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这还只是看外貌,剥开看,一胎两个或者三个粉红胖小子……”
花生,又名落花生,古代称“长生果”,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医认为,生花生味甘性平,熟花生味香性温,有润肺、和胃、止血等功效。
在鹿栏晴沙所在地——岱东后沙洋,这里就盛产花生。每过立秋,人们更是带着丰收的喜悦,把颗粒饱满的花生,采用祖传的秘方加盐水进行烧烤煮熟,然后露天晒至数日,筛拣后成为产品,称“沙洋晒生”。
这沙洋晒生,带着浓浓的“海味”,可谓沙洋一宝。
海沙里种出的“石头”
8月的一天,沿着柏油马路,缓缓驶进鹿栏晴沙所在地——岱东后沙洋。若在上空,你可见到,路的右侧是黄灿灿的沙,左侧却是连片的绿意。
顺着田间小路,走到其中一块地头,俯身捧起一把泥土。轻轻一扬,这些泥土便顺着指缝,纷纷漏下。“这叫沙壤。4、5月份时候,我们从海边运过来,用来盖住刚播下的花生种。”家住附近的陆老伯,头顶一草帽,坐在一小凳上,轻轻松松拔起地里的植株。随后,他从该植株的根部,将花生一颗颗拣罗进筐。
陆老伯告诉记者,“鹿栏晴沙”境内的沙质细腻,是生产花生的天然基地。“沙壤透气、透水,长出的花生籽粒饱满,不易腐烂,而且沙土松软,很好采收。”他说。
记者注意到,这些采收起来的花生白净,个头均匀且籽粒饱满。而剥开后,用指甲轻轻一划,似乎可以掐出水来。短短一小时,陆老伯的竹筐便被装得满满当当。“每年收成都好,我们家共种了三亩地,大约可以卖1万左右。”陆老伯喜滋滋道。
让天然“海味”不流失
“走,煮花生去……”刚采摘完,农户们便纷纷挑着担,迫不及待地往家赶。
跟着陆老伯,来到村里的一口水井边。只见他将花生一股脑地倒至用一渔网制成的网兜中,再从井里打起一桶又一桶的清水,反复冲洗。此时,附在花生上的细沙则顺着箩筐的缝隙被冲刷出来。
问及为何这么着急地赶回来,陆老伯说:“刚摘的花生最好不要过夜。过夜花生外壳会微黄,味道也会不一样。”
当夜幕刚刚落下,在村里的一处小院内,张师傅已在灶间生起了火。“一百斤花生,大约放7、8斤盐,拌均匀,放个3~5小时,这才能上灶烧。”他边加着柴火边说,“水位与锅平,火要旺,一般在40~50分钟后即可出炉。”“将出炉的花生拿到太阳底下暴晒,最好每隔2小时翻一次,这样晒出来的花生既无任何色素、激素又不失原味。”说起这自家做的沙洋晒生,张师傅十足的自信。
不断开拓“海味”销售渠道
当下,已然是沙洋晒生的加工、销售旺季。
记者也了解到,如今,不少岱东花生种植户对花生进行简单粗加工后形成半成品,交由花生专业合作社收购后进行成品生产。“统一包装、统一检测,最后进入市场。”县兴丰沙洋花生合作社社长张安方告诉记者,“是金子总会发光,如今,沙洋晒生生产工艺更加规范,也拥有自主品牌,关键还要看市场渠道如何拓展。而现在具有独特口感的沙洋晒生已上架网销平台,迎来网销时代,今后,外面的人如果想买我们沙洋晒生可以直接上网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