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的石刻工艺距今已有100多年,袁家制作石刻石雕包括坟墓、渔具、矸门、桥梁、磨等。总之,建屋叠桥雕龙镂凤树碑刻字开门坎挖碓眼凿石凳石碗,他们都会做。具体有体积较小的各种观赏石及摆设件、各种陵墓石像、石棺椁、墓葬祭品、石阙和牌坊石雕、塔建筑石雕、碑书石雕。生活工艺用品石雕等。
基本流程为:采料→粗胚→打磨→抛光→雕刻。
具体是:石料选择、模型制作、坯料成型、制品成型、局部雕刻、抛光、清洗、制品组装。
袁氏石刻工艺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技法。有以下4步骤。
1、"捏"。就是打坯样,也是创作设计过程。有的雕件打坯前先画草图,有的先捏泥坯或石膏模型。
2、"镂"。就是根据线条图形先挖掉内部无用的石料。
3、"剔"。又称"摘",就是按图形剔去外部多余的石料。
4、"雕"。就是最后进行仔细的琢剁,使雕件成型。
袁氏石制工艺作品雕刻类型具体分为:
1、浮雕。即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体感的图像,是半立体型的雕刻品。因图像浮凸于石面而称浮雕。根据石面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分,又分为浅浮雕及高浮雕。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没有镂空透该。高浮雕是多层次造像,内容都较繁复,多采取透雕手法镂空,更能引人入胜。如建筑物的墙壁装饰,还有寺庙的龙柱、抱鼓等。
2、园雕。是单体存在的立体拟造型艺术品,石料每个面都要求进行加工,工艺以镂空技法和精细剁斧见长。此类雕件种类很多,多数以单一石块雕塑,也有由多块石料组合而成的,有的小似果核,有的薄如蝉翼,更是巧夺天工,被称为"微雕"。已完全脱离建筑实用而成为纯工艺品,由于小巧而更便于携带,为纪念性珍品。如一些精致挂件。
3、沉雕。又称"线雕",即采用"水磨沉花"雕法的艺术品。此类雕法吸收中国画与意、重叠、线条造型散点透视等传统笔法,石料经平面加工抛光后,描摹图案文字,然后依图刻上线条,以线条粗细深浅程度,利用阴影体现立体感。此类产品多数用于建筑物的外壁表面装饰,有较强的艺术性。如墓碑上的碑文名字等。
4、影雕。在早年的"针黑白"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品。最早的作品是60年代未由惠安艺人创作的,因作品都以照片依据,故称"影雕"。这种雕件以玉晶湖青石切锯成平板作为材料,先把表面磨光,利用其经琢凿能显示白点的特性,以尖细的工具琢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仅分黑白的不同层次,使图像显示出来,不但细腻逼真,而且独具神韵。
袁家制作石刻石雕已有100多年,袁阿财哥哥袁阿杏(90岁,已故)袁阿财儿子袁信国50岁,袁阿杏和袁阿财兄弟俩师从顾秀良(123岁,已故)袁信国从事石匠10余年,现已从事打船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更进,社会文明的进步。石匠工艺逐步走向衰落消亡。
材料:石条、石板、石块、特制青石
工具:石雕凿、石雕锤、木雕刀、钎、宰斧、锐子(锐子有4-5种,每一种功能都不同。)
材料:制作石刻工艺品所需原料一般是从朱家尖、大头洞运输过来,材质良好。石刻工艺不向外人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