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岛屿文化

最忆东沙面条店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7年2月7日 09:09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人们讲乡愁,乡愁是由一系列视觉、听觉和味觉、触觉等组成的。岱山东沙的面条店,非常值得人留恋。

  东沙因为是古镇,早在文革年代,有一家合作饭店,专门向工农兵供应小吃面食。记忆中当年的豆浆面条包子等,味道是可以与定海的“曹来法”生煎相持平的。

  曾经请教过定海的曹来法老人,问他为什么可以把生煎包子做得这么好吃?曹老先生说,嘿嘿,文革那时候,整天就做几样小吃,每天就琢磨着怎样给工农兵群众做得精益求精,用料到位,几十年下来,这味道能不好吗?

  包括沈家门胡同里的张阿三馄饨店也一样,是文革时期传下来的,子嗣中有人一时没有稳定工作,所以就接下班来,做这苦活,也为古镇保留了经典的口味。

  东沙的面条店,因为植根于古镇文化,它这味道就是令人久久回味的。古镇衰落,现在东沙也就一家满秋面条店较为有名,保持了原来的风味。时日迁移,原本东沙古镇上的饭店也不多,到现在,幸存下来的,也就是一两家了。

  上趟去东沙的时候,就带着几位朋友一起到东沙满秋面条店吃面。来回花了一百元从岱东鹿栏晴沙打的,还让司机就地等着。打的费用远远超过面价。

  东沙满秋面条店,在古镇横街上,中国书雕城对面。很好找。

  店堂内的陈设很简单。外面几张桌子,店面不大。在大多数时间里,这家店面向的是镇上的熟客。

  满秋嫂就在里面用一个普通家常的小锅烧面。一人一锅,保证了每碗面条的口味。满秋嫂说,一碗面条,好吃主要是靠汤料。是自家熬的高汤。

  满秋家的面条,不是机制面,而是自个儿“摇”出来的。

  最是家乡味道勾留人。现在,高亭镇上的面条店,也有好几家打出“东沙面条”的招牌。

  因为东沙古镇过于偏僻,老底子的东沙居民搬迁到了高亭。在岱山中医院边上的育才路上,就挑出一面旗帜。一个大大的“面”字。上面还有两个小字“东沙”。

  只有东沙人才知道,这个应该是正宗的东沙口味。因为东沙面条的知名度还没有夸张到值得假冒的程度。

  点了一碗青菜肉丝面,8元钱。是对夫妻店。老公放下手头的饭碗,就进了厨房间为我下面。

  老板娘说,面是从东沙满秋面条店那里每天买来的,货色地道。一碗面条端上来的时候,闻着面条香,是小时候的味儿。

  现在在舟山本岛,是很难找得到这样的面条店了。满街都是兰州拉面、海鲜面等。兰州拉面,多吃了是吃不惯的。海鲜面,一是价钱贵,二是没有幼年时的味道,吃完了老是喉咙里有一种堵得慌的味道。还有各种花里胡哨的新派店家,隔了一阵开,隔了一阵又关。

  据高亭育才路上这家叫“好再来”的小吃店老板娘说,现在高亭街上,做这种东沙面条店的约有四五家。

  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样一碗青菜肉丝面卖2元钱,一个人的早餐能管饱。

  更早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样一碗面条才卖4角钱。虽然价格贵了,幸运的是,过去的味道一直都在。

  城市变迁不要太快,这样,一些老底子的味道才能保留下来。唯有淡淡的乡愁留存着。

 
来源:今日岱山 作者:裴驰宇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岱山中学一学子入选“英才计划”
诚信经营 为文明添彩
“岱马”开赛在即 酒店住宿预订火热
医疗救护应急演练 为“岱马”保驾...
我县全力推进新一轮水利民生除险...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
岱山县经信局在绍兴银行岱山支行...
保护海盐晒制技艺 岱山海盐晒制工...
“助残月月播”活动助残疾人创业致富
强化消防培训 严守校园安全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