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天一览亭”与徐福
岱山岛上的山嘴头,地处东沙的东角,是停泊船只的良好港湾,曾有诗曰:“北风航海南风还,南风航海北风归。”据传在五代时,就有高丽朝贡船泊潮休憩于此,那些泗洲堂渡航船,台州渔船,沪甬货轮都汇集于山嘴头。山嘴头成为岱山岛通向沪、甬、嵊泗的最早官渡埠头。
清光绪二十四年,在山嘴头有砌有石条的码头,建造了一座凉亭,因亭内一块匾额,名曰:“海天一览”,后人称之“海天一览亭”。亭内还有一楹联:“停桡欲访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据说秦方士徐福曾涉足于蓬莱。徐福率数千名童男女,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仙药而东渡寻找“三神山”,途经蓬莱岛时,他拨千余名童男女寻找仙药,自己又率余部向“方丈”,“瀛洲”进发了。那千余名童男女上岛后,分头四处寻找长生不老仙药,日出而寻,日落而息,不知经过多少日子,由于人多粮草少,又无茅屋草舍可以栖息,人们饥寒交迫,已有不少人暴尸荒郊,幸存者穴居洞中,潮退时到海涂找些蛤蛎虾蟹果腹,潮涨时,到山间寻挖野菜草根充饥。一日,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海浪滔天,潮位猛涨,狂涛拍岸,洞穴漫水,无法居住,不少人被巨浪吞噬,葬身鱼腹。那千余名童男女,或冻死、或饿死,或被卷入大海,几乎是无一幸存。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却有一个“命大的”,抱住一棵大树,随浪漂流,待风静浪平时,搁浅在一处沙滩上,被一老渔翁搭救,扶养成人,收为义子,并传授渔猎技术,教之耕耘知识。
草枯草荣,年复一年,这个“命大的”童子在那里生息繁衍,到了垂暮之年,已是儿孙绕膝,但他将徐方士求仙药上蓬莱一事,念念不忘,教导儿孙铭记,若有机会要驾舟寻找那蓬莱仙岛。可是,山阻水隔,谈何容易?斗转星移,往事越千年。那个“命大的”童子后裔们,代代相传,没有忘怀祖先遗训,从稽考州史县志中获悉,古时的蓬莱仙岛,又名岱山岛。岛上东边港湾的山嘴头,就是徐方士涉足求仙的上岸处,为凭吊祖先的遗迹,毅然漂洋过海来蓬莱,那时的山嘴头,已是十分繁荣,商贾云集,桅樯如林。他们与当地“老廒”师爷商议,在山嘴头海滩旁建造一座凉亭,以资纪念,献巨资者,是一位富豪的寡妇。
山嘴头凉亭依山傍水而造,用琉璃瓦盖顶,飞檐翘角,还塑上一群“屋顶将军”,实为壮观,沿海滩依地势用连扣长条砌成码头,十分坚固,几经台风侵袭,巍然如故,它即可停靠舢板小舟,也可停泊百吨大舸。亭外海天相连,风光旖旎,为此,文人墨客挥毫撰写匾额楹联,还镌刻石碑,筑置亭内壁上,据当地老人回忆碑文大意是:秦,徐福奉皇帝命,求仙药涉足于此,属东渡驻舟待航首站,上岛找药者千名,幸存无几,为缅怀祖先,晓于世人,立碑以示纪念……清,光绪二十四年,仲夏。
日出月升,时光流逝,那凉亭虽毁,石碑无存,但后人对徐福来蓬莱一事却久传不衰。
夏贤义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