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蓬莱人家

古法生活 运用自然的智慧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5年11月12日 10:1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秋高气爽,骑车途经燕窝山。只见一处开阔的小院里,一根细长的尼龙绳上悬挂着被晾晒成干的各类海货,打眼处,一抹绿色格外醒目,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晾晒丝瓜啊!现在想起来,小时候也曾见过有些老人用丝瓜瓤做成洗碗刷,这种从自然中获取的工具,而后逐渐被各类工业产品取代。回溯过去,让我们盘点一下,那些曾经出现在生活里的自然之物。

  “天罗花仙”的妙用

  岱山的老人管一种东西叫“天罗花仙”,如果你从未听说,那么不妨问问周边的人们,总有人一拍大腿回应你,嗨,就是那什么呀!

  那什么,说的其实就是丝瓜络。丝瓜长老了之后,口感就不再鲜美,用自然风干的方式将其水份去除,把外边的皮去掉,留下米黄色的丝状物就是丝瓜络。现如今,还有不少老人随手将自家地里种上的丝瓜挂起风干,做成简单实用的生活用品。

  至于岱山的老人们为何管这叫“天罗花仙”,倒也无从考证。不过可知的是,宁波等地也这么称呼,有些直接称“天罗仙”,约摸曾经有些什么神仙的故事吧。

  丝瓜,作为一种爽脆可口的食物,常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而丝瓜络也被以前的人们应用得淋漓尽致,刷碗洗锅是最常见的用途。

  问起稍有些年纪的人,都说比起如今的清洁球,用丝瓜络刷碗更干净。“刚烧完油焖茄子的大油锅,拿丝瓜络下锅刷两圈,热水一冲就行了。更神奇的是,丝瓜络上一点都不油腻。”实则丝瓜络表面有一层可以隔离油膜的细胞壁,油不容易附着在上面,但是时间用得长了,随着细胞壁日趋损坏、附着的油污增多,丝瓜络就显油了。

  大小随意,时常因使用状况而定,简单易得的丝瓜络伴随着人们度过厨房中的漫长岁月。

  在还没有沐浴球的年代,爱美的姑娘还用丝瓜络洗浴。很多人不知道,丝瓜其实还是一味中草药,含有防止皮肤老化的维生素b1,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

  滴水不漏葫芦瓢

  与丝瓜异曲同工的另一种植物就是葫芦,老了之后另有妙用。不同的是,葫芦是取其外壳制作成品,葫芦瓢是最常见的一种,用来舀水再好不过。

  家住泥峙的姜阿婆守着一块小小的菜地,她向我们描述了葫芦瓢的制作过程。

  秋天来时,被霜打过的葫芦藤干了,叶子开始枯萎,结在藤上的葫芦就开始渐渐由绿色泛出灰白色。“用指甲试探性地掐,掐不进去时,说明这只葫芦老了。”姜阿婆介绍,老葫芦摘下后,用刀把它表面那层白色的外皮削掉,接着拿笔在它身上勾出一条一分为二的线,沿着线小心地将葫芦锯开。锯开后,掏出葫芦里面的瓤子,然后将葫芦壳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葫芦的凉晒也不能马虎。”姜阿婆说,直接放在阳光下晒会使葫芦瓢外皮不光整,甚至出现裂缝;而如果放在室内阴干,又容易发霉。小妙招就是,在晾晒时在葫芦瓢上遮盖一层纱布,这样大约一周后,葫芦已经坚硬,拿手指一弹,还有“铿铿”的响声。

  将葫芦瓢涂上油漆,不仅看上去颜色鲜亮,而且还能延长使用寿命,“如果不摔不碰,一只瓢可以使很多年。”

  葫芦按形状分直条状的西葫芦和“圆肚”葫芦,却只有圆肚葫芦才有做瓢的天赋。做瓢的葫芦都是些形态匀称,左右对称的葫芦坯子,形态长得不够美的,就趁嫩时,摘下或炒或煎当菜吃了。

  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使用葫芦瓢舀水。如今,由于葫芦瓢的用途在生活中越来越小,村庄里已经很少种植这种瓢葫芦了,只有一些老人固执地摒弃着塑料、金属制的瓢,坚持与老物件为伴。

  一把蒲扇的夏天

  大多数的80后,应该还对蒲扇有些模糊的印象。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在空调、电扇甚至塑料扇子还没有兴起的时代,一把蒲扇和竹摇椅是夏天最好的搭配。

  如果你还是摇摇头没法想象蒲扇的样貌,或许电视剧里济公和尚手持的那把破扇子能帮你,再不行就只有上网搜搜它的图片了。

  葵扇制作工艺是选择柄长30多厘米、色泽浅碧的葵叶,摘后日晒约20天。干后,色泽变白,再以水洗、烘干,以重物压平。随葵叶的大小,剪成不同规格的圆形,再以篾丝、丝线缘其边,仍用其葵柄为扇柄即可。

  许多人惯用蒲扇,认为蒲扇扇出来的风都有那么一丝丝清凉,并伴随着植物的清香。而且比起塑料或其它材质的扇子,蒲扇越“老”越有韵味。用得越久,原本嫩黄色的蒲扇面逐渐油亮起来,变成浅褐色,让这物件儿仿佛有了质感,有了一些承载着年代的沧桑。

  一把蒲扇,或许是某个夏天爷爷奶奶替你赶走蚊子、扇来清凉的记忆,或许是调皮捣蛋后一记温柔的拍打。而蒲扇,也常常出现在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里,成为童真、美好的小道具。

  不过,蒲扇不轻薄,不易收拢携带,制作起来也稍稍麻烦,在空调阵阵凉意的侵袭之下,蒲扇被丢在了角落,蒙了尘落了灰,掉入了记忆深处。

 
来源:今日岱山 作者:记者 袁佩华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岱山中学一学子入选“英才计划”
诚信经营 为文明添彩
“岱马”开赛在即 酒店住宿预订火热
医疗救护应急演练 为“岱马”保驾...
我县全力推进新一轮水利民生除险...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
岱山县经信局在绍兴银行岱山支行...
保护海盐晒制技艺 岱山海盐晒制工...
“助残月月播”活动助残疾人创业致富
强化消防培训 严守校园安全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