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徐福与蓬莱 > 文化域风

心随东棹游丝路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7年2月28日 14:3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从宁波到岱山、再到衢山,或从小洋山到岱山、衢山,这两条航路不知走过多少次了。这次受衢山镇邀请,有幸坐“渔家乐”船,从衢山渔港出发,向北过小衢山,折向东,看到南北两侧岛屿棋布。在船老大的指点下,看到了北侧的徐公岛、川湖列岛及更远的嵊泗列岛。船从黄泽岛与双子山间穿过,看到了黄泽岛上新建的码头和林立的油罐,看到了衢山岛域上一座座凌空转动的风电机。船过上海山、下海山,到达鼠浪岛,岛上已没有了我曾经多次去过的印象,一片宽畅平坦的码头在山海间铺展,还有一艘巨轮停靠在码头边。船到三星岛后又从原路折了回来。由此我也了却了多年的心愿,走完了海上丝绸之路岱山海域段的全程。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国外进行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主要有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东海航线的主要起点、终点是宁波、绍兴或江苏的太仓、扬州,途经舟山群岛,由此向东或向南,尤其是向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交往。公元750年前后,因为战争的原因,日本改由南路以宁波、绍兴为埠头与唐朝交往,《新唐书。东夷传》中说::‘新罗梗海道,更有明、越州朝贡’ 。其实,一条充满无数凶险的航路,并不是因为人为的战争因素能够更改的,首先它本身具有自然条件,如洋流、季风等,其次是经前人千百年苦苦探寻,作出巨大牺牲后传下来的。不少学者也认为,江南通往东北亚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有一条神秘的航路,这条航路无论是从浙江的宁波、绍兴,还是江苏的太仓、扬州,或是长江中的任意一个埠头作为起、终点,都要经过舟山群岛,作为候风站潮、休整补给的中间站。经过舟山群岛也有南北两条航路,南路是从宁波经穿山半岛,过舟山本岛南部,从普陀山往东。北路则是从宁波镇海经金塘、沥港,经大渔山,或从江苏某港口经洋山再经岱山、衢山与嵊泗间航道,经浪岗山列岛往东。这条航路,春秋战国时吴太伯率族人为避战乱而东渡走过;秦朝时徐福东渡求仙时走过;隋将军陈稜征伐流求时走过;明朝三宝太监郑和出使日本时走过。还有许许多多历代的官员、海商、僧人等都走过。但留给后人的史料是零散的、残缺的,唯有唐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日本真人元开写的《唐大和尚东征传》和北宋时日本成寻和尚来中国时写的航海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这两本书流传了下来,一去一来,较为完整地记录下了这条神秘航路经舟山北部的具体地名(参照点)。

  鉴真是唐代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人,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去日本前是扬州大明寺主持。从公元742年至754年,历时十二年,先后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奈良,在东大寺筑坛授戒法,成为日本著名的传灯大法师。在相继六次东渡中至少三次经过岱山、衢山海域。

  唐天宝二年(743)十二月,鉴真一行八十五人进行第二次东渡。船出长江,先到狼沟浦(江苏狼山),遭到狂风大浪的冲击,船被撞破,船舱进水,只得靠岸,第二天大家同心协力把船修好,驶向大板山(嵊泗的大悲山),因风高浪急,船靠不拢岸,转驶到下屿山靠岸,在下屿山住了一个月,等到顺风,又驶到桑石山,桑石山附近水流湍急、暗礁丛生,不幸触礁,船破人落水,好不容易全部人员爬上岸,但衣物、粮食、淡水及其它随带物品都没了。他们忍饥挨冻,在岛上苦熬了三天,风停了,当地渔民发现了他们,给他们送来了粮食、淡水和衣物,并告知了地方官员。又过了五天,明州府(宁波)派船来把他们接了回去,把鉴真等主要人员安置在阿育王寺内。以上所提到的‘下屿山’,就是川湖列岛的下川山;‘桑石山”是双子山,都在衢山境内。日本作家井上靖写的《天平之甍》书中直接说:鉴真他们从衢州群岛的一个叫桑石山的小岛荒滩移到官船上。这衢州群岛是指衢山和北面的岛屿。鉴真一行在那儿遇难,艰难地渡过了一个月零八天,是衢山百姓救了他们。至今,衢山民间还流传着“柴郎救高僧”的故事。

  五年后(748),鉴真又组织了三十五人,从江苏扬州叉河口出发,开始了第五次东渡。船到三塔山停留了一个月。三塔山就是小洋山,曾在岱山县治内。一天得顺风,船到暑风山。这暑风山是哪个岛,有争议,但肯定在岱山海域内。东沙山嘴头原有一聚风亭,建在海边小山上,据说此山原名聚风山,亭以山名,“聚风山”与“暑风山”土话同音,山又在岱山西侧航道边,会否是指东沙?值得商榷。这次航行最终漂流到了海南岛琼州,又失败了。

  又过了五年(753),日本遣唐使团要回国,在藤河清源带领下,著名唐代日本诗人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叫晁衡)、日本高僧吉备真备等拜会了鉴真大师,他们被鉴真矢志东渡的行动所感动,当场邀请鉴真同行。这次遣唐使团与鉴真一行分乘四条船赴日本,藤河清源、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等乘一号船,鉴真一行二十四人乘二号船,于天宝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在苏州黄泗浦启航,走的还是经衢山北侧航道,结果最快的只有四天,有三条船先后到达冲绳等地,不久,鉴真到达日本奈良,完成了他的东渡使命。可一号船在途中遇风搁礁,最终漂到越南,又遭当地土人袭击。此消息传到长安,朝野大惊,大家都以为已遭劫难。作为阿倍仲麻吕好友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一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蓬壶”、“苍梧”传说都在东海中,民间也有传言,这一号船搁礁的地方就在衢山海域,当地百姓还救过他们。一年半后,阿倍仲麻吕等人又奇迹般地返回到长安。

  成寻是日本岩仓大云寺的寺主,他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三月十五日从日本佐贺乘坐中国福建商人孙忠的商船前来中国。在这次航行中,他写成了一本名为《参天台五台山记》的航海日记,详细记录了航海行程以及船经过舟山海域各岛的名称。这本书一直流传至今,成了研究东海古航道的珍贵资料。

  船航行十天后进入中国境内。“(三月)廿五日乙巳……未时,始见苏州石帆山……丑时,至苏州大七山宿。”“廿六日丙午……申时,著明州别岛徐翁山,无人家,海水颇黄,西南见杨山,有人家,三姑山相连,有人家……”自二十六日起进入岱山县域,记及的地名有杨山、三姑山、黄石山、北界山、小均山、随稍山、桑子山、大均山、袋山、东茹山、栏山等。据记,徐翁山无人家,随稍山有港无人家,其余各岛均有人家。其中小均山、大均山、袋山、东茹山等都是大岛,如记小均山:“有四浦,多人家,一浦有十一家,此中二宇瓦葺大家,余皆萱屋,有十余头羊,或白或黑斑也,小均山东南有桑子山,有人家,海湾五六町”;记录大均山:“有二十四澳,各人家多多也。”记录袋山:“四月一日庚戍,辰时,著袋山,在随稍山西也,有人家。”记录东茹山:“二日辛亥,午时,到著东茹山,船头等下陆,参泗洲大师堂,山顶有堂,以石为四壁,僧伽和尚木像数体坐,往返船人常参拜处也。”东茹山向东南有杨翁山,西面有马务山。从成寻的记载中,可见北宋的地名与现在有不少差别,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地名学家陈桥驿教授与日本藤善教授对此一起作过考证。“袋山”、“东茹山”就是岱山,因当时岱山由一浦相隔,分东西两岛;当时的“大均山”、“小均山”就是大衢山、小衢山;“桑子山”、“黄石山”是双子山、黄泽山;“杨翁山”、“三姑山”是大洋山、小洋山。其中大多数地名古今都能对上号。

  成寻一行的船只自二十六日进入岱山海域后,船行、停留了九天。四月四日过马务山(马目)、过沥港、金塘,不久到达招宝山(镇海),完成了这次海上行程。

  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从中国往日本,而成寻西渡发生在北宋,自日本来中国,一往一来走的是同一条航路,都经过了岱山、衢山海域,这一海域是古代海上丝路的一个重要结点,也是现在重要的国际航道、锚地,更是不久将来深水港口的集聚区,中国向世界输送和接纳的重要门户。

 
来源: 作者:陶和平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年味浓浓 百姓欢颜
探索“订单”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
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天目山一号”...
青年宣讲员研修基地挂牌 助力理论...
“村晚”一开场 年味扑面来
我县居民健康素养和烟草使用监测...
【攻坚突破 实干争先】探索“订单...
县政府召开第三十九次常务会议
县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贯彻...
浓情腊八 “粥”暖人心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