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频道(2014)  >  建国65周年  >  影响中国65年之人物

科学精英-童第周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4年9月24日 16:55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童第周,字蔚孙,浙江鄞县人,中国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家。生于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1日去世。193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1934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获哲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教学、科研及行政领导职务,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关于文昌鱼发育的实验研究。

  他曾设想通过移植细胞核来进行育种:把两种不能杂交的鱼的优点结合起来,并使之遗传下去。他的研究,为动物育种提出一个新的、可能的途径。他的关于海鞘的研究,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进行的。他的研究证明了其胚胎发育中有些组织器官是有可塑性的,纠正了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其发育属于严格镶嵌型的见解。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他在鱼类早期发育的实验研究中,还证明了鱼卵受精后原生质向动物极流动,其组织中心在受精后不久就建立起来了。这一现象,可能在脊椎动物的发育中具有普遍意义。在这期间,他对于两栖类胚胎纤毛运动的研究,断定了纤毛运动方向对中胚层组织的依赖性,后者可能通过化学物质产生影响,由此,他探讨了胚胎组织的极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童第周开始注意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核质关系。他与合作者还研究了核酸对金鱼性状的诱变作用,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发表了论文。他的科研工作始终贯穿着一条线索,这就是从卵子在受精前后的结构到细胞质与细胞核在发育中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细胞质在性状遗传中的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陈慈君 责任编辑:李国平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助力赛事 志愿者开展净滩行动
风筝为媒 让体育赛事成为岱山文旅...
2024年中国·岱山岛国际运动风筝赛...
我县加快推进“工地食堂食品安全...
我县一产品获评2024“浙派好礼”...
县政协召开十届十九次常委会(扩...
直击十运会 | 五人制足球比赛开赛
走进岱山海事 领略海事文化
【攻坚突破 实干争先】采撷归来享...
高亭镇:全面排查消防隐患 强化“...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