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岱山史话

临海而居的仇江门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6年3月10日 09:2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仇(qiu)江门,在岱西剪刀头与两头洞之间,原先是深水良港,黄鱼产卵回流之处。而流峡中两岸对出若门,故民国《岱山镇志》中有“求港亹”一词记录,如今的仇江门社区系以此命名。

  初探仇江门

  仇江门位于岱山本岛的西北面,距离县城15公里,相对而言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之前光是听说却从未亲临。如今的仇江门社区于2005年6月正式成立,由前岸村和后岸村2个行政村联村组建而成。

  据闻,前岸和后岸两个村落由一座山间隔而区分开来。此山名叫剪刀头山,山南面的村叫做剪刀头前岸,简称前岸,北面的村叫做剪刀头后岸,简称后岸。这“前”和“后”如何区分不得而知,恐怕多少有些缘故,而这“岸”字也不无道理。仇江门所在的位置为岱山岛西北角,濒临大海,放眼四周可见各类船舶停靠。这里为数众多的造船厂,也为该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前岸、后岸之名因此而得。前岸曾一度称为卫星,于1978年正式改为前岸。

  据推测,如今的后岸这一带,应该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后逐渐形成的。“康熙二十二年10月,政府颁‘展复令’始,召民回乡开垦,耕海牧渔置业,返回者随来海岛定居生息,人员增多,渐形成村落。”

  仇江门社区的工作人员所展示的资料显示,当时兴起的后岸村“夏家”更是形成了同姓村落,这些姓氏均来自浙江余姚、奉化、宁波等地。

  仇江门的传统产业以盐业、种植业为主,故而自然环境非常良好。天气好的时候来此处游走,时不时会有白鹭从田间地头飞起,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亦欢快地在林间扑腾。

  顽强抗击外来侵略

  营房根是仇江门社区前岸村的一个自然村,这个地名的由来,跟当地抗击倭寇有关。据《岱山县志》记载,五百多年前,仇江门还是一个落潮与岱山本岛相连、涨潮成悬水小岛的一个特殊岛屿。明朝年间,倭寇大肆侵扰东南沿海,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曾在这里多年周旋,并设立巡护司,造营房住弓兵,打击倭寇,营房根由此而得名。“根”即旁边的意思,因村前有葡萄园。

  自一百多年前起,营房根的名字沿用至今。许多年长的村民说,小时候还曾到明朝的营房里玩过捉迷藏游戏,可惜现在被拆掉,另盖民房了。

  那时,除了向政府寻求保护,仇江门的村民也积极展开自御,并衍生出一套拳法——船拳。到现在一些老年的住民隐约记得前辈传下来威震倭寇的“神拳”。如今,岱西镇政府成立岱西船拳表演队,并邀请岱山武术协会的老师为指导,在船拳的发祥地仇江门社区,成立了28名青壮年为主体的岱西船拳表演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这个表演队已能熟练表演经典的岱西船拳了。

  说回当时,仇家门四面环海,百姓多以捕鱼为生。那时的渔船很小,与现代的渔船不可相提并论,人员一般都以家庭为主,没有防御能力,经常被倭寇抢掠,甚至性命难保。面对凶残的倭寇,渔民们为了生计,开始在几个稍懂拳术的渔民带领下,根据渔船的特殊环境,练习拳术。

  仇江门一带的住民是从大陆迁居而来,都是后越后人,受吴越船拳的影响,没过多久就编列出一套具有体用兼备、内外兼修、短兵相接、效法水战、刚劲遒健、神形合一、步势稳列,躲闪灵活特点的船拳。由于船拳有强身、护体、御敌的功能,深受渔民青睐,在抗倭斗争中,与明朝驻军一起并肩抗击倭寇,大出风头,让那些倭寇望拳丧胆,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动人的传说故事

  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处亭子,名圣路亭,甚是有趣。据村民讲,这“圣路”两字与朱元璋也有些关系。约莫是当时朱元璋坐上帝位后开始打压重臣,而其中便有逃往仇江门的。故而有一条“圣路”,也有这“圣路亭”。

  而有一更早的传说,是关于仇江门山上的一处牛脚印的。据村民邱志昉讲述,仇江门有一座海拔100多米高的山峰,人们称它为“大山”,山顶上有一块三米见方的石头,石头上有一处陷得又深又大的天牛脚迹潭。通常牛是在田里的,为何牛脚印会在山顶上,而且踏在石头上,还陷得那么深?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对父女,父亲种田,女儿做饭、洗衣。父女俩相依为命,日子也算是安稳。由于那时还没有牛之类的动物耕地,年迈的父亲因劳累过度而病倒。家里的主劳力病倒了就意味着地里没有庄稼收成,生活很难维持。虽然女儿悉心照料,但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的病不见好转。女儿偷偷哭泣竟把眼睛哭瞎了。

  一日,天上的放牛娃看到了这对苦命的父女,便决定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于是他不管天规,骑着天牛毅然来到人间。天牛从天上下来时速度很快,左脚先着地,着地的地方就是这块石头。石头虽硬但脚印却陷得很深。瞬间,天牛脚迹被水淹没,形成一汪潭。这放牛娃用潭水给女孩治好了眼病,后来父亲的病也逐渐转好。后来,放牛娃和女孩日久生情便结成连理,这天牛便留下来代人耕地。

  据传,现在不管天有多旱,天牛脚迹潭里的水都不会干,而且清澈见底。

 
来源:今日岱山 作者:记者 袁佩华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我县再添2位“浙江金蓝领”
舟游列岛 携手共进 岱山文旅开展...
县工会志愿服务大队举行成立三周...
电梯安全管理新条例将施行
我县加快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建设
党建引领 清廉铸校 岱山中学获省...
“向未来”2024岱山县迎“五四”...
县市场监管局打造“百姓点检”15...
书润童心 “剧”展经典 我县举行...
小高亭水库水源地获省级优等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