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岱山史话

清光绪丁酉科(浙江)拔贡第一名厉玉夔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5年12月23日 13:4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厉玉夔,定海厅秀山乡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7岁的定海厅学优行廪膳生厉玉夔,参加全省丁酉科生员选拔,考取拔贡第一名。这对当时地处偏远、人口稀少的定海厅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一、“拔贡”是个什么“学历”

  明清之际,文人的仕途,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要通过科举考试,由秀才经乡试而成举人,由举人经会试而成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而成进士,授为翰林,外放为官,由此飞黄腾达。除这一条外,还有一个出路,那就是通过考试或捐纳,进入国子监,成为贡生或监生,然后授予官职。这同样属正途出身。(国子监可以说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当时全国只有这一所“大学”,它是培养后备官员的基地。)要成为贡生,首先必须具备生员资格。生员,俗称秀才,是由童生经过县、府两级初试,合格者,再参加由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即院试),考中者,才成为生员。生员又分三等,第一等就是廪膳生(简称廪生),只有他们才能得到官府发给的生活补贴,也只有他们中的佼佼者,才能成为贡生。清代贡生有六种: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岁贡,系由各省的府、州、县学及八旗官学,将资格最老的廪生按顺序依次“贡于王室” ,一般每年都有,数量相对较多。岁贡是论资排辈,多为年老衰朽者。恩贡,是因皇帝加恩而获得贡生资格者,一般是逢皇家有大喜之事,如皇帝登基、娶亲等,将该年岁贡名额加倍。副贡之制,始于顺治二年,多为廪生、监生中乡试副榜,但又不能录取为举人者,准为贡生,是为副贡。优贡之制,始于雍正元年,即生员中有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品德高尚者,学政推荐入读国子监。例贡,系由秀才生员捐钱而得。作为“六贡”之一的拔贡,是各种贡、监生中素质最高、最受朝野重视者。当时号称“六贡之首”。顺治元年上谕:各地推荐拔贡,每府贡二人,州、县学各贡一人,一般从各直省科试的一、二等生员中选拔。雍正时,确定每六年选拔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逢酉年)选拔一次。所以前人说:“举人无数,拔贡有数”,言其人数之异常稀少。据《定海厅志》记载,清朝时的定海县(厅),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到光绪九年(1883年),近200年的历史中,共有岁贡97名,恩贡25名,而拔贡仅15名,而想在人才济济的浙江考取拔贡第一名,则又是难上加难。

  二、怎样才能考取“拔贡”

  在省级的拔贡生考试中,对拔贡的综合素质,要求之高、选拔之严,近乎苛刻。不仅要求应试者要文章好、书法好、品行优,还要家世清白,体貌端正,体无残疾,仪表堂堂。非相貌出众、一表人才者,即便是才高八斗,也只得去考选举人、进士或其他贡监生,而不能够考拔贡。为防止所选非人,朝廷规定,各地所荐拔贡到京后要再考一次,如文句不通顺,则将该省学政按渎职罪惩处,因此学政对此丝毫不敢徇私舞弊,从而确保了拔贡生的质量。时人指出:举人、进士中文句不通的很多,可是拔贡中文句不通的却极少。可见,对于拔贡的考选,其严格程度甚至要高于举人、进士。

  由于清代拔贡每十二年才选拔一次,而且每州、县只一名,加之增加了很多苛刻的考评限制,所以拔贡的身价历来非常高。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考选拔贡,相貌不好者,绝对无缘参选。一般而言,参选者越年轻越受重视,年老者,一般会因容颜苍老而显丑。所以,很很难入选拔贡之列。有些年老的秀才不甘心,为了参选,竭力修饰容貌,力求瞒过年龄。但是,胡子问题,是一个很难绕过去的障碍。男子年纪大了,必然胡须多。为此,有的生员不惜忍痛一根根地拔掉胡须,以使自己显得年轻、好看一点。故而当时文士间,盛传着一首《拔胡诗》:“未拔贡兮先拔胡,贡未拔兮胡已无;早知拔胡不拔贡,不如不贡不拔胡。”说的是拔掉了胡子,仍考不上拔贡的尴尬、无奈和辛酸。而成为光绪丁酉年浙江省拔贡第一名的厉玉夔,当时年龄仅27岁,他出生书香官宦人家,品德优秀,成绩优异(厅学优行廪膳生),禀赋超众,所以才能在全省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三、“光宗耀祖”的硃卷记录

  考取拔贡后,厉玉夔虽尚未马上踏入仕途,而是先在国子监深造;但考取浙江省拔贡第一名带来的荣耀,已足以让他光宗耀祖。封建时代,官府、家族和社会对考取功名者所给予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真的让人感到吃惊。查阅顾延龙主编的《清代硃卷集成》401卷发现,在关于拔贡厉玉夔的官府档案中,除注明“缺科份页及文章”外,对厉玉夔家族诸多成员及所拜教师,进行了详细记录。从厉玉夔到定海的始迁祖开始,到高高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直到厉玉夔及子女,共八代人,还包括他们的夫人、庶夫人及厉氏直系的叔伯、堂叔伯、胞姑及自己的兄弟等;以及厉玉夔受启蒙以来,教过他的所有业师、受知师,他们的名字、封号、事迹都一一记录在案。真所谓一荣俱荣,一个人一旦考取了功名,给整个家族及他的老师带来了青史留名的光彩,获得金榜题名真可谓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所以历史上会有那么多人肯皓首穷经付出毕生心血而无怨无悔地去追逐它。

  这还没完。除将考生及家族姓名载入史册外,朝廷还要给培养出这样一等人才的家族予以隆重褒奖,送给他们数不清的荣誉称号。当然,这些封号、爵号主要还是精神上的鼓励。封赠封号、爵号的范围,大概从高祖开始,一直到拔贡的父辈这一代。封赠的条件,大约有:族人中品德端正的、有过功名的、有一定身份的、有所成就的、对培养拔贡生付出努力的等等,也就是说,凡是能说得出稍可称道的直系亲属,即予以封赏。封赠的封号、爵号名目繁多,赠与的方式也花样百出。如给厉玉夔高祖“例赠中议大夫”,给高祖的夫人“例赠淑人”,“例赠”,就是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如给伯祖天富“例貤宣德郎”,“例貤”,朝廷按照定例屡次授予官爵,说明该伯祖不止一次获得此种爵号;如给曾祖“诰赠中议大夫,晋赠资政大夫”,“诰赠”,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已去世的,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因厉玉夔的父亲厉学潮官至常州知府,钦加三品衔,所以有资格获此殊荣;“晋赠”,在第一次赠予封号后再次赠予更高级别的封号。另外还有“驰封”“敕赠”“例授”等等名目。

  三、积极有为的厉玉夔家族

  考取拔贡生后,入京后由礼部奏请廷试,入一、二等者参加保和殿复试。复试一、二等者,授以七品京官或知县、教职等;也可入国子监读书。因缺乏资料,对厉玉夔入国子监后的几年情况,暂时无考。只知道正当他才华横溢、年富力强的时候,33岁便英年早逝,实在令人痛惜。

  其实,走进厉玉夔的家族,你会发现,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并非只有厉玉夔一人。这是个积极有为的家族。他的祖父,就是江浙一带颇有名望的诗人书画家厉志,当时,与镇海的姚燮、宁海的付濂,并称为“浙东三海”,他著有《白华山人诗集》《白华山人诗书画真迹》,其事迹在《中国名人大词典》《中国画家大词典》等均有记述。他的父亲厉学潮,担任过江苏的荆溪、华亭、元和、长洲等县的知县,后升任常州知府,在任上督运粮饷、疏浚河道,颇有政绩,深得民望,曾赏戴花翎,钦加三品衔。他的二个伯叔,均为生员,叔父厉鸿飞,还是太学生、江苏候补县主簿。他的大哥厉玉麟,例授修职郎(八品),晋赠宣德郎;二哥厉玉麒,附贡生,江苏试用县丞,曾作为清政府外交官,被派往驻美、俄等国使馆工作十年,三十六岁升任正五品三等参赞官,是清代定海籍屈指可数的外交官之杰出代表;三哥厉玉骥,附贡生,六品,衔江苏候补县主簿,奏调湘军福寿字营随员。

  他的妻子赵氏,为赵立诚三女。赵立诚为上海钱庄领袖,江苏候补知府,当时赵家的航运、钱庄等产业,遍布宁波、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家道殷实,为甬城望族,又是书香门第,大舅子赵家薰,三舅子赵家芬是清朝举人,其它几个小舅子也都是清代诸生,六舅子赵家蕃与八舅子赵家艺都先后游学日本,攻读经济学。他的两个儿子,也继承家族衣钵,在中国近代成为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

  大儿子厉汝燕是我国第一个公费派遣出国学习的军事航空的留学生,也是我国最早取得飞行执照的飞行员,后成为中国现代早期航空学校校长之一,1924年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二儿子厉树雄,中国现代著名的实业家、金融家、慈善家和外交活动家,宁波帮领袖人物之一,他创办的实业涉足于纺织业、公用事业、银行、保险业、证券业、房地产业等。他也是最早在美国白宫工作的中国人。

 
来源: 作者:厉 敏 初审编辑:刘王明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城镇落户新政 新居民更有“归属感”
我市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 在岱...
知识产权宣传进企业 主动服务促发展
流动儿童融合活动走进怀慈小学
我县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
张文科调研督导党纪学习教育、群...
我县基层妇联执委工作入选市级优...
中医义诊进社区 健康服务“零距离”
青春献电业 文明争一流
2024年浙江省青少年女子排球冠军...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