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岱山史话

从一粒盐深入岱西﹙下﹚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7年11月6日 08:24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三

  盐,按照词典解释,即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这是一种极普通的物质,颜色素白,味道咸涩,还带着海水的腥味;身份卑微,廉价、随处可见,久存不烂,是人们平常需要却不怎么待见的一种东西。但是,这种细小的颗粒却颇有个性,它坚韧、持久、具有穿透力,浑身充满神奇的力量。

  菜肴的味道离不开食盐。有人说,美食的滋味就是来自放盐的技巧。一位名厨只有把放盐的技巧拿捏到位,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生活中,随处可见“盐的哲学”。

  在没有冰箱的时代,人们经常用它来腌制鱼类、蔬菜,使食物能得以长期储存。它能消毒杀菌,可以阻止伤口溃烂;在蚂蟥身上放几粒盐,会让它逐渐萎缩,流血而亡。它也能腐蚀金属,是铁器之类的克星。被盐水打湿过的木板、地面,会留下长期的隐患,一旦受潮,就会沁出水珠,很难把它根除。这就是盐可怕的韧劲。盐还会遇火即炸,在炭火上放一把盐,噼噼啪啪,滚烫的盐粒乱溅,好不火爆。

  如果我们单纯地去尝尝食盐的味道,无非就是一种咸而苦涩的滋味;但是如果一旦让它与其它食物或物质混合,它会给你带来奇异而美妙的味道。比如,用它腌制的三抱鳓鱼,会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所以,上海人称这种咸鱼为“香鱼”。而它与鳓鱼的脂肪融合后,会滤出一种金黄透明的卤,鱼香扑鼻,海蜇沾着它吃,那味道鲜美无比。还有用盐腌过的黄鱼鲞、明夫鲞(乌贼鲞),撒过盐的新风鳗筒等,早已不是单纯的原味了。盐,在舌尖上会变幻出神奇的魔力。

  盐的魔法,还远不止这些。比如,那些饱含盐分的土地、沙滩,一直被视作最劣质的土地。而岱东人在靠海的沙滩上种出的花生、西瓜,却成了岱山的特产。“沙洋晒生”,放点盐煮熟后,晒干,有种特别的风味;沙洋的西瓜,瓤红,味甜,比其他地方的西瓜好吃。而岱西人,在盐碱地里种葡萄,种出了远近闻名的“岱西葡萄”。

  站在岱西大片的葡萄园前,看着一排排一垄垄颇有阵势的葡萄架,那缠满支架的藤蔓、枝叶,密密匝匝,遮天蔽日,仿佛是一座原始森林,又仿佛让人觉得来到了新疆的吐鲁番。葡萄架上挂满了成串成串的倒锥形葡萄,葡萄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大而圆的紫皮葡萄,有小巧薄皮的青葡萄,有青中透红的水滴形葡萄……仿佛一挂挂珍珠玛瑙首饰,琳琅满目,煞是好看。据说这些葡萄品种并非岱西原产,都是从外地引进的;但是到了岱西,无论是哪个品种,它的滋味就变得不一样了,特别甜润,多汁,爽口。难道是土里的盐分会变出甜味?当地人也不知道所以然。看来,盐的滋味,并不只有一种咸味那么简单。

  四

  盐的特性也塑造着一个地方的个性。在岱西,盐的影子无处不在。

  首先是地名与晒盐关联。民国《岱山镇志》中《岱山盐说略》记载:“岱山之场以山为界,……其潮须由浦通入。晒盐者俟潮涨时,用水车戽入场间,使之灌足。”岱西盐场的摇星浦、南浦等就是海水排放的渠道,故此得名。灶,特指旧时煮卤煎盐所用的盐灶。随着盐灶周围住户多了,发展成村庄,灶名便成了地名。另外,岱西有“上厂”“下厂”(原上盐厂,作盐仓用)、官厂基(官办盐厂,储存晶盐)等地名。据说“墩”的地名称谓,与岱山盐民王金邦创始的板晒制盐工艺有关系,岱西塘墩的地名当来源于此。

  另外,晒盐的艰辛和盐的品质,也铸就了岱西人勤劳、坚韧、强悍的个性。晒盐的艰辛,首先是劳动极端艰苦。盐民用土法晒盐,“挖溜、车潮、耙泥、制卤”等工艺十分复杂,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整天在烈日的暴晒下,上磨肩胛,下磨脚底,挑上百担泥,才晒一担盐,真可谓“苦卤苦水苦扁担”。而且,在夏秋时常要遭受台风、海啸的侵袭。一旦海浪冲破堤岸,盐场就被洗劫一空,盐民几个月的辛苦也就白费了。

  而更为艰难的是当地廒商与官府勾结,压价压秤、高利盘剥、苛捐杂税等残酷剥削,让盐民痛不欲生、苦不堪言。在宋朝时,柳永就已经记录过当时盐民的痛苦,“秤入官中得微值,一缗往往十缗还”,“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而一千多年后的民国时代,这种情形依然如故,且愈演愈烈。

  而晒盐,吃盐,终身与盐为伴,身上充满盐分的岱西盐民,一旦遭遇过于深重的压迫,使他们的生存难以为继时,他们一定会像海一样狂暴,像盐遇到火一样,突然炸响的。历史上的盐民抗争,已无从查考;而民国短短的几十年,岱西盐民发生过的数起激烈暴动,即为例证。

  1927年,我党地下组织领导了岱山盐民运动。岱西的茶前山、摇星浦、剪刀头、青黑等都成立了盐民分会,每个片的盐民都加入了协会。他们集会、游行、冲击秤放局卫队、斗争土豪劣绅,声势浩大的盐民运动,迫使当局和盐商不得不做出妥协让步。

  1936年7月,岱山岛上又发生了包括岱西盐场在内的大规模盐渔民暴动。愤怒的盐渔民群众焚毁了国民党秤放局大院,打死了伪称放局局长缪大头及二十多个反动盐警和职员,迫使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盐务局取消了“产盐归堆”和“渔盐拌红”的反动条令。这是我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大革命运动在岱山的继续,也是盐渔民为生存而被迫与反动派进行的生死搏斗。

  盐民勤劳、善良、本分,就像盐一样朴实、单纯,遇水即溶,只要能在自己的辛勤劳作下获得温饱,他们就会默默忍受、安分守己。只有在生计被夺、生存无望的情况下,才会揭竿而起。在引潮、刮泥、淋卤等工序,盐民对淋卤的塯头看得很神圣,要备三牲祭品祭祈塯头神,祈获丰收。他们对恩赐自己衣食的父母,充满感恩和敬畏。

  虽然,近年来,因制盐工艺的改进,产能过剩,传统的盐田正在逐步缩小,许多盐民也陆续转行。但是千百年来,由制盐而漫漶形成的精神与文化,已渗透到了这块土地的深处;盐的因子,也深深融入岱西盐民的血液,包括他们的家庭、后代。民国孙振麟在《岱山游记》中说:“岱山人之计算家产,多称举盐田及盐板数,如塞外之数马以对也。”千年沧桑,如今的盐田,不少已演变成了住宅林立的社区、造船运输的港口、四季飘香的果园,但是岱西这个昔日声势宏大、规模空前的万亩盐场上空,始终飘荡着回味无穷的盐的气息。

 
来源:今日岱山 作者:厉敏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岱山中学一学子入选“英才计划”
诚信经营 为文明添彩
“岱马”开赛在即 酒店住宿预订火热
医疗救护应急演练 为“岱马”保驾...
我县全力推进新一轮水利民生除险...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
岱山县经信局在绍兴银行岱山支行...
保护海盐晒制技艺 岱山海盐晒制工...
“助残月月播”活动助残疾人创业致富
强化消防培训 严守校园安全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