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徐福与蓬莱 > 历史溯源

徐福研究若干历史疑问探讨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4年7月18日 16:10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秦灭六国,中国统一,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意谓功盖三皇五帝,传至子孙万世。全国分为二十六郡,实行大治。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登邹峄山,与鲁地儒生讨论有关封禅、祭祀名山大川等问题,并登临泰山,设坛祭天,刻石颂秦功德。至齐地琅邪,有方土徐市上书,说海上有三座神山,仙人居之,愿率童男童女,往求长生不死药。于是,始皇发童男童女数千,遣徐市入海求仙,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近代兴起的徐福研究十分热烈,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许多观点发人深思。徐福研究在挖掘古代中国沿海人文历史,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对徐福研究的几个历史疑问作粗浅探讨,以引起对徐福入海求仙在舟山北部海域活动的重视。

  疑问之一,徐福的籍贯

  徐福是何方人,古今有许多说法。多数人认同《史记》所说“齐人徐市”。因为他在齐地上书,而且当时方土以齐人居多,认为他是今山东胶南琅邪台西人。另一种说法,他是春秋时古徐国的后裔。徐国君主虽赢姓,但古人有以国为姓的习惯,认为他是江苏赣榆人。

  明清两代的舟山地方古籍,则认为徐福是江苏盱眙人(今淮阴市西南)。明《天启舟山志》又名《翁山志》载:“徐市盱眙人,尝为始皇侍直”。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胡御珂的《超果寺记》及民国初汤浚的《岱山镇志》,也说是江苏盱眙人。可见,说徐福的籍贯是今江苏一带的人比较多。周初,东夷之一的徐戎部落最称强大,以今江苏泗洪为中心建立徐国,曾多次联合九夷抗周,一直攻至黄河沿岸。舟山民间流传,徐国曾在今舟山的定海临城建造过王城。有人甚至认为,临城之名始于此。今江苏西北部、安徽东北部和山东南部,曾是徐国的势力范围。春秋时,徐国为楚国所败。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并吞。公元前473年,吴国为越国所灭。越国灭吴后欲北上称霸,迁都琅邪,至越王翳三十三年(公元前379年),从琅邪迁都到吴地。在徐国灭亡后的漫长历史阶段,吴越之间战事频发,人民到处迁徙,今江苏的泗县、泗洪、盱眙原是徐国的中心地城,后被吴国占领,越灭吴后又成为它的属地,徐国的宗亲后裔也分散在各地。可能为了学习方术,徐福流落到齐地,后来流寓琅邪。以巫祝术数为业,起源于燕齐一带沿海,称为方土。他们以修炼成仙和不死药方术骗取统治者的信任,谋取利益,连齐威王、宣王和燕昭王都很相信,先后遣人入海求神山和仙药。

  始皇东巡至琅邪,或许徐福已是不惑之年。方士往往为了证明自己有长生不老术,明明是年轻的,却要说成年老,以表明他养生长寿。历史上有许多方士在年龄上蒙骗君主的故事。

  至于说徐福是盱眙人的《天启舟山志》汇辑人何汝宾,是宁绍副总兵官。无独有偶《超果寺记》的作者胡御珂,是定海镇标右营游击,都是武官,且都领兵驻扎浙东沿海,对江浙沿海的人文历史,应该有较详的了解。他们说徐福是盱眙人当然有其理由,可惜未作说明。《岱山镇志》的撰修人汤浚,祖籍是慈溪,清末贡生,读过《史记》,不会盲从。他说徐福是盱眙人,可能与他的祖籍地传说有关。

  在《史记》中既称徐市又谓徐福,是否有两个名字。对此,清人梁玉绳作了考证,认为古代“市”与“芾”同,即“黻”字,转音为福,非徐有两名。唐代以后,习惯以徐福称之。

  疑问之二,徐福求仙的动机与目的。

  表面上徐福是为始皇求长生不死药,其实他另有打算。人们怀疑何须用如此多的童男童女。古代是有用童男童女祈祷致祭,以表示虔诚之意。在重要的庆典中用童男女歌舞赞礼,显示隆重。也有用童男女活祭的恶习。但是,徐福求仙动用数千童男童女(当然不是活祭),旷世未有,有很大的疑问。对此人们猜测,秦始皇为求得长生不死药,不惜代价以示虔诚与隆重。徐福则乘机图谋将童男妇带至海外繁衍生养,逃避强秦暴政,建立理想的社区,甚至国家。如果徐福仅仅为骗取财物,他可以只带少数人,逃之夭夭,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弄得不好性命难保。“徐市等争相上书”,而只有徐市的上书被始皇采纳,可见他言之有理,论之有方,得到始皇的信任。后来《三国志》的有关叙述,揭密了徐福入海求仙的动机和目的。

  疑问之三,徐福的出海时间和地点

  《史记》没有详述。多数认为既然是在琅邪上书获准,可能就在此年出海求仙。但是,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不可能”。一是以始皇性格入海求仙不会草率从事,必须要显示千古一帝的气魄。何况如此重大举措不可能短期内完成,如征集数千童男童女,组织一支庞大的船队等等,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二是秦始皇虽文治武攻,但又生性多疑,六国贵族不断遣人暗杀他,他有许多教训。他企盼长生不死,但又警惕受骗上当。徐福很快得到他的信任是不可能的,他要对徐福要进行考验。有关史料记载,在徐福“上书”获准后,始皇授予他待直(随从侍者)职位,这是观察和考验他。

  对徐福出海求仙年份,《浙江方志》1989年第三期载《浙江省志从书·大事志》(征求意见稿)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上会稽山,祭大禹,住贸县三十余日。始皇遣徐市入海求神药。”认为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年。此说有道理,也有一定史实依据。是年,秦始皇身体大不如前,他急于要得到长生不死药。慈溪一带民间流传,始皇曾登大篷山(今名),遥望东海,欲亲自入海寻求神药。此前,徐福在取得始皇信任后,也曾在渤海一带进行较小规模试探性寻找海上神山,徒劳无果,推说为大鱼所阻。从战国到秦代,北方海域几可排除无“三座神山”可寻。因此,秦始皇在巡视会稽时,决定遣徐福入海求仙。同时,在越地实行大徙民,并将天下犯罪官吏迁置海南故大越处,乘机征集大量童男童女,部分是犯罪官吏的子女。又在越地挑选船只,组织船队,一切准备就绪后,令徐福择日出海。

  至于徐福船队在何地出海,在今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年代,许多地方都在争“徐福出海地”,但都缺乏历史的客观可能性。在上世纪新一轮修志中,浙东多个市县发掘出许多关于徐福的历史资料和民间古老传说,尤以《慈溪县志》(1992年版)所载颇有价值。该县志载:“境内田央乡大篷山,古名达篷山,相传秦始皇欲由此航海以达篷莱山。”大篷山高422米,绝顶远眺,浙东北部海域尽收眼底,海中大小岛屿,疑是神仙窟宅之处。达篷山东面和北面是大海,南西是今镇海区,西面是余姚市。山的不远处有古航渡。民间流传徐福的求仙船队是从古航渡口附近集结起航。有许多徐福研究者认为,若东渡日本,或南下台湾,从会稽郡一带征集的船只在此地集结出海,最为现实。其地处杭州湾外口是极为方便的通海口。又据,宋《宝庆昌国县志·叙山》载:“东霍山在东北,环以大海,世传徐福至此山”。“东霍山是岱山县境内七姊八妹列岛中的最大岛,面积0.24平方公里,距今慈溪市大篷山附近岸线约18公里,是徐福船队从慈溪出发,往东北方向行驶的第一个站潮候风处。又据岱山民间传说,徐福船队过宜山(今名渔山)后到东沙角外海域再转入岱山岛西北部大海湾(今江窑湖一带)站潮候风,然后出海湾往北行驶,至大小洋山海面,在徐公岛附近站潮侯风。据清《光绪定海厅志》记载,徐公岛一名源于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进士、蓬莱乡人徐愿,其告老还乡后曾在此岛顾养天年,故名徐公岛。但据我考证,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日本大云寺僧人成寻偷渡中国,在他的《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此岛早已名为徐翁(公)。徐公与徐翁之差别,是成寻船上人翻译之误。可见徐公之名早已有了,未知始于何时,很可能与徐福船队在此岛附近站潮候风有关。

  在徐福船队经过的岱山和嵊泗,后人建有泗洲堂,供奉泗洲大师,说是海上航行保护神,传说神主是徐福。古泗洲堂一在今岱山老鹰山,其下是古泗洲堂航渡,是隋至宋代的日本、高丽等国贡船来往鄞州(今宁波市)的必经之航途。船人在此泊船站风潮候,补充淡水后上山参拜四洲大师。江苏泗洲是徐福故地,是否与徐福有关,后代人有许多说法。把这些民间流传的历史片断与今天的徐福研究联系起来,可能有助我们寻找徐福船队的轨迹。另一泗洲堂在今嵊泗县泗礁。

  疑问之四,徐福最终到达何地

  最早有记载是《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记述:“吴黄龙二年(公元223年)春正月,遣将年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及澶洲。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篷莱神山及仙药,至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士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转至澶洲者。所在绝远,率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澶洲在何方,后世一说在日本,一说在台湾。《三国志》晋陈寿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历来被视为正史,述事可信。此事又被记在《孙权传》中,并有确定的年号,不会杜撰。从秦始皇三十七年至三国吴黄龙二年,相隔约440余年,童男童女繁衍有数万家不足为奇。代代相承,不忘故土,时至会稽一带贸易,也合乎情理。但不知澶洲究竟何方。《括地志》是部唐代官修地志,但它只引用《孙权传》中一段文字,其他无所指。另吴人《外国图》云:“澶洲去琅琊万里”,也很含糊。以《孙权传》中“(澶洲)所在绝远,卒不可至”的描述来理解,大概可以认为是今日本列岛中某个大岛。至于夷洲,吴将卫温、诸葛直是到过的,还掳来数千人。据正史所载,在东汉至南朝已称今台湾为夷洲,较为明确。

  秦始皇三十七年,徐福从杭州湾出口往东北寻找蓬莱仙岛和蓬莱仙人,无疑是往日本国方向行驶。日本是亚洲东部岛国,西与中国的东海、黄海相隔。日本民族大部分是大和民族,信神道教或佛教。从古代起就与中国有频繁的文化交流。公元四世纪才建立统一国家。七世纪大化改新后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徐福所处年代,是日本的部落年代,在先秦以前文献中,鲜有日本方面的文献。公元七、八世纪后,日本文献中颇多有关徐福的记载,并尊之为司农耕、医药之神。根据事实在先,记事在后的原则,徐福船队一去不复返,是到了所谓澶洲的日本某个大岛,有待于我们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另:其一,多数人认为岱山岛及周边大岛唐代开元年间置翁山县蓬莱乡时始有蓬莱之名。我认为并非如此,自古至今区划命名重历史、从习惯、尊风俗。官员向朝廷上报地名不许舞文弄墨,随便杜撰。唐以前是否名蓬莱,无非是史志无记述,不等没有其名。其二,蓬莱乡是徐福船队经过之处,为什么过而不入。我认为徐福嫌其地太小,离秦国的权力太近。一旦秦始皇发兵征讨,难以逃遛。所以,昔日之蓬莱,只能为徐福东渡作见证,未能成为徐福永居之处。

 
来源:徐福研究会 作者:汪益德 初审编辑:刘王明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岱山螺钿镶嵌作品在故宫展出
推进生态农庄建设 农文旅融合发展...
早稻播种基本完成 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岱东鹿栏仙踪至大田湾段美丽公路...
建设彩色健康森林 提升岱山生态景观
2025海岛公园岱山岛徒步大会活动...
县总工会:安全宣传服务 促企业安...
县文明办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
“充电赋能” 青年夜校课程焕新
智慧监管 保障我县水上客运安全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