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徐福与蓬莱 > 历史溯源

徐福与蓬莱仙岛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4年7月18日 16:10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翻阅《十通》之一《通典》,于卷一百八十五,边防一,辰韩一栏,有这样的记载:辰韩耆老言,秦之亡人,避秦苦役来适韩(辰韩:朝鲜半岛南端东部的一个古邦国,与马韩、弁韩旧称“三韩”),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类秦人,由是或谓之秦韩。其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传袭。辰韩不得自立为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

  在后还提到辰韩人在儿子出生后有用石压小儿之头使之成扁头的做法,男女都与倭人相近似。还有在人体上文身的习俗。同卷弁韩一栏记载说,弁辰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居外风俗言语与辰韩相似,其国近倭,亦有文身习俗。

  根据以上记载,辰韩人是秦时避苦役逃亡去的,弁韩人则可能略后于辰韩去的逃亡者。而“马韩”居然割其东界之地给他们建邦立国,原因可能是这批来朝鲜的逃亡者,人数不在少数,而且有一支训练有素,拥有先进的青铜兵器的军队保护着他们,以致马韩不敢去侵犯他们,而这批亡人应有众多需被保护的人。在异乡客地,人地生疏,有所顾忌,于是相互妥协,让马韩人作他们邦主国王,求得相处平安,以消争战。这些逃亡之人,也一定带有生产的工具和稻谷等多种种子和种植以及各种制作工艺与技术,使得原住民在生产生活上有能提高,改进生活。从避秦苦役逃到韩国这件事来看,当时已有能航行于大海的舟楫和航海的技术和经验。

  又,在《通典》倭国一栏中记载了日本古时有过叫邪马台国的地方,说那里的男子皆黥面文身。自谓是太伯之后。太伯是谁?原来太伯也是中国大陆之人,是商朝时西歧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古公的长子,《史记》(中华书局版周本记一一五页)有这样的记载,说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窦仲、幼子季历。当季历儿子姬昌出生时,有圣瑞,作为祖父的古公说了这样的话:“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意思是说,我这一世系里,以后能使我们昌盛兴旺的会是姬昌罢?古公的长子太伯和次子窦仲听了后,觉得古公是要立季历而后传位给姬昌,自己没有希望继承,于是文身断发、铭志,出走去了荆蛮,让季历放心地去继位。据《史记》注:荆蛮是指吴越之地,太伯死后葬在无锡县的侮里村,而太伯的后人却出现在倭国,生存繁衍。这样说来,他们应是早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由生活过的常州、无锡等地经长江口出海远航去了日本,可见那时已有这条航线。

  再说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从咸阳出发去东海岸而后入海寻求海上神山“蓬莱仙岛”,这是一支本还需人来照应生活的未成年孩子,跋山涉水,行程又如此遥远,必有一支数百人来为他们提供沿途食宿、伤病治疗、后勤保障的辎重队伍,同时也必有一支数百人的军队,作沿途保护,以防盗匪和猛兽的伤害。

  徐福所行虽另有目的,在秦始皇面前,当然是去海上神山求神仙长生不老之药的。入海则需舟楫以渡,数千人的队伍,渡海又非过河,必须有足够大足够数量的海船,航海更需要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舵工水手。所有这些,徐福不会不在考虑之中,也一定奏明过秦始皇。后勤保障队伍和军队的保护在出发时都予安置,至于船只的征用或制造,舵工水手的征集,也定得到便宜行事的诏令。

  从咸阳出发去东海岸由哪个口岸入海,这要取决于哪里能提供船只,哪里能征集具有航海经验的舵工水手。徐福要从慈溪达蓬山渡海经蓬莱入海。他应该说是早已勘察过的,对当时属于会稽郡的浙江海岸已有所了解。因为东海沿岸,从北至南,有长江、钱江、甬江、瓯江多条江河水流,带着大量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的物质注入东海,又有舟山群岛众多的岛屿海礁,成了鱼类索饵、产卵泗游栖息之地。自古以来,浙江沿海的象山、慈溪、余姚、镇海、奉化、台州、温岭和居中于海岛上的民众,就以航海捕鱼为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下丰富的航海、捕鱼的经验,造就了大批知洋流识天气、观星辰辨方位、识航线、御风驶舵、驾船于汹涌的海涛之中、经验丰富的舵工水手,至于造船业则是因渔而兴。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对于什么船型更适合作海上航行已有成熟的制作船型和熟练的制造工匠。浙江多丘岭,森林资源丰富,可提供造船所需的木材。

  徐福取道这里入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的渔民早已有人或因大风洋流所致,漂流到过日本或朝鲜,或有为避苛政苦役,由这里入海逃往日本的先例。以上说过的辰韩,如果不是徐福所率领的童男童女队伍的一部分,在海上失散去的,就一定也是由这里航海逃亡去的。因此说徐福领数千人去日本,决不会如有人所说是因为求不到长生不老之药无法向秦王交待而临时作出漂泊海外的决定,而是早已计划好的逃亡。正如陈陶诗中说的……徐市惑秦王,所谓惑,即迷惑、欺骗。

  上面说到,无论是辰韩还是日本之人,他们都有在人体上文身的习俗,在史记中提到的太伯窦仲文身断发,应该说是中国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文身。

  文身是许多少数民族在早期发展阶段中的一种习俗,方法是在人体某个部位或全身,用针刺出某种自然物或几何图形或部落的图腾,也有作为人群中的等第、地位的尊卑之标和部落间的区别标志。还有为表示威武和志趣、决心等的文身,如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

  辰韩人的文身,这是一种因远离故土,于异乡他国为区别和铭记自身的来历出身而作的一种文身。

  在岱山方言中,有一句“肩胛头咬一口做认”的话,“认”即记认(岱山语音念作记宁),为什么要在身上咬个齿痕?又是谁要在别人身上咬个齿痕作记(自己无法在自己肩胛咬齿痕),这里又要说到徐福所率领的这一大群童男童女身上。人间不幸惨痛莫过于妻离子散,骨肉分离,这些童男女,无论他们的父母自愿与否,当他们从父母身边被拉走,将远离,又不知何年何月能生还,分离在即,仓促间,作父母的为在子女身上留个记认痕迹,硬着心肠在自己子女身上咬了个齿痕,以备后来能以这记认相认。这句话作为岱山方言(或者是宁波地区一带的方言),自然也是当时经历过的一幕。浙江沿海同在秦暴政的统治之下,同受苦役的命运,也会有童男女登上所谓求仙之路,或许,也有舵工水手的子女被带往海外逃生。

  今从日语中的单词读音中,至今还能看出,这些读音来自中国,甚至可以说是宁波语音或者说是舟山话,譬如一至十数字的读音从一至十为,一既,尼、三、西、挝、鹿古、希之、哈之、库、求,基本能听出。其中二念尼,与我岱山完全一致,这只有这里才念二为尼。又“日”(太阳)日语叫喜,但日本即念逆本,这又与我地称日头为逆头一致。“星”日语叫虾司,可是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却念作金碎、西碎、木古碎、独碎。这是因为在徐福去之前,他们可能还没有数的概念,或者还没有符号来表示数、日、星,更不知什么什么星的名称,故只能从传入者得到。日本称明年为来年,门叫蒙,算盘叫沙罗棚,便壶叫希瓶,与我地旧称尿瓶一样(尿,岱山土音念输)。又如一斤,也叫一斤。徐福去日本应该是带有大量的稻谷等种子,日语“米”叫拿米。在一百多年前,由慈溪人王仁乾编写的《无师自通东语录》中用宁波话注音的日语单词中,能找出几百与中国地方语音相同的词,这足以证明日本的中国渊源,而这也是徐福的渊源。

 
来源:徐福研究会 作者:沈汉定 初审编辑:刘王明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岱山螺钿镶嵌作品在故宫展出
推进生态农庄建设 农文旅融合发展...
早稻播种基本完成 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岱东鹿栏仙踪至大田湾段美丽公路...
建设彩色健康森林 提升岱山生态景观
2025海岛公园岱山岛徒步大会活动...
县总工会:安全宣传服务 促企业安...
县文明办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
“充电赋能” 青年夜校课程焕新
智慧监管 保障我县水上客运安全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