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海产品“游”出致富路

  水质消毒频率加密,喂食次数增加……这些天,天气回暖,东沙镇水产养殖户们开始忙碌起来。“自从跟着专家学了本领,进了农函大学了知识,养殖不仅变得省心省力,还增产增收。”海产品养殖户张如定笑呵呵地说着。

  近几年,在东沙海水养殖协会以及东沙成校农函大培训班的鼓励和引导下,不少转产转业渔农民找到致富之路,推动渔农村经济发展上台阶。

  协会+农函大 致富新模式

  东沙镇有海水养殖户约160户,养殖面积4000多亩。“人员多,面积大,但遇到的问题也不少。”东沙水产养殖场负责人王杰龙说,过去,养殖户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和经验,经济效益普遍较低。

  民之所求,政之所向。为尽快解决这一难题,在镇里的支持下,成立了海水养殖协会。这下,养殖户们高兴坏了,“终于有了专门学习科学养殖方法的地方了,增产增收指日可待。”

  协会成立后,“东沙镇海水养殖技术指导站”也随即成立,并开办了“海水养殖农函大班”。“聘请专家通过上门送教和现场指导,教养殖户清塘消毒、放苗、防治病害等。”王杰龙说,每次专家来上课,养殖户都很积极,并带着问题前来,随时请教。同时,该协会还每年组织农函大班学员外出宁波、江苏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养殖经验。

  据了解,这两年,养殖户养殖热情高涨,承包养殖塘的渔民逐年增多。目前,养殖户年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

  开发新项目 增强竞争力

  技术长进了,收入也提高了。

  这时,养殖户们有了更远的目光。“外出学习多了,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长久发展,引进和开发新项目是必经之路。王杰龙一语道出渔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说是迟,那时快。海水养殖协会在多方帮扶下,先后进行了“泥螺吐精暂养”“泥螺半人工育苗”“青蛤土池育苗及增养殖”“梭子蟹混养”“益蛏稚贝培育”“彩虹明樱蛤土池育苗及增养殖”“乌鱼精养”“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舟山沿海滩涂贝类养殖敌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东沙4000亩滩涂鱼虾贝综合养殖技术开发”等10项课题试验,其中有多项课题被列入省、市、县科研项目。

  据了解,通过实施,新项目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中部分项目总体技术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东沙海水养殖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多条腿并走 扩宽销售路

  水产品的销售好坏是养殖户收益高低的最直接体现。“以前没有加入合作社,销售困难,到处联系客户,加入合作社后,产品统一销售,有的时候还没到捕捞季,合作社就已经提前联系好销售渠道,这样我们省了不少心。”养殖户王楠华告诉记者,为帮助养殖户解决销售问题,已先后成立了多个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有了保障。

  这两年,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东沙养殖户尝试“互联网+”销售新模式,争取让海水养殖品走向更远的市场。当前,我县出台相关政策,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合作社、协会与养殖大户参与、构建专门的网络交易平台,开通销售网店,让现代渔农业与新兴电子商务“联姻”,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渔农民增产增收。

  十九大报告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如今,搭上“网络快车”的海水养殖品销售量猛增,养殖户们个个脸上都笑呵呵,干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