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岱山史话

古镇非遗闹周末 旅游旺季添风采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6年8月23日 08:50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铿铿锵锵,热热闹闹,最近的这几个周末,只要来到东沙古镇,红红火火的灯笼和川流不息的人潮几乎让人忘记这里平日的安静恬淡。看非遗表演、品传统美食……古镇里的非遗一条街上,文化和娱乐融为了一体。

  周末古镇 非遗文化迎客来

  8月21日上午9时15分,负责马灯表演的演员们早早来到了东沙古镇的门楼前。这个点,大批的游客也该来了,是时候展现古镇人民的热情。

  马灯表演往往有着特定的服饰:只见表演者头戴英雄结,身着红绿服装,腰系绸缎红带,脚穿解放鞋。这其中,有扛着两米多旗枪的,有挑着一公尺长的马灯的,有系着腰鼓带着锣的,个个脸上化着彩妆,喜庆极了。

  不多久,几辆大巴车缓缓驶来,牌楼前的人潮开始涌动。不知谁起了个头,咚咚的锣声响了起来,手持鼓棒的演员挥动着双手舞动起来。他们一会儿排开两列欢迎客人,一会儿又组成方阵。

  走进门楼,民乐小唱班的表演者们在这里恭候多时。而穿着渔民服饰的老爷爷也站在一旁静静欣赏。这也是非遗展示的一部分。《岱山镇志》载:“岱山风俗,向称质朴。”渔民服饰形成“古朴”“简捷”的风格,渔家男子多穿笼裤,而上身穿大襟布衫,外罩背单。笼裤的腰头另出,便于系扎,一般裤脚较短,裤筒较大。2009年,渔民传统服饰制作工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往古镇里走,中国海洋与渔业博物馆大门前,八名身着渔嫂服装的女子一字排开,悠闲地坐在椅子上,一边欢快地唱着渔歌,一边飞快地织着渔网。另一边,“好吃的石花,快来尝一尝!”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在搡点心技艺展示点,几名老人用石捣臼等传统工具制作年糕,在一下一下用力地捶打下,香糯的年糕团便成形了。将年糕团浇上芝麻酱后分发给围观的游客,引来了一阵欢呼。在盐雕展示点,几位游客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盐和淀粉,制作出了一个个形象逼真的盐雕作品。

  据了解,这是东沙古渔镇非遗展示活动。今年东沙古镇的非遗展示活动从7月开始,将一直持续至10月,每个周末,20个左右的非遗项目将参加展示,共100位非遗传承人参与。游客可在古渔镇看到舟山渔民号子实景演示,传统鼓乐队及越剧、木偶戏、变戏法等传统节目的精彩表演,还可在石马岙米点制作技艺、渔骨塑画、渔民画等特色项目中,观赏、互动,品尝到年糕团,还能带走自己亲手制作的盐雕作品……精彩纷呈的非遗演示,让前来东沙古镇游玩的游客,近距离地感受到古渔镇所蕴含的海洋非遗的魅力。

  非遗传承 延续技艺焕生机

  “各位客人,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东沙这个地方。东沙!”惊堂木一拍,念白刚过,台上的表演者紧接着就唱了起来。

  这就是舟山走书,一种以说、噱、演、唱为手段的曲艺表演形式,边讲边唱边演为其主要特点。只听得台上,三弦、四弦和阮咿咿呀呀,表演者唱了一段又转而说白中,轻、重、快、慢、强、弱清析而有节奏。这种运用地方语言表达的表演形式,易懂好听,通过叙事叙情演唱,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角色形象。

  74岁的徐美岳和其他老伙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唱走书,这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徐美岳说,一开始是以走书的形式歌颂英雄人物、赞扬好人好事的,而《三改婚期》是几位老人从艺以来的拿手曲目,如今也作为保留曲目进行演出。

  表演开始。只见徐美岳一会坐、一会站,随着表演的逐渐深入,手里的扇子、旁边的凳子都成了他讲述的道具。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文的,武的……徐美岳的表演里,仿佛能生动地看到整个故事。时不时,弹中阮的师傅模拟着路人的声音、火车的“框几框几”声配合着,很有韵味。

  不过几位老人也表示,到古镇游的客人大多行色匆匆,完整听一遍《三改婚期》需要约半小时的时间,所以,一般他们会唱《古镇东沙好风光》这样的短曲目。而老人们更担心的,则是这门手艺的传承问题。

  相较于走书表演,“变戏法”这项非遗项目则显得不那么落寞。已有30余人魔术小团队的邬显文,让他的魔术“后继有人”。“变戏法蛮稀奇的,我一直很喜欢看。邬师傅毫无保留地把小魔术窍门教给大家,很难得。”51岁的服装店老板毛雪球说。毛雪球和61岁的退休职工徐绿腰等人,还多次与邬显文上台表演。“以前每天打一场麻将,有时烧饭都错过了,丈夫意见挺大。现在和大家探讨、练习变戏法,麻将不打了,家里人都说好。”徐绿腰说。

  不管是舟山走书还是变戏法,对于大多数的非遗传承人而言,如何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成了心头最大的忧思。毕竟,非遗作为一种文化,只有传承才能存活并焕发生机。

  文化旅游 打造古镇新业态

  东沙,作为一个古渔镇,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光,让这里的旅游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然而,如何将古镇乃至整个岱山推介出去,成了相关部门思考的问题。

  2014年,东沙古镇登记游客数量为75800人次;2015年为82750人次;今年截至7月,为49148人次。“这与去年起开展的非遗展示活动密不可分。”岱山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邱宏方介绍,东沙古渔镇非遗展示活动,是岱山非遗保护中心今年重点工作之一,旨在通过活动为东沙古镇营造强烈的海岛旅游文化氛围。非遗展示,不仅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也助推了东沙古镇周末旅游。“岱山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希望将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与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让非遗融入当地的旅游发展中,以文化促旅游,激活市民的文化记忆,向游客全方位展示岱山独特的地域文化。”邱宏方介绍。

 
来源:今日岱山 作者:记者 袁佩华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与汛期赛跑 我县提早完成病险水库...
卢建波检查督导生态环保工作
县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节前市场检查
长涂推出“礼堂看四季”系列活动
县总工会以暖心举措助力“三支队...
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走进衢山镇...
税收大数据“画像” 助力海岛经济...
医防协同促健康 我县开展中老年人...
岱北水厂加紧建设 工程总进度过半
浙江省十一县市(区)中国画作品...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