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徐福与蓬莱 > 岱山史话

从祭海看岱山民俗文化的传承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4年7月18日 16:32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祭海是沿海渔民崇拜和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的一种祭祀方式。岱山祭海具有代表性、开放性和民俗性,已经作为一种海洋民间民俗形式得到传承。岱山打造休渔谢洋大典等海洋文化品牌作用,营造融合文化、旅游、经济三者要素优势的具有鲜明海洋风情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事业的持续繁荣。

  一、岱山祭海的由来和特点

  岱山岛是舟山群岛中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古来流传着一种信仰海龙王及海之诸神的祭祀方式—祭海仪式。其民众参与性之广、影响之大、时间之长,不仅在舟山群岛诸多渔家习俗中独树一帜,也是我国东海五千年海洋文化史上最具海洋渔文化个性的民俗之一。

  岱山古称“蓬莱仙岛”、“海中泰山”,素以“渔盐之利,舟楫之便”闻名遐迩。根据考古发现,岱山境内有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早在5000多年前,岱山境内就有先民耕作牧渔。岛上先民,早在史前就有对海洋的祭祀活动。海龙王是渔民心目中的大海之神,它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喜怒无常,既能赐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渔民对它具有敬畏之心,于是靠海吃海的渔民们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龙和海龙王身上,于是形成了“出海祭龙王、丰收谢龙王、求雨靠龙王”,处处充满着浓郁的龙崇拜、龙信仰的氛围,而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出于各种需要,也多次进行盛大的祭海典礼。

  祭海在岱山历史上主要有“官祭”与“民祭”两种形态。最早有迹可寻的“官祭”是徐福祭海。据传秦始皇曾多次派遣徐福采长生不老药,徐福抵岱山后,在后沙洋泥螺山搭起简陋的小祭台,祭祀大海和龙王,祈望保护远航安宁。隋时的骠骑将军陈棱,奉命伐流求国(今台湾),海上遇雾,漂泊至岱山东北,杀白马祭海,并留下了“刑马览 ”古迹。宋建炎三年(1129),南宋皇帝宋高宗搭乘御舟赴岱避难,当他抵达蓬莱后沙洋,觅见泥螺山上的古祭台,立即祭告天地、大海,祈求社稷安宁;是日又去白峰寺(今超果寺)驻跸,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为此而留下了千古绝句--《渔家傲》。至清康熙、雍正年间,祭海活动日趋频繁,海龙王信仰渐至高峰。据志书记载,仅康熙祭龙王的祭文就多达8篇,并以“万里波澄”匾赐舟山的东海龙王宫。

  在官方祭海的同时,民间也盛行祭海之风。民间相传岱山境内诸岛有4处海域藏有海龙王,即长涂岛高鳌山的“娑竭龙王”、秀山乡与定海干缆镇交界海域的“灌门老龙”、岱东后沙洋的“棕缉老龙”和东沙角的“青石龙”,专司行善。旧时渔民将他们奉为生命保护神和丰收赐福神,每逢渔汛开洋、谢洋时均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称“谢龙水酒”或“行文书”,祭祀仪式固定,祭品讲究,流程明确,程序完整,具有鲜明的海岛渔民生产生活的印记,热情、粗犷、简洁。目前,岱山部分渔村仍沿袭着这一传统习俗,保留了祭海的粗犷、纯朴的原生态风貌。同时,在皇帝诏令影响下,民众广泛捐资建造起龙王宫(庙、殿)、天后宫(妈祖庙)、羊府宫等海神庙,出现清光绪《定海县志》是所记载的一区一宫或一区5个龙王宫的兴旺局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自明、清至今,岱山境内有龙王庙、龙王殿、龙宫8处,龙潭5处,以龙为名的山、礁等地名10余处,可见岱山渔民对龙崇拜之风的盛行。

  岱山祭海,作为一种海洋民间民俗形式,有着鲜明的特点:

  1、代表性:岱山地处舟山渔场中部,自清后叶以来,每逢渔汛华东沿海三省一市(江、浙、闽、沪)渔民聚集境内岱衢洋等渔场捕鱼。岱山民间祭海谢洋活动,在三省一市渔民中产生较大影响,祭海也随之入乡随俗。故岱山的祭海民俗在我国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

  2、开放性:岱山渔民祭海选取在船头或岸上神殿而进行,属于公开场合。每逢祭拜时,各方渔民都可以参与,没有人会因为地区有别、作业有别而进行阻拦的,故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3、民俗性:祭海是岱山诸岛渔民长期信仰的习俗,而且有它的独特方式,如请“船关老爷”的普遍祭祀,早己被《舟山民俗大观》、浙江《风俗》杂志所收录。这不仅在吴越地区、在国内非常典型,而且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从而引起了国内外民俗学者的很大兴趣。

  4、普遍性:舟山岛屿众多,渔民在生产和生活过程里,出海、返洋、休渔、谢洋,均要举行形式多样的祭海仪式---祭船关老爷­(又称“船官老爷)、天后娘娘(妈祖林默娘)、羊府大帝­­­­­­­(羊府,生前名官,曾救助过遇难渔民,死后封为海神)、海神­、其他神明---以渔为业的村村岙岙,历代相传。

  二、岱山现代的祭海仪式

  2006年,岱山县在古祭台旧址上新建了我国首个大型祭海坛。“休渔谢洋”大典就在这里举行。海坛建在全长3600米的鹿栏晴沙景区,由主祭坛、图腾、看台、舞台、石碑水帘和汉唐雀楼、阙门、钟鼓楼等组成,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主祭坛上矗立27米高的海坛图腾,以沸腾的海水涌泉为基座,由寄托四海一家、和谐发展、共同呵护人类家园心愿的四海龙王相护,定海神针则从涌泉中拔地而起,象征平安、齐心协力与奋发向上。海坛已获得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

  岱山县将祭海这一古老的民俗加以整理和提升,选择在6月16日东海伏季休渔第一天隆重举行“体渔谢洋”大典,积极倡导让大海休养生息的理念,抒发人类对大海的感恩之情,积极传播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的理念。2005年以来,岱山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今年,又将承办2009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闭幕板块,岱山岛.海坛谢洋大典。2008年,“祭海”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体渔谢洋”大典由渔家傲.归航、鱼满舱.祭海、醉蓬莱.感恩三个篇章组成。渔民傩舞礼迎、祭海谢洋;焚香祈祷、把酒宣誓;主持人领诵,万人齐和;山呼海应,撼人心魄。数十位渔家大汉面对大海,献爵奠酒,感谢海洋。舞龙队、腰鼓队、秧歌队、花环队翩翩起舞。在祭坛地处的洋面——岱山县岱衢洋上,渔家人将200多万尾大黄鱼幼苗放入大海……最后,全场观众和领衔歌手一齐唱响中国海洋文化节主题歌《感恩海洋》。整个谢洋大典气势磅礴,海洋文化中崇尚自由的天性,强烈的个体意识、竞争冒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融会其中,充满激情与浪漫、和谐与壮美。人们用祭海的方式表达了对大海的敬畏和感激,展示了古老悠久的海洋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独特魅力。

  三、岱山祭海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1)基本理念

  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现代祭海仪式在保持了传统祭海过程中敬畏海洋主题的同时,突出人类感恩海洋、关爱海洋的主题,由过去一味向海洋索取,推崇人与海洋互动互助,而海龙王则是大海与渔民海天合一的象征,反映了人类、自然、海洋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是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民俗,即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的总称。它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

  海岛的民俗文化同海洋资源、渔业生产密切相关,既反映原住民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共性,也反映海洋文化所包容的主要特征。世代以海为生的岱山人具有特有的精神气质与心理状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艰苦的生产方式造就了海岛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充满智慧和勇敢的优秀品性,他们以开拓创新的魄力,热情诚信的本色,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与海洋密切相关的精神文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并逐步综合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海洋海岛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祭海仪式的细致流程和虔诚心志其实就集中反映了海岛民俗文化的共同特质,也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特别是居住在岛屿上的人们对于图腾信仰、崇拜神灵和趋吉避凶的原始传统。

  事实上,海洋特点的民俗文化表面上表现的海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细节,也就是表现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实质上却揭示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与其说,原生态的祭海表达的是对海洋海神的敬畏,是期冀通过屈服于海神的神秘力量而向海洋索取渔民赖以生存的食物及延伸的其他生产生活资料;那么,以感恩海洋、人与海洋和谐相处为主题的休渔谢洋大典则充分体现了人类对人与海洋关系的自觉,是发挥人们主观能动性,科学处理与包括海洋在内的大自然的各种关系,实现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现代“祭海”。

  (3)现实意义

  发掘、提炼祭海这一古老的民俗,以祭海为载体,积极倡导让大海修养生息,呼吁全人类关爱海洋、呵护海洋,表达岱山人民感恩海洋、善待海洋,也就抒发了人类对大海的感恩之情的理念,关爱海洋是全人类的心声,提升了祭海活动的涵意。发掘祭海民俗文化,进一步认识祭海是中国沿海渔民重要的民间习俗,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掘,重建我国沿海地区渔民习俗的重要文化载体;作为保护海洋、感恩海洋的一种载体,有利于提高人类保护海洋的共识,增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理顺中华民族的民俗归属与文化认同,实现海洋民俗文化的时代价值。

 
来源:徐福研究会 作者:撰文/陈雅君 初审编辑:刘王明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新增2家省级美食体验店 “仙岛鲜...
文化特派员:牵线搭桥 节前送温暖
春节临近 慈善情暖千家
我县3家企业荣登浙江民营企业数字...
我县开展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
【攻坚突破 实干争先】2024年我县...
年味浓浓 百姓欢颜
探索“订单”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
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天目山一号”...
青年宣讲员研修基地挂牌 助力理论...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