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东沙 传统撞见小清新

  9月14日晚,东沙古镇弄堂节如约而至。原本是趁着中秋佳节来一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戏码,没曾想,一场急雨突然来袭。然而,这样的考验倒真难不倒古镇人民。支起雨架搭起帐篷,一场雨夜的狂欢即将来临……

  非遗之美美在传承照见旧时光

  带着渔家的热情,美味就藏在古镇之中。品一壶酒,赏一场景,在这鱼香美味的流连忘返中,文化的饕餮蕴藏其中。千人宴,一桌连着一桌,犹如长龙摆在弄堂里,路过的相熟的,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喊一声大哥,是许久未见的邻里情。这样的宴席,旧时只有村里重大的节日或喜庆时候才能见到,如今人们回味起来,更觉旧时光的味道。

  席间,少不得热热闹闹的余兴节目。舞龙的队伍沿着千人宴席,穿过大街绕过小巷,像一条脉络贯穿着弄堂的气象。后面跟着的,是喜气洋洋迎亲的队伍,是分海货的渔嫂、卖烟的大叔、挑着担子卖“黄糖”的手艺人。

  除了席间的客人,对于游客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弄堂里那五花八门的美食。早已名声在外的东沙香干和石花自不必说,顶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桂冠,它们的受众从蹒跚学步的孩童到满头花发的老人。而油麦黄、虾饺、番薯糕、荞麦夹子、海糖糕、青饼等一众岱山特色的小食成了人们通过味蕾追忆过去最好的开口。那油炸的香脆诱人的,用铁板烙成甜脆香软的,甚至只是简单捏巴捏巴上锅蒸出食物香甜味道的,都成了当下最美味的食物。

  这一路,问诊的老中医淡然恬静,剪纸的妇人在窗前“刀光剪影”,不远处的文化礼堂里走书正演绎着传奇故事,而渔嫂们欢唱着渔歌正编织着渔网,戏台上是柔术、民乐,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在入口处,非遗展演正经历着新老两代的更替和传承,变戏法的老人在欢声笑语间种下了探索奇幻的种子。一场华丽盛宴,还原的是过往生活的缩影。

  古而不老古镇里遇见小清新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弄堂节不止有传统文化与美食,还有各类“文艺小清新”的全力加盟。

  作为最先入驻古镇的文艺排头兵,东沙国际青年旅舍这次配合千人宴,在它的院子里来了一场烧烤趴。白色的雨棚配上木凳,木栅栏上攀缘的绿植成为一道自然的屏障,这里有音乐和啤酒,也成了这热闹古镇里的一股文艺气息。

  有别于青年旅舍的闹中取静,今年刚刚完成的古镇酒吧和“壹见”书吧则大大方方地在拥挤的人潮中来了一次华丽亮相。“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是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听,海哭的声音……”从古镇酒吧大开的门窗望去,前方的小舞台上,一把高脚凳,一个麦克风,还有着安静唱心事的人。当然,气氛渐嗨,也便有三五成群抢着麦克风欢脱狂喊的青年人。你可以进来驻足,听音乐或点一杯酒,在这样的雨夜,古镇不光属于美食和传统,也可以文艺和时尚。古镇的人有个习惯,就是夏天喜坐在弄堂口吹风。所以,游客不多的时候,“壹见”书吧就成了古镇人最爱坐着发呆闲聊的地方。院子里有两三张桌子,十来把靠背椅子。工作人员说,来这里可以蹭网、聊天,就算不消费也可以进来坐坐,翻翻这里的书籍杂志。“很高兴遇见你”,这里是一个交朋友的地方。弄堂节里,摩肩接踵大排长龙,有人拎着刚买的小食,点一杯茶或咖啡,聊聊生活和过往,看看古镇从原本的灰墙白瓦到如今的鲜亮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