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频道(2013) > 美丽非遗 人文蓬莱 > 民间文学

地名故事——石马的传说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3年8月6日 16:3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南宋嘉定七年,农历为甲戌年(即公元1214年),朝廷发皇榜于天下,新科状元为袁甫。袁甫是浙江鄞县人,是当时浙东四大儒学家之一的袁燮之子,并经常往来昌国,多次来岱山并与岱山藉进士徐愿、朱介是至交,官至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由于他身体原因,不愿在朝廷为官而隐居岱山,病逝后葬在石马岙美女山的石人塗。因是朝廷高官正二品,墓前应有石将军翁仲侍卫和石马等动物备用。几年后家人将其坟墓搬迁到鄞县其祖坟地。在将石马搬到码头装船时,不慎翻落在海里。当时因设备有限,未能将几千斤重的石马从海里捞起而遗留于此。

  到清康熙年间,石马在海塗躺了整整600年,受天地日月精气的沐浴,石马有了灵性,要上岸。有一年,天震地动、狂风暴雨,海啸将石马推到岸边,被当地的於姓大户发现(在未有石马时,石马岙称谓什么名无从可考),见石马双眼炯炯有神好似神马,就把它捞上来,摆放在庙中。当时庙建在现在称石马岭的旁边、方家岙下面,原名三眼桥,上面三楹茅草房,名为“芦花庙”,从此把庙改为了石马庙。

  一天庙前一块姓於稻田主人埋怨着,是谁家的牛马把稻谷吃掉了,过几天来看又吃掉一些,他决定暗伏来捉。这天清晨,他伏在田边,果然有一只马来吃稻,他想是於举人家的马吧,因只有武举老爷家才有马,要捉牢跟他评理去。他奋起直追,马逃,逃进了不远的庙内,可查遍庙内角角落落,未见到马。当他走到庙操场时,见石马的嘴角上还粘着几粒稻谷,而且与其田里稻谷一样。难道是这匹不会动的石马偷吃了我家的稻谷吗?回到家后将此事与堂兄哥弟说了一遍,大家半信半疑,既然这样我们多去几个人去逮捉它。过几天田主约了七、八个人来到田边,先由二位壮汉把门,其余伏田边,果然那匹马又出来吃稻,众人一哄而上来捉马,马受惊,掉头往庙里跑,但庙门由二位壮汉把守,未能进去,就向侧旁的石马岭跑去(故此岭称石马岭),跑过念亩岙,吃了念亩田。众人没捉到马,回到庙中一看,石马也没有了。被石马吃过稻子又新长出来了,而且要比没有被吃过的要好。

  石马吃稻,石马奔走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了,石马岙、石马庙、石马岭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列入了史料,永远也不会改掉。

 
来源: 岱山县非遗保护中心  作者: 於有财/口述 李海南/采录  编辑: 潘成汉  责任编辑:袁碧华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工会驿站扩面增量 温暖服务户外劳...
我县一检测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
润和催化入选全市首批企业研究院
县教育局公布2025年义务教育招生...
县政府党组召开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县政府召开第四十三次常务会议
“五一”假期商贸活跃 消费市场活...
“五一”假期 全县水陆客运量超18...
“五一”假期:我县旅游人次、旅...
节日看文明旅游:出游不文明 陋习...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