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剪纸的基本材料是纸,有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剪纸在汉朝纸发明以后。晋干宝《搜神记》中有一则记载,流传甚广。说的是汉武帝刘彻因宠爱的妃子李夫人不幸去世而日夜思念,时有齐人方士李少翁自称可以为其招魂,方法是在夜晚一顶方帐中点燃蜡烛,用纸剪出李夫人的影象,照映在墙上,远远看云犹如时坐时行状。汉武帝见之非常悲切,诗叹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何姗姗其来迟。”现在大家提起剪纸的起源,多援引此例。
在经历了千年的发展演变后,剪纸的形式、工艺及功用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异。旧时农村,巧手妇女可以凭借几张纸片,一把剪刀,随心所欲剪出形形色色的形状和花样。东剑村在七八十年代曾被美誉为剪纸村,当时家家户户妇女都会剪纸。其中阿桂婆“海岛神剪”手艺最为突出,一张彩纸在她手上一折,纸片上下翻飞,纸屑落地,不过几分钟,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完成了。1986年,阿桂婆的《四龙抢珠》在舟山新春绘剪竞赛中荣获头奖,并有许多作品在国内不少地方展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当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特地摄制了报道她的《人物剪影》纪录片。几年前阿桂婆去世,她的手艺传给了外甥女韩玲华和余慧芬,作品有《鸳鸯戏水》、《春回大地》、《四龙抱珠》等。民间剪纸题材大都来自民间,动物、花卉、戏剧人物、神话传说都能成为剪纸的内容,并经过作者的创作,被赋予特定的涵义。绣花样、喜花和灯花在东剑民间最为流行。绣花样根据用途、图案所在的不同装饰部位命名而有鞋花、肚兜花、枕头花等。喜花一般用于喜庆节日中,用的最多的是“喜喜”字,外轮廓有圆形、方形等多种。灯花是装饰灯笼用。出马灯曾在长涂当地一度流行,灯花多用于马灯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