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道理”对接“小事情”

  一面党旗、一个喇叭、三张桌子、一排排小板凳,这是中国铁建港航局鱼山液化码头、舟山LNG项目、九龙山项目联合党支部近日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现实场景。(11月21日《今日岱山》)

  应该说,这样的宣讲很“接地气”。地气接在宣讲地点不在布置考究的会议室里,而是因地制宜设在项目工地上;地气接在宣讲内容从国企发展到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都是广大职工和参会的40位农民工所关心的话题;地气还接在宣讲员用简单平实、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小事例,让与会者静得下心来、听得进去。这种用“大道理”对接“小事情”的宣讲方法和效果,如同一阵春风,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学习空气。

  “大道理”中融合了很多“小事情”。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许多重大思想、重大判断、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这些指导中国未来发展的“大道理”,都是党在领导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就说出了人们期盼有更满意收入、更可靠保障、更优美环境、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包含了推进民生、改革、发展、法治、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其实十九大提出的“大道理”并不深奥,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都能与之对上号。

  “大道理”用“小事情”说出来或许更有味。毛泽东同志当年给工人讲课,用“顶天立地”四个字解释工人的“工”字,帮助工人认识自身的地位作用;如今宣传十九大精神,同样需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结合群众关心的事加以讲解。讲新思想的内涵,可以将理论比作航标,让人们体悟到新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的重要性;讲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与本地农户的小康目标相联系,增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讲“撸起袖子加油干”,可以用身边先进典型作示范,激发昂扬干事斗志……这种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把“书面语”变为“聊家常”的宣讲,就能打动人心、产生共鸣。“大道理”对接“小事情”需要更多这样“板凳式”的宣讲。毫无疑问,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离不开上级整体部署,组织报告团层层宣讲推进。但面对广大基层群众,还必须依靠基层组织开展自我宣讲、自觉学习,做到哪里有群众就要将宣传触角延伸到那里,群众有疑惑就要用“大道理”贯通“小事情”作好解答,努力让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 说到底,十九大所阐述的“大道理”,就是一个民心的最大公约数和发展的最大同心圆。从这个“大道理”着眼,从群众关注的“小事情”着手,紧贴干部群众的思想学报告、统思想、理思路,就能找到这个最大公约数、画好这个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