛生猪储备3500头(猪肉265吨),春节生猪加工2700头(猪肉210吨);春节水产品储备400吨;外调蔬菜300吨,本地蔬菜供应250吨;豆制品、禽蛋等也精心准备,确保供应。
严格把关确保食品安全
1月13日早晨6时许,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高亭农贸市场检测点的工作人员们已开始忙碌起来。
蔬菜、豆制品、水产品……这是他们的工作对象;农药、甲醛、二氧化硫……这是他们要抓获的藏匿之徒。
“我们要赶在农贸市场正式营业前做好食品检测工作并予以公布,为市民的菜篮子把好关。”工作人员小郭边向记者解释,边和同事把样品放到仪器上检测。
取样、检测、记录,虽然反反复复,但这却是他们每个工作日的扉页。
7时半,高亭农贸市场的大屏幕上公布检测结果,包括摊位号、品种名称、检测项目和检测结果等。“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必须退市销毁。”县市场局副局长虞凯介绍。
食品检测工作的成果得到了市民们的认可。“阿拉来买菜,看过电子大屏幕上的信息,就放心了。”正在买菜的市民张燕说。
通过组织实施“放心菜”、“放心肉”工程,我县进一步加强对生产、流通、市场等领域的监督。去年1~12月,我县共检测农贸市场上市食品10283批次,126个品种,不合格67批次,不合格商品187.8公斤,合格率99.26%。其中,农药残留检测4023批次,59个品种,不合格54批次,合格率99.1%。
春节即将来临,我县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做好春节市场“菜篮子”食品安全工作。
其中,工商部门规范和监督春节市场交易秩序,加强对全县各农贸市场、流通领域的批发市场以及生鲜超市的检测力度;农林部门在春节期间加强生猪产地、宰前、宰后检疫检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菜篮子”产品进行卫生安全抽查,对餐饮业、团体伙食单位进行监督执法。春节期间,‘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还将重点开展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
多措并举让海岛市民饱口福
菜篮不大,却装着民意;餐碗虽小,却盛着民心。去年,我县积极采取措施,着力稳定市场,平抑物价,努力满足海岛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因地处海岛,我县菜篮子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市场供应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尤其是蔬菜,自给率仅约55%,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扶持蔬菜基地生产发展,提高本地蔬菜自给率,成为县菜篮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县政府出台《岱山县设施蔬菜发展规划(2010—2012年)》,根据各乡镇资源条件、种植习惯、生产基础等因素,我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利用农村闲散土地发展种植基地。去年,全县共建设蔬菜地474亩,搭建钢制蔬菜大棚640套。
一手扶生产,一手稳价格。作为我县菜篮子工程定点企业,木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因其直接从生产基地组织货源,价格便宜,很多蔬菜经营户在此进货。
实行菜篮子定点企业、定点基地是县菜篮子保障市场供给、平抑物价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县共有22家定点基地、企业,涵盖蔬菜、水产品、豆制品、肉禽蛋等行业,在政府政策鼓励和引导下,履行职责,从源头上保证农副产品低价上市。
为平抑菜价,县菜篮子还在高亭农贸市场设立水产品、豆制品、蔬菜平价供应点,明码标价,以低于市场价位销售农副产品。去年,共让利给消费者66.31万元,有效平抑了“菜篮子”商品价格。
今年,木兰公司等6家基地、企业成为我县第三批“菜篮子”工程基地。至今,全县有28家“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销售领域的基地、企业获得命名,进一步提高了我县“菜篮子”产品保障供给能力。除此外,我县积极做好“菜篮子”产品产销衔接工作,完善调控保障体系。去年,是《岱山县“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1年)》的最后一年。我县从基地建设、货源组织、流通环节、定点批发、定点销售上等下功夫,努力保障市场供给,平抑“菜篮子”商品价格,让海岛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加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