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白墙黛瓦,墙线高低错落,小宫门村落外,宫门河道穿梭而过。然而,这里的水质曾是这个美丽乡村最大的遗憾。5月4日,记者再次来到宫门河道,经过一系列清淤整治,这里的河水有了极大改善。
只有山青水秀,才有美丽风景。作为一个将旅游作为重点工作的乡镇,治水是东沙镇必须攻克的重点难点。
据介绍,自全县剿灭劣Ⅴ类水行动再动员以来,东沙镇对辖区内河道和小沟、小渠、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劣Ⅴ类水进行排查,最终确定了宫门河道、泥峙河道、上金河道3条劣Ⅴ类河道及另外9处劣Ⅴ类小微水体,一点一策,制定行动方案,明确治理措施。
全长900多米的宫门河道,位于桥头社区区域内,连接着泥峙、司基河道。附近工业区内的污水排放尽管早已经截污纳管,但河底、河岸依然有不少污染沉积物。消除“历史欠账”,清淤整治只是整个整治方案的治标之策。
尽管河道水质已经有了改善,但东沙镇的治水之路才刚刚起步。下一步,该镇将对河道下游400米狭窄部分进行拓宽,通过水下植物的种植等措施,对整条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针对水源少、河水流动性差等问题,东沙镇还将通过生态配水来提升枯水期水质,提升河道环境。“清淤、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态配水、截污纳管等措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东沙镇副镇长夏冰介绍。
在东沙镇治水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张表格,上面既有需要整治的河道,还有整治方式和整治进度。定时间,排任务。根据剿灭劣V类水的时间节点,定期对3条河道、9处小微水体的治理项目进行现场督查,推进劣Ⅴ类水剿灭工作。
要让河道清水长流,除了精准施策,污染面源的长效管理是关键。
东沙镇以治理渔农村生活污水、垃圾为重点,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2017年计划完成司基社区、桥头社区、泥峙社区提标改造工作,新增受益农户1330户。全面推进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到2017年底,建制村生活垃圾集中有效收集处置率达到100%,覆盖率达到30%以上。 此外,东沙镇还通过拉横幅、网格走访等方式,持续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干部群众投身治水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营造全民治水、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