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人有句俗话,“廿三祭祭灶,廿二四掸掸尘”。虽然平时勤于打扫,不过到了岁末,各家各户依旧要给家里来个大扫除。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请家政人员上门,打扫不仅不用自己爬高落低图个省心省力,打扫得也更干净。不过也有不少人亲力亲为,为自己的家在新年来临之际捯饬一番。
掸尘的由来
据记载,扫尘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到了唐宋时期,“扫年”之风盛行。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传说,扫尘习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农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早先,这里的佃农一年忙到头,除纳粮交租外,所剩无几。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时多说好话,以便玉帝开恩,从天仓拨点恩赐,在除夕前降下年粮——米雪,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佃农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前,将宅院里外打扫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赐年粮,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民族风俗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
80后小夫妻看过来
过年大扫除,这个活对于上点年纪的人,自然不在话下。家住东沙的袁亚萍在大家眼里是个打扫能手。每年过年,除了将自己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会去父母家进行打扫。她说现在80末、90后小夫妻在打扫卫生方面难免有些犯难。
袁亚萍说,大扫除的顺序要遵守“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原理。“先把墙上的蜘蛛网、灰尘掸下来,之后再把沙发、椅子、床底下清理干净,免得擦完地板,天花板的灰尘掉落弄脏。”袁亚萍说,比如居室应该按照天花板—窗户—家具—地板的顺序,厨房则是按照柜子—灶台—电器—墙—玻璃的顺序,卫浴按照浴缸—马桶—墙的顺序。至于玻璃,则是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左到右的顺序。 现在年轻人一般都住在商品房里,那么打扫的房间顺序也要非常讲究了,先卧室,再大厅,然后厨房,最后是卫生间。“这样排序是因为在打扫其他房间的时候,都会用到卫生间。”打扫时要注意打扫完一间就把一间的门关上。袁亚萍提醒,打扫厨房时,所有与水有关的作业都可以采用温水代替冷水,一来双手感觉暖和许多,二来去污效果更佳。
岛城扫除重在抑菌
赵阿姨是某事业单位的保洁员,平时主要负责各处的卫生保洁工作。因为受过相关的训练,赵阿姨说岛城比较潮湿,建议大家在清洁时注重除菌抑菌。
据数据表明,一般情况下,细菌中水分的含量为75%~85%。如果缺少水分,细菌就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因此,环境的潮湿、干燥与否,直接决定细菌能否生长。此外,细菌的繁殖也与水密不可分。如果把一块馒头泡在水里并放在温暖的地方,1~2天后,馒头会有馊味,有一小部分会变粘,这说明上面已经生长了细菌。2~3天后,变粘的部分扩大,也许整块馒头都会变粘,这表明细菌增多。因此,防止细菌滋生,潮湿的环境尤其需要保持清爽、干燥。 赵阿姨说,卫生间的角落、地板的接缝之间,堆积的黑色斑点与污垢都是细菌的藏身之处。所以,大扫除需要对这些地方重点清洗。可以用清洁球去除表面已有的污垢,配合温和的除菌抑菌洗涤剂。不过要避免使用杀毒效果太浓的化学药剂(如含氯消毒剂)进行去污、杀菌,因为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更不适用于“肌肤之亲”的卫生间。
大扫除小妙招
85后的孙露露结婚三年,算是新晋主妇。平时,她特别喜欢在网上寻求小妙招,也乐意一一试验。
孙露露在网上看到,在锅盖的油污处滴上洗洁精,然后用萝卜头反复擦,最后用湿抹布擦一下即可去污。孙露露把洗洁精挤一点倒在萝卜头上,再在常用的、油渍较多锅盖的背面擦拭,经过反复擦拭,那些污渍真的被萝卜皮擦起来了,再用清水冲一冲,锅盖果真就洗干净了。
而关于清洁玻璃上的油污,孙露露也有妙招。在窗户上喷上一些“威猛先生”,然后贴上纸巾。约15分钟后把纸巾揭下来,原本玻璃上的油污真的溶解了,用纸巾轻轻一擦,果真比较干净。不过孙露露说,这种土方法比较耗时间,擦小面积的玻璃还行,大面积的还是建议用专用的玻璃清洁剂。 孙露露说,网上很多妙招还是很管用的,不过也有不少妙招的效果不明显,比如用土豆皮擦拭水龙头。“没有油渍的地方都被擦得很干净,用水一冲,果然亮了一些。可是倘若水龙头上有厚厚的、有些时间的油渍,土豆皮就很难产生效用,基本没啥改观。”孙露露说,“所以这招大家就不要费劲去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