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才是最好的‘良药’”

  编者按: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道德模范是时代的道德标杆。日前,我县第五届道德模范已出炉,徐含艳、范柴杰、郑腰娣等十人获此殊荣,他们是我们身边道德实践的一个个生动榜样。今起,本报将推出“讲述榜样故事弘扬道德之光”系列人物报道,传递榜样的力量,凝聚社会正能量。

  “找镇医院的含艳,她蛮好的。”在岱东镇,谁要是有个头疼脑热,不少岱东镇居民会给出这样的建议。 1978年出生的徐含艳是土生土长的岱东人,毕业后回乡当起了医生。20年时间,让她熟知乡邻们的情况,成了当地有名的“活医保”。

  她是啥都会的全科医生

  20年前,徐含艳到涂口社区卫生室,当了一名全科医生。

  在涂口社区卫生室的10年时间里,她走村入户,将涂口社区村的每一条小巷、每一户家庭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也就是在这10年里,她不断积累经验、自学,提升自己的医术,成了一名村民们都信得过的全科医生。

  12月9日,星期六,是徐含艳值班的日子。

  下午上班时间还没到,涂口社区村村民乐家仁早早等在了一旁。他今年87岁了,患有高血压。一个多月前,他突发高血压危象,情况危急,住了半个月的院。徐含艳自他发病后,就一直帮他与舟山医院精神科联系,想让乐家仁再去看看。

  “阿伯,已经把你的情况跟那边说了。等他们回复我了,我再通知你。”得到徐含艳的答复,乐家仁满意地点点头,应了声“好”。 一下午的时间,陆续有病人走进徐含艳的门诊室,有找她配药的、有被烫伤了找她换药的,还有头晕让她来量血压的。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才是最好的“药”

  涂口社区村的韩文妙急急忙忙走进诊室,她的手指被菜刀割伤了,血流不止。徐含艳赶紧替她包扎。“伤口在侧面,伤到了血管。”徐含艳一边解释一边包扎,动作麻利,流血很快就止住了。

  韩文妙是徐含艳的老病患了。10几年前的一天,她感到腹部有些疼,并伴有拉扯感,以为只是拉肚子。她找到徐含艳,想开点药。但徐含艳却一下子就看出了不对劲,她给韩文妙量了血压,又按了她的腹部,催促韩文妙赶紧去大医院,“你得阑尾炎了,需要马上手术。”

  当天晚上,韩文妙赶到县第一人民医院做了阑尾炎手术,割出来的阑尾已经化脓,医生告诉韩文妙,幸亏来得及时,再拖一晚可能就糟了。

  自此,韩文妙一直把徐含艳当成自己的救命恩人,每次来镇卫生院看病时,都要先问清楚徐含艳上没上班。韩文妙说,像她这样,专挑徐含艳上班的时间来看病的村民还有许多。“她说的话,我们信,也都爱听。”韩文妙说,由于徐含艳态度好、技术好,附近的村民不管大病小病,都爱找她看,问个明白,求个放心。 徐含艳却并不认为自己的医术有多高超,“大家相信我了,自然会听我的建议,对症下药才会好得快。”在徐含艳看来,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才是最好的“药”。

  临终关怀让病患走得安心

  徐含艳针对年纪大、病情重,不方便前往医院治疗的病患,开展了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特殊服务。

  据了解,2000年初,涂口社区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一些癌症晚期患者在确诊后,会选择在家养病,通过每天输液来维持生命。

  2006年7月,涂口社区洛沙湾的一位脑瘤患者,从上海手术回来后在家静养。徐含艳每天到他家里为他输液,整整坚持了8个月的时间,一直到这位患者病逝。为了不中断输液,过年期间,徐含艳选择了留在家中,没去走亲访友。

  在那几年时间里,涂口社区村几乎所有的癌症晚期患者,都得到过徐含艳无微不至的临终服务。 徐含艳还会定期走访社区里的老年慢性病人、空巢老人、困难居民等,为他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提供保健指导服务。目前,徐含艳已与670位村民签约,建立社区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2148余份。

  得知她要走,村民写联名信请她留下

  徐含艳还常常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夜间出诊更是常事。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徐含艳接到一个求救电话。龙头社区的费其仕在高亭一个船厂内突发哮喘。由于费其仕在一艘正在修理的船上,船太高,救援人员无法把他运下来。徐含艳连夜赶到船厂,顾不得多想,顺着梯子爬上了离地10多米的船舱,为费其仕打了止喘针,并让他吸氧,帮他度过了危险期。

  至今为止,费其仕每次见到徐含艳都要说些感谢的话。

  徐含艳还将患者时时挂在心头,每一次诊疗完,她都要做好回访,并耐心叮嘱。徐含艳的贴心举动也温暖着患者们的心。

  2015年,村民们得知徐含艳不久后要离开岱东,去岱西镇卫生院当副院长。十几位村民写了一封联名信,交到了岱东镇政府。“徐含艳医生是一位好医生,我们联名恳请她留在岱东。”看着这封联名信,徐含艳动容了,她选择了留下,“老百姓的信任比升官发财更重要。” 今年9月,徐含艳正式当上了岱东镇卫生院的副院长,村民们都说:“她早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