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公益组织“花开满园”

  本报8月12日三版报道了“文化礼堂公益日——社会组织进驻文化礼堂公益行”试点活动于近日启动。县委宣传部从县内100多家社会组织中,选择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爱鑫社会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协会等10个优秀社会团体,以轮值“堂主”形式,进驻首批试点文化礼堂,轮值时间为每个礼堂一个月。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为“文化礼堂公益日”,轮值“堂主”以志愿服务、礼堂驻点等形式开展各种为民服务活动。

  文化礼堂“堂主”工程,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公益资源,使之从“单打独斗”转向“花开满园”,此举无疑将助推我县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公益其所扮演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公共服务的一种延伸,我们经常提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已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中的重要一环。笔者注意到此次我县选择的这10个优秀社会团体有的是服务老年人的,有的是专门开展文艺演出的,有的是擅长手工制作的,草根性和针对性很强,文中提到,海岛地区多渔嫂,社会组织进驻文化礼堂后,让渔嫂们找到了组织,很多渔嫂自发加入到了志愿服务或文艺演出队伍,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显然,这种带有自发性、业余性的公益组织更有能力且方便直接服务于群众。

  文中还提到,让社会组织进驻文化礼堂轮值“堂主”这一新模式,能培育和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文化礼堂的公益服务和社会治理,使所在社区、村有潜力的民间队伍,特别是社会亟需的公益慈善和文体队伍,得到培育和孵化,为文化礼堂培养储备管理队伍人才库,实现长效化运行。 从我县公益组织现阶段发展来看,拥有的“爱心资源”是丰富的,重要的是如何使其“花开满园”,最大限度让这些“爱心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为党委政府自然要做好角色的定位,公益组织是“自下而上”形成的,需要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和扶持,伸出手来引导和支持公益组织发展,这是公共服务向精细化方向转变的需要,也是“四个岱山”建设的现实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