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岛屿文化

云起龙骧 潭出东海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5年4月24日 17:50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据说,位于衢山镇东南面10公里,有一个有故事的渔村,名叫龙潭。她正在召唤着,那些喜欢走走的人们,去她那儿坐坐。

  驱车从衢山岛的西面,往东开。途经枕头山、桂花、渔耕碗,然后我们就在马路的右侧,看到了龙潭村的标示牌。“这里还不是,沿着这条坡道走。”路人告知,龙潭还“藏”在眼前这座低矮的山坡的南面。徒步五六分钟,到达坡顶,俯瞰脚下的村落,我们如约见到了盘踞在“深闺”里的“蛟龙”。她似恬静,似聒噪;似倾诉,似聆听。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龙潭又似一颗静躺在贝壳里的珍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人禁不住,想要掀开外壳,看看她内心的样子。

  如果说,游历一个地方,需要了解那块土地的前世到今生。那么,龙潭,我们就从她的名字开始说起。

  那汪清泉出于焉

  傍水而居,自古如此。相传龙潭名字的由来,与一潭清泉有关。

  当时,海岛缺水的现实,迫使衢山岛上的先民常常需要四处寻水度日。在龙潭现址村落的海对面,有一个蓑衣礁。先民们在爬上岛礁的时候发现,这里有一潭清澈而深邃的潭水。其中一个探寻的先民,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沾水,尝了一下,果然是淡水。

  怀着喜悦的心情,先民们回到了村子,将好消息带给大家。有人提议,去测量下,这潭的深度。于是,他们择日,带着草绳,一头绑着石头,来到潭边测量,竟不能到底。后又择日,带着更长的草绳,再测量,仍不能到底。先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无底洞。

  村子里有威望的先民这才开始意识到,相传,早在东海龙王塌东京的时候,就留下过一个连接东海龙宫的清泉洞,龙于此往返于陆上和东海龙宫间。龙潭也因此得名,先民们也不再为缺水而发愁。

  早在民国之前,每当遇到干旱,老百姓都会抬着祭品来到潭边开展祭海求雨。村民们有了源源不断的水源后,人们为了纪念,自发挑石头,在龙潭村的山岗上建起了龙泉寺。直到如今,寺庙香火鼎盛,村里渔民在此祈福平安,繁荣兴旺。

  如今,再登蓑衣礁,那个水潭依然还在。

  万人坑沉痛过往记心头

  龙潭所辖大龙潭、小龙潭、黄泥坎三个自然岙口。“万人坑”是指黄泥坎。沉痛的历史,还要从抗日战争说起。1945年2月,侵华日军强行迁移黄泥坎当地村民20户,要在此建设码头,修造仓库。

  同年3月中旬,日军用炮艇拖来驳船,30多名日本军人押着2000多名苦役民夫,进驻黄泥坎岙口施工,当时日军在港口外设立航标,停泊军舰,还将黄泥坎设为军事禁区,强制这些苦役开山挖洞、采石,构筑工事。

  可不幸的是,在日军的暴力施压下,苦役们因超负荷劳作、营养不良等原因,引发瘟疫并迅速蔓延。

  丧尽天良的日军,将他们打死和病死的苦役埋在黄泥坎的山岗上,还将一些未断气的苦役直接活埋于此。

  荒尸成堆,一种恐怖的气氛笼罩在了黄泥坎。期间,黄泥坎的16户村民也被传染,死亡逾20人。

  同年8月,日军投降撤离前,余下的很多苦役遭到虐杀后,再被埋在黄泥坎。从此,黄泥坎就有了“万人坑”的称谓。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撤离,龙潭已是一片狼藉。如今,黄泥坎也成为了我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未建成的码头、仓库残迹尚在,似乎还在回放着日寇“血迹斑斑”的侵略行径,告诫着后人,历史不能忘。

  鱼米飘香美满岸上来

  说龙潭,不得不说龙潭的渔业。作为纯渔业村,龙潭自然因渔而兴。众所周知,衢山是渔业重镇,而龙潭就是当地名副其实的佼佼者。

  金黄鱼,银带鱼,灵活的乌贼,满身墨。上世纪80年代,龙潭渔业达到鼎盛。1600多人的小小村落,却拥有100多艘作业渔船,千把名下海渔民。

  空仓出,满仓进,比比皆是。

  多到什么程度?“曾经,我们渔业队有一对木质机帆船,捕到大黄鱼、带鱼1000多担。两只船装得满满,硬是塞不下,还将鱼放回了100担。”那个繁忙的样子,对捕了40年的龙潭老渔民王松裕来说,已经是一辈子的记忆。

  不仅产量高,龙潭的渔业作业种类还相当丰富,王松裕给我们一口气列举了五六种。他说,当时的龙潭人,真是把鱼当饭吃。

  也是因为渔业的繁荣,村里的生活日渐富足。80到90年代,龙潭村的模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成批的楼房、排屋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延伸到了村口。冷僻的岙口开始变得四通八达,海阔天空。

  用王松裕的话说,原本因为冷僻很难娶到媳妇儿的龙潭小伙,成了岛上姑娘婚嫁的择优人选。美满的岙口生活,开始从岸上“游”来。

  宜居自得生活在龙潭

  龙潭的安逸生活,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绿、全、保。

  这些年,美丽海岛建设的春风拂过龙潭。拂绿了村落,拂亮了村道,拂全了村设。沿路绿,公园绿,庭院绿……见缝插针,开展村道绿化和路边花坛绿化,龙潭的主要道路绿化率达到95%以上。1800平方米、500平方米、300平方米三个休闲公园常常回荡着人们休憩时的欢声笑语,满目绿意,缓解着村民们忙碌时留下的疲惫。

  龙潭,没有喧嚣的城市气息,却不失宜居的任何配备。村道硬化率、主干道亮化率以及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均为100%。还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藏书近2000册的农家书屋、500平米的老年活动室、80平米的多功能教室、室内外文体活动中心……

  “不出村,健身、休闲、文化,一应俱全。”村民郑志定虽然已经在城里买房,但他表示,更喜欢在龙潭安逸地生活着。

  经济富足,是美好生活的前提。为加快渔村的增效增收,龙潭积极开展现代渔业,提高村民就业技能,社区推出贷款担保,鼓励并支持村民自主创业,村民就业率达到95%以上。保障困难人群生活,做到应保尽保,共享小康社会建设成果。

  市级小康社区、和谐文明新社区、“美丽海岛”社区……如今的龙潭,早已将这些美称收入囊中。

 
来源:今日岱山 作者:记者 何玲玲 通讯员 金璐 初审编辑:刘王明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五一”假期前期多云 后期雷阵雨
“菜篮子”五一平价供应今日启动
【了不起的你】赵仕波:专注船舶...
温暖五一行 致敬劳动者
县总工会开展“中国梦·劳动美”迎...
备足运力 保“五一”假期客运通畅
高亭镇群众文化年系列活动启幕
特种设备专项检查 筑牢节日安全关
张文科卢建波节前检查安全工作
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