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用手艺筑起爱

  泥水匠、木匠、漆匠、船匠、大木,统称五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是岱东镇最常见的手艺人。这些手艺用来谋生,足以养家。手艺,更是人们日常不可或缺。

  在岱东,这样的手艺人有1000多名,他们是全县出了名的好手。而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不仅用手艺谋生养家,而且把手艺化成橄榄枝,用心中的无私与爱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解孤寡老人心头愁

  “阿婶,上次庆南给你修的房子还漏不漏?”27日,舟山市五匠建设有限公司“五匠”义工队的队长徐海艇趁着干活空隙来到岱东北峰社区东兴西路的韩阿婆家回访,询问情况。

  “好了很多,但还是会有点渗水,阿歪,侬再给阿婶好好看看!”看到徐海艇进来,老人乐呵地迎了出来,嘴里还不停地喃喃着:“都靠你们啦,阿婶心里过意不去,老给你们添麻烦……”

  韩阿婆今年79岁,无儿无女,是一位孤寡老人。老伴儿生前留下来的两间小屋,是她安享晚年的唯一居所。但此前老屋早就破败,屋外大雨屋内小雨。五年前,“五匠”义工队了解到情况后,把老人的房子进行了一次大翻修。“那,东边这是新盖的,西边这间原本情况还好的,他们就破的地方帮我翻修了一番。”老人指着焕然一新的“新”房子介绍道。不过,前不久的台风天里,西边屋子的北面屋檐出现了渗水,这让老人的心里非常不安。

  随后,韩阿婆又找到了“五匠”义工队寻求帮助。“他们都特别好,虽然都很忙,但是我去叫,都是随叫随到的。”22日,义工队的泥水匠柴庆南师傅就连忙把老人的屋檐再次修了一修。担心老人的房子修了之后还有问题,徐海艇特意趁空又再去看了一看。“阿婶,别着急,这个是房子盖的时候留下来的老毛病,我过两天再来帮你好好弄弄。”徐海艇仔细查看了一番后,允诺老人。

  暖过生死界限

  “新房子,简单收拾下就非常好了。”宽敞的道地,崭新的房子、门窗以及家里简约而齐全的配置,让北峰社区陈家年近80岁的阿婆杨英弟别提有多高兴了。杨阿婆有个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儿子,因病致贫,使得她家成了困难户。去年,岱东镇政府出了八千多元救助款,打算帮她将要倒塌的三间老房子翻修一下,就找到了“五匠”义工队。

  尽管大家手上都有很多业务需要忙活,但接到这项任务后,“五匠”义工队立马派出了8名师傅,全心全意为其修缮新屋。整整干了一个多月,并贴进去了五六千元的材料费和人工费,终于将杨阿婆的房子修好了。

  “全是他们一手包办的,我们都没干过什么……”杨阿婆满怀感激。

  “乔迁那天,我也去了。看着他们那个高兴,我们心里也可美了。”说着说着,徐海艇憨憨地笑了起来。

  “房子是活人的住处,还是人死时的落脚点。”六七年前,岱东涂口一个常年在外打工的孤寡老人患重病奄奄一息。因常年在外,涂口久未住人的老屋早就破败不堪。

  “他没有别的去处了,不能让老人死在外面啊!”为了老人能有个过老的地方,得知消息的“五匠”义工队义无反顾承担起了为老人修缮房子的事情,紧赶慢赶,出资五千多元,给老人的屋顶、墙面、地面都修了修。即便只是为了让老人临死前躺一下,义工队员们对手上的活,丝毫不马虎。最后,老人得到了一个最好的落脚点。

  不计爱撒多少

  2007年,舟山市五匠建设有限公司在负责人柴永存的带领下,组建了这支“五匠”义工队。从那时起,岱东北峰、涂口、凤凰山等地都有了他们行善做好事的身影。给困难群众的房屋修修补补的事情更是不计其数。“对我们来说,就是花点时间,花点力气。对大家来说,房子的事都是大事。举手之劳,无足挂齿。”夏满伦、柴庆南……义工队里有10多个队员是“主力”,他们还组成了一个小分队,只要身边群众遇到突发情况就会紧急出动。

  比如台风等恶劣天气导致各种屋子漏水、墙面倒塌等问题,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

  如今,年轻人干五匠谋生的越来越少了,会有这类手艺的人大多都在四五十岁以上。“五匠”义工队也面临着队员的“老龄化”。但,他们对社会关爱的心,不会老去。“现在大家生活都越来越好了,政府的民生保障越来越到位了,需要我们的群众也在明显减少,但只要有人还需要,我们就会将这项义务劳动干下去……”徐海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