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徐福与蓬莱 > 文化域风

徐福东渡诗词集解4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7年2月28日 14:3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1莹禅师房观山海图————————————唐•李白

  2杂诗——————————————————唐•李白

  3经秦皇墓————————————————宋•鲁交

  4海上书怀————————————————宋•苏轼

  5和君倚日本刀歌—————————————宋•司马光

  6阿房宫故基———————————————元•汪元量

  7听客话蓬莱山紫霞洞———————————元•吴莱

  8日东曲—————————————————明•宋濂

  9达蓬纪游————————————————明•黄宗羲

  10咸阳怀古————————————————明•徐震

  11送岱山书院陆山长诗———————————明•郑真

  12蓬岛春光————————————————明•俞士吉

  13咸阳怀古————————————————清•李柏

  14漫兴——————————————————清•朱之瑜

  15蓬莱阁观海市——————————————清•王金龙

  16咏岱山—————————————————清·朱绪曾

  研究者

  管晓军,岱山徐福文化研究会理事,岱山县政协办公室主任。

  周义元,岱山徐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岱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

  金昌专,岱山徐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岱山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李国平,岱山县徐福文化研究会理事,岱山县新闻中心副主任。

  许成国,岱山徐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岱山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

  执笔:许成国

  君倚日本刀歌

  宋•司马光

  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巾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袄凶。

  传闻共国居大岛,土壤活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卯老。

  百工五种与之俱,至今器用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

  徐福行时书示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嗟予乘服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叹坐流涕,鏽涩短刀何足云。

  【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解读】此诗从日本之刀切入,叙录了徐福东渡之事迹,赞扬了徐福东渡所带去的中原文化给日本文化之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徐福文化之向往。

  经秦皇墓

  宋•鲁交

  祖龙何事苦东巡,

  仙驾归来冢草新。

  项籍已飞三月火,

  子婴犹醉六宫春。

  元来沧海殊无药,

  却是芒砀暗有人。

  自古乾坤属真主,

  骊山山下好沾巾。

  【作者简介】鲁交,字叔达,号三江,梓州(今四川三台)人。尝官殿中丞。仕至虞部员外郎。仁宗尝手录其《清夜吟》诗赐天台山寺。有《三江集》、《鲁交集》,均不传。

  【解读】此诗咏史,讽喻秦皇东巡与寻访长生不老之药,论及秦亡汉兴之事,表达生死在天、王朝轮回之感慨。

  听客话蓬莱山紫霞洞

  元•吴莱

  登岸泊道隆觀,觀有金人闖海時斫柱刀跡,因聽客話蓬萊山紫霞洞。

  一

  我舟半夜發,舉目流滔滔。倏然風萬里,誰謂水一篙?幽島不可辨,亂嶕出如鼇。侵晨始登岸,身靜心實勞。小徑連沮洳,玄扃閟蓬蒿。彈塗爭走穴,傑步擁朱-〈敖上骨下〉。怪花絡璀璨,陰木森蕭騷。東都昔奔潰,南海紛戰艘。簷楹偶潛伏,部伍爭遁逃。將施攻城火,尚見斫柱刀。黃屋袪曉祲,翠華溼秋濤。運往龍蛻久,人來鶴飛高。曲巒迷丹鼎,清沼燭鬢毛。毋煩踞龜殼,自此辭盧敖。

  二

  起行海東洲,重險忽已渡。由來產神奇,政為孤絕故。幽芳岝-〈山上客下〉搜,修蟄高嶅赴。荒煙淒暗潮,旭日照晴樹。似聞蓬萊山,去此特跬步。蟠根迄中立,發乳森外護。紫氛蒸作霞,玄浪激為霧。古穴通若輿,靈文讀不句。赤玉舄者誰,黃金闕何處。常疑方士說,未省仙子遇。芝草空漢廷,鯨魚壓秦路。彼猶莫能得,今我獨何據。馮夷開水宮,禦寇控風馭。從渠指虛無,此計恐遲暮。

  【作者简介】吴莱,字立夫,浦阳人。年四岁,其母盛氏口授《孝经》、《论语》、《春秋》、《谷梁传》,即能成诵。七岁能赋诗。延祐七年,举进士不第,退隐松山,益穷诸经之义,所造愈邃。至正三年,监察御史以茂才荐,署饶州路长芗书院山长,未行,卒,年四十四。门人私谥渊颖先生。

  吴莱文章雄宕有奇气,尤工古今体诗。著有《尚书标说》六卷,《春秋世变图》二卷,《春秋传授谱》一卷,《古职官录》八卷,《孟子弟子列传》二卷,《楚汉正声》二卷,诗文集六十卷。胡助谓“他人患其浅陋,而莱独患其宏博”,斯为笃论矣。王士祯《论诗绝句》有曰:“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侭奇。耳食纷纷说开宝,几人眼见宋元诗。”实举以配杨维桢。

  【解读】吴莱热衷于徐福传说,他泛舟东海,寻访古迹,写下了著名的《甬东山水古迹记》,把徐福在舟山群岛中的遗迹,一一记录下来,并写下了《听客话蓬莱山紫霞洞》、《听客话熊野徐福庙》等诗篇。此诗以奇伟直之思、俏异之笔描述了自己游览之景象,表达了对徐福东渡事迹之追忆。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唐•李白

  真僧闭精宇,灭迹含达观。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

  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

  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征帆飘空中,瀑水洒天半。

  峥嵘若可陟,想像徒盈叹。杳与真心冥,遂谐静者玩。

  如登赤城里,揭步沧洲畔。即事能娱人,从兹得消散。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解读】此诗描述了画中山海之景象,极尽山海奇伟、激荡、瑰丽之想象,赞美了画图之气势和技法之精妙。

  杂诗

  唐•李白

  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

  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

  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

  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

  一食驻玄发,再食留红颜。

  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

  【作者简介】同上。

  【解读】全诗感叹人生苦短、难以与日月长久之感叹,表达了作者向往蓬莱之山,求仙神游,一去不返之意。

  送岱山书院陆山长诗

  明•郑真

  盛时文治似唐尧,庠序煌煌碧海遥。

  藩省故人多荐剡,瀛洲仙子失招邀。

  沙田如草秋无雨,咸地浮花夜上潮。

  讲道从容云榻静,闲将风物寄清谣。

  【作者简介】作为诗人之郑真,无考。但明代有一太监郑真,则十分有名,其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郑真(1517—1577),字惟诚,别号化庄,祖籍河南开封府阳武县。郑真十七八岁时,进宫当了太监。他先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张钦手下听差,张钦死后跟了温祥。温祥派他到内书馆读书,从而走上了人生的康庄大道。嘉靖十七年(1538),郑真开始受到重用,被提拔为“司礼监六科廊记室”,在那里熟悉了太监二十四衙门的功能和办事程序。也许他特别擅长国家礼仪程序的操作,所以墓志说他“凡我国家冠婚丧祭与夫册立册封诸项礼仪,赖公力居多。”如此,他已经成为国家最高核心机密的知情人。之后,他当了礼仪房的“长随”,从此几乎年年晋升,掌管过玉玺、内库,当过秉笔太监、“乾清宫近侍司礼监办事”,一直到成为“司礼监管监事太监”,成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内庭大臣之一。此说备考。

  【解读】此诗言说朝廷文治之盛,吴越会稽一带崇文俊秀。劝慰对方淡泊心境,放眼风物,从容面对心系之事。

  蓬岛春光

  明•俞士吉

  碧桃春醉地仙家,蓬岛晴光丽物华。

  丹井砂明金作底,石田烟暖玉生芽。

  庭前鹤映三花树,洞口人酣五色霞。

  更倚东风望瀛海,楼船应是到天涯。

  【作者简介】俞士吉(1354—1430),一说(1360-1434),浙江象山人。于洪武二十九年会试列乙榜,授府学训导,时已37岁。此后入仕途,历经五朝,可称元老,曾以礼部侍郎衔出使日本和朝鲜。

  【解读】作为土生土长的象山人,俞士吉从小熟知徐福当年隐迹象山蓬莱观、炼丹于石屋洞的故事。出仕后重游徐福生活过的蓬莱山,睹物思人,不胜神往,寄寓了对徐福东渡之祝福。

  日东曲

  明•宋濂

  红云起处是蓬瀛,十二楼台白玉京。

  不知秦世童男女,还有儿孙跨鹤行。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道士,浙江省浦江县人。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解读】此诗叙说徐福东渡日本,率三千童男童女跨海访仙之事,表达了对徐福东渡不归的感想。诗歌深刻表达了人们不忘徐福开创的业绩,希望在困难时刻重新恢复中日两国正常交往的迫切心情。

  漫兴

  清•朱之瑜

  远逐徐生迹,移舟住别峰。

  遗书搜孔壁,仙路隔秦封。

  流水去无尽,故人何日逢。

  乡书经岁达,离恨转重重。

  【作者简介】朱之瑜(1600~1682),字鲁屿,号舜水,明清之际余姚人。早年师事松江吴钟峦等,后见国事日非,绝意仕进。清兵下浙,奔走各地,联络义军支援四明山寨王翊。顺治四年至十五年(1647~1658),数次东渡日本乞兵,图复明室,均未成。1659年受郑成功、张煌言邀,返国抗清,败后侨居日本,被水户藩主德川光国聘为宾师,向日本传讲汉学20年。浙江督抚汤寿潜在《朱舜水全集》之序中说:“方明之亡,吾江浙老先,志存匡复,发愤以扞华夷之大坊,至断脰湛族而不顾者,前踣后继,迹其谋议飙举,时有疏密,及力瘅计尽,咸就破灭。要能奋身死难,斯为烈矣。若邈行蜚遁,用晦自全,终老山海之隅者,何可胜道?语曰‘非其政不履其地,洿其君不食其利。’吾求之明之遗民,得舜水先生,盖其尤也。”

  【解读】此诗作于1659年蹈海侨日后。诗中“远逐徐生迹”一句,将自已由浙江宁波镇海出航赴日的水道,认同于徐福当年蹈海的东渡之迹。同时诗中也暗寓其侨居日本实与徐福避秦海东有共同之况绪。

  咸阳怀古

  清•李柏

  皇帝空期万世长,蜀山木尽见阿房。

  三千男女归沧海,百二河山聚虎狼。

  金铁锋销鹿上殿,诗书火冷孤称王。

  子婴轵道为禽仆,争似关东六国亡。

  【作者简介】李柏(1624—1694),陜西郿县人,字雪木,号太白山人。少贫。事母至孝,备历艰辛而色养不衰。入太白山读书数十年,成大儒,明末清初文学家,与周至李颐(二曲)、富平李因笃(天生)齐名,世称“关中三李”。山居力耕,朝夕讴吟,拾山中树叶书之。有《檞叶集》。

  【解读】此诗叹秦皇之暴虐:筑阿房宫、遣三千童男女寻长生不老之药,销金铸像,焚书坑儒,结果宦官专权,汉刘兴起,秦亡一如六国。

  咸阳怀古

  明•徐震

  阿房宫殿对南山,阁道萦回霄汉间。

  伯业终随烽火尽,游魂俄载属车还。

  三千童女空浮海,十万貔貅已入关。

  留得当年遗恨在,长城血泪土犹斑。

  【作者简介】徐震(1413—1490),苏州府吴县人,字德重,号静庵。曾从邑人陈继学诗,有诗名。与西蜀晏铎、海昌苏平倡和,附景泰十才子。久之,归隐洞庭山中。

  【解读】此诗也叹秦事。秦始皇大兴土木,营建阿房宫;遣童男女寻仙,结果还是东巡病死,而楚汉兴兵,空余秦亡。只可惜长城上的累累白骨、滴滴血泪。

  达蓬纪游

  明•黄宗羲

  东尽观沧海,往事一慨然。

  浪中鼓万叠,鲸背血千年。

  何物秦始皇,于此求神仙。

  【作者简介】黄宗羲(1610~1695),乳名麟,字太冲,一字德水,号南雷,别号梨州老人、梨州山人等,学者称梨州先生,明清之际余姚通德乡黄竹村人。幼承家学,后尊父命问学于绍兴刘宗周。越两年,乡试未中,转攻经史诸子百家、律历诸学,学问大进,与弟宗炎、宗会被儒林学子称为“浙东三黄”。1644年,清兵入关,五月,南京弘光政权建立,阮大铖为兵部侍郎,逮《留都防乱揭》署名者,遂下狱。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得乘机逃归。闰6月清兵破杭州,宗羲偕诸弟变卖家产,集黄竹浦民600人组织“世忠营”,随县人孙嘉绩、熊汝霖兵驻守钱塘江。及江上兵溃,清兵下绍兴,率部退至四明山,结寨杖锡寺防守。1649年至舟山朝鲁王,授左副都御史。是年冬,奉命与阮美、冯京第乞师日本,未果而还,遂返家隐居。1678年力辞博学鸿儒征召。1680年,清廷请他赴京参修《明史》,又以年老多病力辞。梨州先生学识渊博,长于史学,对天文、算术、地理、乐律等均有研究,创浙东学派,开清代史学研究风气。

  【解读】达蓬山坐落于慈溪市东部的三北镇,位于翠屏丘陵东端,系四山余脉,海拔442米。达蓬山原名香山,因山上有香草而得名。公元前209年,秦始皇为求取长生不老之药第五次东巡,曾来此派遣徐福东渡出海。秦始皇将香山赐名为达蓬山,意思是从此处可以到达达蓬仙境。

  此诗作于作者去日本乞师不成之后,咏叹秦始皇遣徐福东渡求仙事。诗人以卑视秦始皇的口气,指斥其狂诞愚蠢的求仙行事;而对徐福,却赞其利用秦始皇的缺乏海市常识而为自已出海反暴避秦创造条件。诗中隐晦反映了自已咀咒满清贵族集团残暴统治和希望像徐福那样东侨日本的心愿。

  阿房宫故基

  元•汪元量

  祖龙筑长城,雄关百二所。

  阿房高接天,六国收歌女。

  跨海觅仙方,蓬莱眇何许。

  欲为不死人,万代秦宫主。

  风吹鲍鱼腥,兹事竟虚语。

  乾坤反掌间,山河泪如雨。

  谁怜素车儿,奉玺纳季父。

  楚人斩关来,一炬成焦土。

  空余此余基,千秋泣禾黍。

  【作者简介】汪元量(约1241年~约1317年),字大有,号水云子,钱塘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为道士,离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解读】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宋遗民诗人中,论叙事当推汪元量第一。此诗借始皇之事、秦亡之史抒发了自己亡国之痛,史事真实,诗意真切,大有李珏在《湖山类稿跋》中所说:“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

  海上书怀

  宋•苏轼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

  雅志未成空自叹,故人相对若为颜。

  酒酲却忆儿童事,长恨双凫去莫攀。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解读】这首诗是苏轼次韵陈姓的海州知州《书怀》的和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移知密州。首联以写景为主,饱蘸浓墨勾画了苍郁幽邃、云雾缭绕、兀立海上的苍梧山的风貌。并借助想象,以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的虚无难求又诱人向往来写自己急欲登苍梧山寻幽探胜的心情。颔联作者欲抛妻别子前往,可见苍梧山的神奇魅力,更凸现诗人对苍梧山的一往情深。颈联写登山终未成行,朋友相对时的窘态。尾联进一步抒发“雅志未成”的遗憾。《后汉书·王乔传》所云,王乔为叶县令,化两鞋为双凫,乘之以朝天子。作者借用这样的神话故事,表达自己施展抱负之心志。

  蓬莱阁观海市

  清•王金龙

  蓬莱阁对蓬莱山,遥望蓬莱山之间。

  水面作楼忽作树,城头为台复为关。

  烟波渺渺换今古,人物悠悠似往还。

  欲从海上觅仙迹,令人可望不可攀。

  【解读】此诗咏叹山海浩渺,东渡悠悠,仙迹无痕。

  咏岱山

  清·朱绪曾

  封禅秦赢不得来,岱舆云气接蓬莱。

  高亭堆雪阳乌晒,不费夷吾煮海才。

  【作者简介】朱绪曾(1805~1860),近代诗人、学者。字述之,号北山。上元(今南京)人。少从邑人孙铃问业,清道光二年(1822)举人,官至知府及秀水、孝丰知县。斋名开有益,藏书甲于江浙。

  【解读】此诗见于《昌国典咏》卷二。此诗把岱山与岱舆联系起来了。“岱”为泰山的别称,泰山也叫岱山。岱山名字最早出现在1298年元大德2年《昌国州图志》中,书中记载:岱山在海之北,传所谓岱舆、蓬莱,或者名始于此。

 
来源: 作者: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75年 见证与祝福】织密社会保障...
礼堂看四季 长涂镇举办“我们的村...
儿童公园完成升级改造
家庭教育“智慧家长·阶梯成长”公...
崇德向善 依法行善 县慈善总会开...
我县组织观看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
消费供给多元化 国庆商贸现热潮
国庆假期 海岛旅游平稳有序
国庆假期 全县水陆客运量超19万人次
十一档佳片云集 带动观影热潮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