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岱山史话

感觉长涂港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7年8月24日 09:45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我是第一次去位于黄大洋中的长涂港,到了这个“金银岛”后,了解了长涂岛独特的地情和人文内涵,始终感觉到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在我的心头碰撞和沉吟。

  一、王忬长涂立水寨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初的一天清晨,寒气袭人,夹在大、小长涂岛间长涂港里静悄悄,只有海浪涌动着的拍岸声。在400多米宽的水道中间,停满了明军的大小战船。在一艘高大的楼船上,提督浙江军务的佥都御史王忬(1507-1560),心事重重,一杯接一杯地饮着酒。江苏太仓人王忬是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行人,当过正七品监察御史,一路风顺,擢右佥都御史,而一步一步地升到了正二品右副都御史。48岁的他显得有些微醉,清瞿的脸颊也显出红褐色斑痕,此一去,王忬宦海浮沉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知道明嘉靖二十七(1548),武装走私犯罪集团“五峰船主”王直占长涂港为锚地,勾结倭人,进行走私,抢劫活动。嘉靖三十年(1551)春,王直导倭至大衢山,率众攻入横港,黑吃黑杀了据岛盗首陈思盼,强夺了其船队,又出卖另一股盗首龚十八。至此,王直确立了自己在海盗武装走私犯罪集团的地位。他以捕杀思盼、龚十八为功,率倭寇突入定海(镇海)关,“叩关献捷,求通互市”,官军念其助杀陈思盼,馈米百石,拒而却之。王直“以为薄,大诟”,投大米于海中。双屿战役后,王直收余部北上,入泊距舟山县城30公里的烈港(烈表山港)盘踞。乡人汪较等起而抗击,被倭寇袭杀之。实力最为鼎盛时,拥众20万,巨舰百余艘,在舟山海上纵横。

  嘉靖三十一年(1552)四月,倭犯台州,破黄岩,掠象山、定海等地进行掳掠,浙东大震。这时的“倭寇”主角大多是中国人,最为“著名”是王直。是年,王直公然在舟山开市进行大规模的走私贸易。王忬是在这一年的三月,明廷以浙江倭寇告急,命他出任浙江巡抚,提督军务,巡抚浙江及福、兴、漳、泉四府,民间尊称王总宪。王忬认为浙江本地军人“脆柔不任战”,启用了被废置多年的抗倭名将卢镗,并征调驻守广东的参将俞大猷、汤克宽率部来会,并征调少数民族的狼兵、土兵到沿海,增修堡垒,严阵以待。并在战略要地长涂港、沈家门港一线设防水寨。应该上说,他对长涂港作为军港的认识和重要性尤为关注。他知道东临公海的长涂港位于岱山岛东部,有丰富的港口岸 线资源,南濒黄大洋,与普陀山遥遥相对;西邻岱山本岛高亭隔一水道;北倚岱衢洋,周围还有大圆山、多子山、大、小西寨山等90个岛屿如星罗棋布,长涂港可攻可守。特别是有近十五华里长的海域里可以靠泊千百艘大小战船,且不受到台风影响,台风吹不到,巨浪涌不进,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所以他除在沈家门水寨驻留外,还经常驻留长涂港,亲自指挥剿灭海盗和倭寇。

  三十二年(1553)三月,王忬探知贼首王直结寨普陀山,遣参将俞大猷、汤克宽袭破之,因飓风发,贼率众逸去。闰三月,王直等引倭大举入犯,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王忬在长涂港遣俞大猷等人率兵过灰鳖洋夜袭烈港,并亲自督军。王直猝不及防,于慌乱中乘船仓皇逃跑。

  八月,王直一伙屯据普陀山潮音洞一带,由于长涂港离普陀山直线距离较近。王忬命副使李文进、参将俞大猷、都使刘恩至从长涂港水寨和沈家门水寨督兵联合出兵,围战王直于莲花洋,一下子烧焚贼船50艘。王忬还命把总黎秀会同主簿李良模领兵到山,将殿宇拆毁,佛像、法器等装运至定海(今镇海)招宝山寺。在王忬及手下的严厉打击下,在中国沿海无处藏身的王直残部只好在闰三月去了日本,暂住平户与萨摩一带岛屿,和肥前大名松浦隆信等日本浪人相勾结,并积聚实力,图谋反噬。他手下的倭人以“勇而憨,不甚别死生。每战辄赤体,提三尺刀挥而前,无能捍者”,确实对明朝军民有一种心理威慑。

  王忬以参将俞大猷、汤克宽等“外来人”为心腹,上奏朝廷释放出因受朱纨案牵累下狱的卢镗。他还发银犒兵,激以忠义,所以将士用命,皆愿效死。但因此也得罪了浙江的一批下属官员,在背后举报他一意弧行,抗倭不力,力不敷调遣。因而明廷在不深究的情况下,从表面上看到倭寇四处窜扰,认为王忬在沿海抗倭行事不力,就调他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内地山西大同,改派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为正四品右都御史,暂代他的位置。心事浩茫的王忬,在临去之前只好借酒消愁,眼前是自己创建的水寨和浩荡水师,还有得力干将俞大猷和卢镗,再看浙江沿海外患日益严重,漫天的“倭烟”,笼罩着舟山海域,他更是愁上加愁。

  皇命难违,当日,无可奈何的王忬只好告别他建立的水寨,乘着楼船离开长涂岛,赴山西去履新职了。王忬一去,浙江一带倭患越发不能抑制。而王忬巡抚大同后,虽然升任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职,但因其子名儒王世贞恃才傲物,数积忤于权相严嵩儿子严世蕃,他又得罪了权相严嵩,积怨甚深及蓟辽边事失利,堂堂一品大员王忬遂被下到死狱,嘉靖三十九年(1560)被斩于西市。而王世贞在严嵩死后,王忬平反昭雪,当上了南京刑部尚书。

  后来接任王忬的浙江巡抚李天宠和接任李天宠的闽浙总督张经也命途多舛,两人均因浙江倭患还是没有得以平息的迹象,以“抗倭不力”罪而被斩首弃市。

  自王忬建立长涂水寨以后,长涂港因其的特殊地理位置优势,确实是被许多后人所惦记的。后倭寇又几度侵占长涂岛和附近海域。清嘉庆初年,福建同安人“镇海王”蔡牵又看中了长涂港。他的武装船队以长涂港为大本营,驰骋于闽、浙、粤海面,劫船越货,封锁航道,收“出洋税”,并在海上与清廷对抗。嘉庆十四年(1809)八月,蔡牵与清军闽浙水师连续交战于浙江渔山外洋,遭清军围击,寡不敌众,发炮自裂座船,与妻小及部众250余人沉海而死。

  民国5年(1916)8月25日,孙中山先生偕胡汉民、邓孟硕、朱卓文、陈去病等人乘建康舰视察舟山群岛,考察建筑军港的条件。孙中山亲临长涂岛视察港域,还乘小船到长涂港南岸视察,小憩于西端依山朝北、建于光绪十三年(1888)的娘基宫,不胜感慨,情有所钟,称长涂港真是一条优良的天然军港。26日乘舰离开长涂返回上海。孙中山的舟山之行为他日后制订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要求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纲领——《实业计划》中“东方大港”的设想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在《建国方略》中提到:“舟山应该是沿海岸重点建设的商业港及渔业港,它是上海东方大港的助手”,并列长涂港为渔业大港。

  多少年来,长涂港一直被人惦记着……

   二、“倭井潭”的传说和戚继光长涂港剿倭

  嘉靖三十四年(1555)秋,28岁的山东登州人戚继光(1528~1588)由登州卫指挥佥事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以足智干练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及所辖各县,抵御倭寇。戚继光多次与倭寇作战,先后取得慈溪龙山、定海岑港、临海桃渚之战的胜利。

  嘉靖三十六年(1557),九月,自号五峰船主的“净海王”王直,驾驶异样巨舰,精选骁勇之倭数千,满载火炮器械,浩浩荡荡地向舟山进发。二十五日,王直船队抵达舟山,停泊于舟山岛西面的岑港码头。浙江总督胡宗宪在卢镗等将领的协助下,设计诱捕斩杀了海盗汪直。王直义子王滶手下和倭寇3000余人盘据岑港,声称要为汪直报仇。胡宗宪下令统兵舟山所城的卢镗、戚继光和俞大猷等诸将向王直在舟山岑港的余孽发起猛烈进攻,擒剿屯聚舟山岑港的倭寇。戚继光等用计谋并亲率士卒,奋勇冲锋,屯聚岑港的倭寇抵挡不住,在一个深夜乘船退出岑港,夺路泛舟转移到舟山北面海中的小长涂岛。

  小长涂岛有一个“倭井潭的故事”,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沸腾的明代抗倭传奇。当年,倭寇受戚家军沉重打击后,一部分倭寇残部由岑港遁逃入海,经灰鳖洋入黄大洋,逃到了小长涂岛。正遇久旱不雨,岛上淡水缺乏。倭寇退至小长涂岛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饮用水源”,见小长涂山东北角山脚下有一口水源汪盛、水质干净、大旱不干的大井潭,于是就强行霸占为倭寇专用。

  人可数天无食,不可一天无水,水是海岛人的生命之源,当地百姓无法汲水,这可断了小长涂百姓的生计。岛上百姓们只得翻过小长涂山岗,到后山的荒滩里掘井取水,因离海边太近,那井水又苦又涩,难以下咽,苦不堪言。岛上百姓们看到倭寇倭寇盘踞岛上横行不法,个个义愤填膺,在干渴苦涩难忍之中,有多少人想与倭寇抗争去保井夺水,但面对这群武装到牙齿、杀人不眨眼的的“倭寇”,赤手空拳是斗不过的,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当时,小长涂岛上有一户张姓的抲鱼人家有三姐妹,父亲出海时遇倭寇海盜被劫掠残杀,噩耗传来,母亲哭得死去活来,悲愤而亡。三姐妹中一个20岁、一个18岁、一个16岁,三个柔弱的姑娘个个长相美丽、身材细巧,但都有着一股男子汉的血性刚强和渔家女的烈性。国难家仇,实在是忍无可忍。于是渔家三姐妹暗下商量,决定挺身而出为村民们出头灭倭夺井,但不能硬拼只能暗取。最后商定往井里投毒,毒杀恶贯满盈的倭寇。三姐妹磨快了剖岱衢洋大黄鱼的鲞刀作为“屠倭之刀”,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夜晚三人摸到井边,先是用锋快的剖鲞刀“解决”了两个守护在井边的倭寇。正在她们要往井里投药时,被从老街过来巡夜的倭寇发现,纷纷拿着刀长五尺的倭刀冲了上来,三姐妹见景不妙,面对顽敌只好以死相拼。“与东洋矮子拼了!”她们联手用剖鲞刀与倭寇拼死相搏,一边沿弄堂向海口退去,使倭寇的长刀在窄小的弄堂里难以发挥作用。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倭寇三面包围,最后浑身血迹斑斑的三姐妹为了不被倭寇俘虏受辱,纵身一跃,跳入了波澜起伏的大海。后来,在三姐妹献身投海的海面上,沧海横流之间耸立起三块独立的礁石,传说这是三姐妹忠魂化身的“三姐妹礁”,日日夜夜,至死不渝地守护着长涂山。于是在长涂岛民间,又产生了一个“三姐妹礁”的动人传说。

   戚继光是一个胆壮心雄的军事家,他不能睁睁地看着倭寇长期霸占着长涂港,岛上百姓们受倭寇的侵害。于是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时任参将的戚继光亲率戚家军经黄大洋入长涂西口进长涂港剿倭寇,并派战船封住岛北西鹤嘴、西鹤嘴水道。岛上百姓见戚家军奔袭长涂,也纷纷举着锄头、篙子头“里应外合”,一时长涂岛上杀声冲天,地动山摇,直杀得倭寇焦头烂额、鬼哭狼嚎,落入海中溺毙无数,十里海滩尸体遍地,官军合力,一举剿平了岛上倭寇,井潭也得以归民。虽然此后,倭寇也几度想重占长涂港,但在戚家军的威镇下,在周边海域窥伺可乘之机的倭寇心惊胆战,只得望而生畏,闻风丧胆,望着长涂岛而空兴叹。至嘉靖四十年(1561),浙江巡抚胡宗宪部在两头洞(双合山岛)、剑山(大长涂山)歼倭船3艘,斩倭首数级。是年起,倭患基本平息。

  三、长涂岛人的“抗倭情结”

  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起,日本在内战中失败后流亡海上的封建主、武士、海商、游民组成的倭寇队伍就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富庶之地、鱼米之乡的舟山群岛,遭倭寇的侵扰前后历时达300年之久,深受其害。长涂山自明嘉靖二十七年起,也多次遭到倭寇的侵扰。忠魂长在,长涂的老百姓对敢于反抗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一直是报有崇敬的心情,这从根本上来说,来源于长涂人爱国爱乡的道德情结。如果长涂的老百姓没有爱家乡、爱英雄,恨倭寇这样一个情结,是不会记住几百年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和“抗倭三烈女”的。“靖康耻,犹未血”,多少年过去,长涂岛人对抗倭英雄的崇敬心情耿耿于怀,行胜于言,还经常去“参府庙”祭祀,供游人凭吊,回顾他们的英雄业绩。

  “浴血平倭奴疆域幸以安然无恙,忠魂护社稷黎民方可康乐有嘉。”长涂岛人对戚继光和抗倭是情之所钟。为了纪念三姐妹为保井夺水英勇献身的事迹,后人在井边建了一块“抗倭碑”,镌记其事,以示后人,抗倭碑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为了纪念戚继光抗倭,长涂百姓在“平倭井”(俗称“倭井潭”)边建造了“参府庙”,祈祷为民除倭害的戚继光。还有一条细长的“参府弄”,从海口可以一直通往“倭井潭”井边的“崇德门”。在“倭井潭”上方“康乐苑”樑坊上,描绘着“戚继光力战倭冦”、“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督战胡元伦冲入冦群”、“戚继光拜访陈大成”、“俞大猷派人招降”、“戚继光摆鸳鸯阵”、“戚继光攻打舟山”、“戚继光命令王如龙”、“戚继光三箭定杭州”、“戚继光埋伏西风岭”,一幅画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如“戚继光三箭定杭州”,实际上是说“龙山之战”的故事: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倭寇八百多人打到龙山所,刚上任不久的宁绍台参将戚继光,在“龙山之战”中,倭寇分成三路猛冲过来,明军纷纷溃退,戚继光见形势危急,连忙跳到一块高石上,一连三箭射死倭酋,倭寇这才退去。还有“戚继光摆鸳鸯阵”: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侨寇作战特点等情况,创立了形似鸳鸯结伴的鸳鸯阵。此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因此倭寇畏称戚继光为“戚老虎”。

  今天,“戚家军”剿倭的鼓角声已远去,长涂港中的硝烟也早已散尽,但“倭井潭”、 “抗倭碑”和“参府庙”这些纪念文物,会直接投射到明朝那硝烟弥漫的年代里去,成为长涂山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见证。我作为一个史志工作者,亲赴当年抗倭之地,在抹上了海洋文化湛蓝色彩的长涂岛上,读着长涂岛的文化遗韵,读着抗倭英烈不畏外辱的斗争精神,读着长涂人一直怀有独特的“抗倭情结”,感觉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来源:岱山作家网 作者:阿能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与汛期赛跑 我县提早完成病险水库...
卢建波检查督导生态环保工作
县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节前市场检查
长涂推出“四季看礼堂”系列活动
县总工会以暖心举措助力“三支队...
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走进衢山镇...
税收大数据“画像” 助力海岛经济...
医防协同促健康 我县开展中老年人...
岱北水厂加紧建设 工程总进度过半
浙江省十一县市(区)中国画作品...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