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新闻 > 今日视角

“荒年”不饿手艺人
——寻找巷子深处铺子里的老裁缝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6年5月31日 09:01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在机器化生产的当今,手工活越发稀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裁缝,随着时间的流淌,已慢慢沉淀,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初夏,吹着些许凉风,走在安澜路这条繁华的步行街小弄堂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家漆着红漆,面积不足4平米的裁缝铺。眼前的景象,似乎与刚说的“繁华”有些格格不入,又别有滋味。“咔哧哧……”伴随着老式缝纫机里伞齿轮发出的声音,一位不好猜年纪的老裁缝坐在裁缝铺里,利索地缝制着花布。

  再往里看,铺内的墙上挂着一袋袋碎布料、线团与些许衣物,而侧墙边还横摆着一台老式缝纫机当放杂物的桌子。“有什么可以帮得上的么?”见有人打量自家铺子,老人停下了手上的活,轻声询问道。

  通过交谈,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姓陈,做裁缝40余载,年轻时替人做高档成衣。说到裁缝,这位陈阿婆不禁眨了下她那黑亮的眼睛,露出了笑。她放下手中的镊子,轻轻抚摸着这架老式缝纫机。“你看,这已经是我的第四架缝纫机了……”

  40多年前,陈阿婆还住在彼时的“闹市”——东沙小镇,街铺林立,人来人往。“手艺是自己特地到沈家门拜师学来的。”陈阿婆告诉记者,那时她家旁边有一家布料店,每每上午时光,布店就聚满了四乡八邻的顾客,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我就在旁边开了一家来料加工,做裁缝,给爱美的姑娘做衣裳。”“手艺好,街坊邻里都知道了,还有人特地从高亭跑去请我做……”

  说起那段时光,陈阿婆的语气也欢快起来。“后来搬到了高亭,我就自己弄了这个小小的铺子,大家也有需要。”略微停顿,她拿出其中一包布,打开后,说:“你看把这些弄整齐,就是一件新衣,我喜欢做这个。”

  的确,花甲的陈阿婆虽已略显佝偻,但手脚娴熟,甚至仍如年轻时那般,只需一眼便知如何裁剪缝纫。

  但这是一个工业时代,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精于心巧于细的裁缝,似乎适应不了时代的步伐。陈阿婆已经退居“二线”。不过,还是有这么几个“老裁缝”,“倔强”地坚持着。“我们一家都是做裁缝的。”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男人学做裁缝并不少见,童师傅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在父辈那个年代,裁缝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职业,“荒年”不饿手艺人。“家里的毛料店就开在枫树墩,很出名,来的客人也很多。改革开放后,一家人就搬出了农村,现在,家里还有个哥哥在宁波开着裁缝店。”

  对童师傅而言,现如今开裁缝店,不只是谋生,更是一种“放不下”的情怀。“顾客如果要做新衣,先要挑布料。”记者注意到,毛料店内,衣物布料被分上下两排,上排多半是靓丽轻薄的印花布与一些成衣,下排则多是卡其布、深色毛料等比较厚重的布料。台子上还整齐地摆放着一卷卷毛料。什么几支纱,是否混纺,童师傅都能话个子丑寅卯。

  当记者问及如今衣服都是流水线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是否会对铺子产生影响?童师傅略微停顿,指着铺面上挂着的一件印花棉麻短袖,反问记者道:“你看,这是我们新做的,和网店卖的那些比怎么样?”“有空我们也会看看现在流行什么款式,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了。我们店里也没有什么尺码,每一件都是量身定做。”当年红火的裁缝业虽然已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岛城的手艺人仍继续着自己的缝补,延续着穿针引线、裁剪熨烫的日子。“只要手艺精,自然会有人青睐。”“我们要做的就是精益求精。”

  是的,这就是“工匠精神”!

 
来源:今日岱山 作者:记者 张瑾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城镇落户新政 新居民更有“归属感”
我市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 在岱...
知识产权宣传进企业 主动服务促发展
流动儿童融合活动走进怀慈小学
我县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
张文科调研督导党纪学习教育、群...
我县基层妇联执委工作入选市级优...
中医义诊进社区 健康服务“零距离”
青春献电业 文明争一流
2024年浙江省青少年女子排球冠军...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