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频道(2013) > 美丽非遗 人文蓬莱

岱山方言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3年8月6日 17:1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第一节 概述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舟山各岛遭受第二次海禁,岱山岛居民几乎全部被迁往大陆,自此,岱山岛又重新荒芜。到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清政府诏改“舟山”为“定海山”,清政府开始有组织向舟山移民。到了康熙二十七年,在舟山建立了定海县(原定海县改为镇海县)。

  在明朝以前,岱山是两浙三十四个主要盐场之一。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舟山遭受第一次海禁时,盐场遭废。展复后,清政府决定重新开辟岱山盐场,因当时宁波府慈溪县的山北地区(大蓬山以北地区)和绍兴府余姚县的东北部地区是浙江重要产盐区。于是,清政府在那个地区里挑选了大量的年轻盐民移民岱山,重新建立盐场。

  在当时,岱衢洋是舟山群岛最早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渔场,也是中国最大的大黄鱼渔场,虽然遭受海禁,但是渔民在岱衢洋从事海洋捕捞从来没有停止过。每年的四、五月间总有苏、浙、闽等地数千艘渔船齐聚岱衢洋进行渔业生产,但是由于海禁,岱山不允许渔民永久居住。所以海禁取消时,当时清政府对渔民进行了有组织的安排:镇海南部(今北仑)、鄞县、奉化渔民主要安排在舟山本岛以及周围岛屿居住;镇海北部、慈溪渔民主要安排在岱山、衢山、泗礁以及周边岛屿居住;台州、象山渔民主要安排在六横、虾峙、桃花、普陀山、朱家尖等地居住;温州、福建渔民则被安排在青浜庙子湖、嵊泗等地的一些偏远小岛。

  另外清政府还从慈溪等地组织了一些贫困的农民到岱山开垦荒山、荒田。

  在岱山开禁的初期,各地方移民讲着各自家乡的方言。在盐区主要以慈溪话、余姚话为主,在渔区主要以慈溪话、镇海话为主,在农区以慈溪话为主。慈溪话和镇海话都是宁波话的一个支系,两者差异很小,所以两种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进行了融合,变成了岱山岛的主流方言。而余姚话属于绍兴话的一个支系,与慈溪—镇海话差异很大。经过几代的余姚移民和慈溪—镇海移民通婚,余姚话很快走向了消亡,在岱山话中留下了极少量的余姚话词汇。在开禁后的三百多年里,除了上述地区移民之外,其他地区的移民也大量涌入,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移民渐渐也被慈溪—镇海移民所同化,但是也在岱山话中留下了少量特有的词汇。

  在岱山方言(慈溪—镇海话)初步形成的同时,舟山本岛居民在舟山老话(海禁前居住在舟山的居民所讲的方言)、镇海南部(北仑)话、鄞县话基础上形成了新舟山方言。随着舟山本岛和岱山岛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舟山话对岱山话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化,岱山地区就形成了以舟山话为主,以慈溪、镇海话为辅,混合了少量余姚等地词汇的一种特殊的舟山方言——岱山话。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 岱山县非遗保护中心  作者:  编辑: 袁碧华  责任编辑:李国平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我县再添2位“浙江金蓝领”
舟游列岛 携手共进 岱山文旅开展...
县工会志愿服务大队举行成立三周...
电梯安全管理新条例将施行
我县加快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建设
党建引领 清廉铸校 岱山中学获省...
“向未来”2024岱山县迎“五四”...
县市场监管局打造“百姓点检”15...
书润童心 “剧”展经典 我县举行...
小高亭水库水源地获省级优等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