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衢山是岱山县的主要两大岛屿。历史以来一直隶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域。只是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四年,三年时间,衢山曾单独建县。
现在的岱山岛上,有岱东的大舜庙后墩遗址,东沙的北畚斗遗址,衢山岛上有培荫的孙家山遗址。这三处均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第三层、良渚文化属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址。遗址发掘的剖面及大量的出土文物告诉我们,早在四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这两座孤悬海中的岛上耕作、捕捞、繁衍、生息了。
岱山、衢山两岛的岛名,起于何时,着实无从查考。但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衢山皇坟基出土的“大唐故程夫人墓志铭”记载,至少从隋唐时期,就有“岱山”、“岣山”地名了。墓志铭中说:程夫人死后“以其年○○月二十五日窆于明州鄮县蓬莱乡岣山”。埋葬的位置“东南三里有陈将军灵庙焉”。而陈将军伐流求时杀马祭旗的“刑马览”,民国时期《岱山镇志》说“在岱山东北”。到了北宋,明确记载岱山、岣山岛名的史料就多了。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岛上设“岱山盐场”;北宋熙宁年间(1174――1189)岛上设“岱山巡检寨”;南宋咸淳九年(1273),岛上始办“岱山书院”。这些盐场、巡检寨、书院,都冠以岱山名称。宋、元时,衢山称蓬莱乡朐山村,这在宋《宝庆四明志》、元《大德昌国志》等均有记载。
在历史沿革过程中,岱山岛名比较单一。古时称蓬莱,在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设翁山县蓬莱乡,“蓬莱”是作为行政区名与岱山岛岣山岛并用的,称“蓬莱乡岱山”,“蓬莱乡岣山”。自此,“岱山”之名一直延用至今。中间只有两段小小插曲。一是北宋,日本高僧成寻在其《参天台五台山记》中记载其到岱山的三个名称为“袋山”、“东茹山”、“东茄山”,这显然是日本人对地名及汉字的不熟悉而产生的笔误。另一是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昌国县蓬莱乡,辖总五都,里一:岱岸里,“村三:岱山村、朐山村、北界村。”这“岱岸里”与“岱山村”应该是指以南浦为界的东、西两岱山。
衢山的地名演变,相对要复杂些,最早衢山也称“蓬莱”,是蓬莱乡的一部分,这在《大唐故程夫人墓志铭》中有确切记载,但只是延用行政区名,其岛名最早称岣山,宋元后改称朐山,在鉴真弟子写的《过海大使东征传》和成寻写的《参天台五台山记》中记载,唐宋间又称衢山的“均山”。清朝时,朐山又改为衢山,因岛四周水深港阔,似海上通衢而得名。建国后,曾一度改为巨山或大巨。
究其这两岛岛名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出自古老的神仙居所的传说。岛屿孤悬海中,在舟楫不便的古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因此有三神山、五神山的说法。《列子·汤问》中就说海中“有五神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有人认为岱山地名来自于岱舆,衢山唐宋时就有个蓬莱院,也称蓬莱、瀛洲。这种观点,较早见诸元《大德昌国州图志·叙山》,说“岱山,在海之北,传所谓岱舆、蓬莱或者始名于此”。清朱绪曾在《昌国典咏》咏岱山诗中有“封禅秦嬴未得来,岱舆云气接蓬莱”的说法。《岱山镇志·总志》中有段评论说得更为清楚:“蓬莱之名出自方士,往往认为神仙之窟宅,非人迹之所能到……其所谓蓬莱者,本无实地可指,故后世以海外之地称为蓬莱乡,亦学士文人藉以点缀风景,然则岱山虽未必即为蓬莱,而蓬莱固未必不在岱山耳。”
二是源于侨置。侨置是指东晋、南朝时在其管辖地区内聚居着从北方因战乱逃难过来的民众,用北方原驻地地名设立的行政区名称,当时北方人民与士族大量南迁,多相聚而居,保持原来习惯,延用原住的北方地名,以后得到统治集团的认可而延用了下来。“侨置”一词,虽出于东晋,但这种为避战乱而整族、整村乃至整县大举侨迁、侨居,然后侨置原住地名的现象历代都有。有人认为,舟山一些地方,尤其是岱山、衢山的较早一批居民是从齐、鲁之地(即今山东)整体侨迁过来,侨居下来,而形成侨置地名的。
岱,是泰山别名,泰山为东岳,居五岳之首,也称岱宗。《岱山镇志》中称岱山为“海岱”,即海上之泰山。宋昌国县令赵与禾在其“岱山书院记”中也说:“道尊而人知敬,德盛而人不侮,吾德行海岱也;师友渊源,汪洋大肆,吾学问海岱也;有舍生而取义,虽颓嵩岱不吾压,吾节义海岱也”。其实,在《尚书·禹贡》中明确说:“海岱唯有青州”。青州在泰山附近,古时属泰山郡,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岱山是古时山东泰山郡一带移民聚居后的侨置地。这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历史上也有具体记载,在赵晔的《吴越春秋·卷六》中记载:公元前468年,三桓作乱,鲁国空虚,鲁哀公君臣奔越,据说最终到达舟山各岛定居下来。1904年7月24日的《地球报》上就说:“舟山……昔鲁国君臣流离于此。”另外还有在西晋时期,齐鲁一带望族、百姓避战乱逃难过来,聚居在一起的。衢山,原名岣山,之后又朐山,而在今连云港边的海州湾也有一个朐山县。海州湾古时属齐地,一些学者认为,衢山正是当地海州湾朐山县望族、百姓的侨置地。
对于这种说法,还有一个注脚,那就是舟山各岛有七座东岳宫,其中岱山、衢山两岛都有东岳宫(其中衢山有两座),并且《岱山镇志》说为“合境之主庙”。也就是一个岛的主祀庙,其中供奉的都是泰山神——东岳大帝黄飞虎,碧霞元君等。岱山司基蜘蛛墩的东岳宫和衢山桂花园东岳宫均建于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是舟山群岛中最早建的东岳宫。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神灵信仰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区域性,总会打上本土的……印记。如果没有泰山郡人侨迁至此并聚居,是不可能建东岳宫来供奉泰山之神,并作为合境之主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