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最新动态

倭井潭硬糕:方寸之间的传承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3年7月17日 16:17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长约两寸、宽约一寸,外形似惊堂木,外观鹅黄莹亮,质地硬而不坚,口味香甜,这就是同东沙香干、沙洋晒生一起被誉为“岱山三宝”的长涂倭井潭硬糕。

  记得10多年前,记者还习惯性地托朋友去长涂购买硬糕,而如今的倭井潭硬糕,不仅摆上了舟山大大小小超市、车站码头的货架,还出现在了苏沪浙闽沿海一带。这种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食品,已被人们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

  7月上旬,记者走访长涂老万顺硬糕厂,探寻这块被称为“可以吃的石头”的岱山传统糕点。

  小身板里蕴含大学问

  倭井潭硬糕在长涂始于清光绪年间,至今,硬糕的传承人依然坚持着这份传统工艺。

  日前,记者来到老万顺硬糕厂,厂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硬糕,花生、芝麻等香味布满了整个车间。工人按配方小心翼翼地用电子秤选取配料,然后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老万顺”经理林杰毅指着墙上的配方说,这是“老万顺”传了5代的秘方,“从高祖父、曾祖父一直到我,这小小的硬糕是我们林家的历史见证者。”

  据悉,倭井潭硬糕是选用优质糯米、精白糖、上等芝麻等主辅料,采用两次上蒸、两次烘焙的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类似于当今的压缩饼干。林杰毅介绍,一块硬糕的生产要经过淘洗、炒制、磨粉、配糖、印模、蒸制、烤、烘干、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全凭经验掌握其中火候。

  当然,复杂的制作工艺的回报,就是硬糕的独特风味。采访中,工人们搬出一盘刚出炉的硬糕招待客人,记者有幸品尝,确实口味香甜、不粘口齿。

  “这硬糕还需要放上一定时间,就会完全变硬,口味会更加独特、香甜。”林杰毅介绍,为了满足大伙对糕点不同口味的追求,“老万顺”这几年开发了不少新口味,有海苔味、绿豆味、玉米味等,方便顾客选购。

  硬糕为什么那么硬?林杰毅说,其实很简单,倭井潭硬糕的主要原料是糖和糯米,这两种材料的粘度都很大,除去水分后,自然就硬了。这种食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却也可保存10个月之久。“但是倭井潭硬糕也不是越硬越好。”林杰毅说,一块好的硬糕要有硬度,也要有脆度,牙齿用力到一定程度,硬糕就会“啪”地一声应声而断,并且咬下来的应该是片状的而不是块状或颗粒状的,并且咬下来的碎片能“溶于口”。

  吃倭井潭硬糕也有学问,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岱山人,记者对倭井潭硬糕的吃法颇有心得:选取硬糕的其中一个角下口,慢慢往中间吃,不要想从中间直接把硬糕咬开。也不要因心急大口啃咬,而要慢慢使劲,硬糕自然会碎。这样,倭井潭硬糕就一片在口,回味持久了。

  倾听那段过去的故事

  在与林杰毅的交流中,记者倾听了林家做糕的百年故事。

  林家祖籍浙江黄岩,黄岩人都有做糕点的传统,林杰毅的高祖父林纪法也有一手做糕点的好手艺。可惜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时局动荡,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生活艰辛。眼看家人生活难以维系后,他只得带着妻子儿女开始逃荒。

  这一段历史一直让林家唏嘘不已。林纪法出门时挑了一担箩筐,前面坐着儿子,后面坐着女儿,和妻子靠打短工一路停停走走,最后漂洋过海来到现在的小长涂岛,这才算安定下来。

  定居下来了,以什么为生呢?林纪法发现长涂人几乎都是以捕鱼为生,岛上几乎没有其他的生意,糕点更是高级的东西,恰好林纪法有着一手做糕的好手艺,要生存不成问题。

  不过,让林纪法没有想到的是,糕一做出来,就风靡长涂。原来,当时的渔船都是以小木帆船为主,只容两三个人出海。渔民早出晚归,中午吃饭就成了大问题,每次出海一般都在船上架只锅,将就着吃饭,浪稍大一点,架在船上的锅很容易翻,十分不便。

  然而林纪法的糕让渔民解决了吃饭问题,这种美味香甜的糕点便于携带又很耐饥,还不占地方,很快就受到了长涂渔民的欢迎,每逢出海就会带上几块。

  当时,林纪法生产的糕还是软糕,叫做“黄岩糕”。软糕怎么会变成后来的硬糕呢?林纪法头脑灵活,他发现软糕还是有自己的弱点,就试着把软糕的水分烤干,制作成硬糕。

  对于渔民来说,硬糕比起软糕有三大好处:首先,硬糕不易受潮变质,保存时间长。其次,硬糕携带比软糕方便,直接放口袋里就可以了,适合渔民作业的特点。第三,渔民出海时都喜欢喝点酒,软糕没有咬劲做不了“下酒菜”,而硬糕就适合“下酒”,有嚼头还“经吃”。

  一次,一艘渔船遭大风浪倾覆,数箱硬糕漂浮三天三夜后,被人捞起,依然完好且香味不减,消息传开,名声大震,成为妇孺皆知的糕点,周边岛屿上的渔民也开始吃这种硬糕了。

  “因为缺乏史料,具体时间已难以考证。”林杰毅说,大约在1875年,高祖父林纪法成立了老万顺手工作坊,专门生产硬糕、软糕。2008年,林杰毅为老万顺申请了“浙江省老字号”。

  百年传承再启征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倭井潭硬糕已不再是渔民出海的充饥干粮和下酒之物,它已成为舟山家喻户晓的糕点品牌。可是如今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发展中,食品行业也不断有新品牌脱颖而出,许多老字号食品都面临着发展危机,倭井潭硬糕也不例外。

  2004年初接手“老万顺”糕点作坊的林杰毅,把原来的“老万顺”糕点作坊更名为“老万顺”硬糕厂,他还把一系列的新思维带进了“老万顺”,他明白老品牌也需要现代的经营理念。

  林杰毅是怎样在“老万顺”实施他的新经营理念的呢?他曾悄悄透露,一共有三招。

  第一招:改换包装、打响品牌。熟悉“倭井潭”硬糕的人都知道,八十年来硬糕的包装一直没有变,最早就是一张白纸裹几块糕点,后来白纸上出现了“倭井潭硬糕”字样,这种简陋的包装一直用到了2004年,经过林杰毅的创新,倭井潭硬糕已经有了硬壳、软壳、塑料、纸质、礼品装等十多种包装。

  第二招:引进新设备、新机器。现在的硬糕生产,已经告别了原先纯手工化的生产模式。在原料、加工等都不变的情况下,开始部分地引入了机械化生产,硬糕良好的口感很大程序上来自于独特的手工工艺,但是像温度、湿度等精确度要求比较高的环节,还是机械比人灵。比方说,原先蒸糕用灶,蒸到什么程序了,有没有达到最合适的温度,完全凭感觉和经验。为此,“老万顺”厂专门花一万多元购入了一个蒸汽箱,由机器来控制制糕过程中的温度问题,使得“倭井潭”硬糕的口感更加完美。

  第三招: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新品种。在继续改进原有的硬糕和花生酥的生产工艺的同时,倭井潭硬糕顺应市场需求,又相继推出了倭井潭芝麻酥、香脆可口的高粱糕、绿豆糕、玉米糕等多种新产品。

  “但制作硬糕的还是完全保留着原来的工艺,你现在吃到的味道,就是最初硬糕的味道。”林杰毅说。

  作为传统老字号食品,人们将硬糕赋予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意蕴,取硬糕糕(高)糕(高)兴兴,步步糕(高)之意当彩头,是馈赠亲友的著名土特产品。

 
来源: 今日岱山  作者: 记者 董海梅 通讯员 胡英  编辑: 刘王明  责任编辑:袁碧华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了不起的你】 包珂华:“虚拟战...
东沙古镇:优化交通配套设施 提升...
秀山乡:优化岛内公交线路 增设石...
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开展大气专...
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舟山专场...
【攻坚突破 实干奋进】一季度 全...
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开展大气专...
示范引领 传承家风
【攻坚突破 实干奋进】同比增长11...
“五一”假期 全县水陆客运量超18...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