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徐福与蓬莱 > 历史溯源

上船跳徐福文化村徐福文化陈列展示文案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9年1月15日 08:52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一、徐福是谁

  徐福,嬴姓徐氏。即徐巿,字君房,齐地琅琊郡人,秦朝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他出山的时候,正是秦始皇登基前后、李斯的时代。后来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仙药,东渡一去不返。

  二、徐福东渡传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第三年(公元前219)在封禅泰山之后,为求长生不老,东游海上希冀遇仙山而未得。方士徐福上书言“说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史记》)于是秦始皇“遗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徐福先后在渤海、黄海一带寻觅仙山而未得。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南巡,丞相李斯、皇子胡亥随行,过钱塘江,“上会稽祭大禹。”徐福获悉,恐事泄遭戮,即离宁波慈溪达蓬山远航,途经岱山,转折至亶州,即今日本。

  三、徐福东渡到了哪里

  这是徐福东渡诸多谜团中最惹人注目的一个问题。徐福等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到渤海中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向山上的神仙求取长生不老之药,但古代的渤海海域概念与现在所指有所不同,它不仅包括今天的渤海,还包括黄海乃至东海,而我国东面大海中有今朝鲜半岛、我国台湾岛、菲律宾吕宋岛和日本群岛等。徐福究竟到了哪个岛?针对这一疑问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说徐福东渡到了朝鲜半岛,还有人认为徐福到了舟山岛或者台湾或者吕宋岛。五代后周的义楚和尚在所著《义楚六贴》中记载了公元927年渡海来到中国洛阳的日本僧人倡弘大师所说的情况,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止于此国。他还说,日本有个富士山又称蓬莱山,徐福定居于此,其子孙至今皆称秦氏。徐福东渡到了日本了吗?近代的中日学者最初也都肯定此说。至今日本九州半岛的佐贺县还有徐福上陆地纪念碑以及徐福的石冢和祠堂等遗迹,徐福还被当地人尊为司农耕、蚕桑和医药大神,并长时间被大规模祭祀,在该县金立山神社供奉的主神就是徐福,在日本的史籍文献中,关于徐福东渡的记载更是多得不胜枚举。

  四、徐福东渡从何处入海

  徐福车渡从何入海?无论是《史记》还是《海内十洲记》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但从各地方志中记载的一些传说中可见到,其大体上分布在北起渤海湾,南到宁波舟山之间。这和《史记》所载秦始皇北“游褐石”,南“登会稽”的史实,在地区的分布上是吻合的。这有几种可能:

  1.秦始皇到过这些地方,并且想从这些地方探寻去海上三神山的路线,因而留下了许多传说;

  2.徐福或徐福那样的方士为寻找入海的港口,到过这些地方;

  3.徐福从某一港口(现在许多人认为在琅琊一带,但也有人认为在秦皇岛或达蓬山或别的地方)出发后,其船队被风浪打散,有的船漂到了某些海岸的地方,因而留下了徐福的传说。

  琅琊说目前和者甚众,占有极大的优势。但从浙江慈溪的达蓬山出发,经舟山群岛的岱山,渡海到达日本之说也能言之成理。岱山海域是长江、钱塘江、甬江三大水流的交汇处。淡流向东到舟山群岛东北与自南向北的黑潮暖流交汇,而北去日本,因此徐福很可能选择这条道路。另,越人自幼习水,勾践迁都琅琊就是从海上去的。越人对这一海域的海流应该是已知的,故徐福很可能由余姚达蓬(今达蓬山以北)出航经岱去日本。

  五、徐福为什么要走达蓬山——岱山这条道路

  1.古代越人自古就有造船和海上航行的优势,越人“水行而山处,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是对“越人便于舟”的生动描写。舟山群岛几十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是越人先民在四五千年前已能进行海上航行的证明;

  2.这一带不但流传着许多关于徐福的传说,而且有许多徐姓村落,是徐偃王的后代集居之所,徐福为避暴秦,在其最后一次东渡时必需借助于徐氏宗族的庇护;

  3.地理条件的优越,如优良的海港、季风、海流等等;

  4.这一带经常出现海市蜃楼,容易引起人们对海上三神山的幻想。

  达蓬山离宁波市区只有30多公里。古代的宁波,造船业很发达,造出能乘坐100人以上的大船,技术上完全过关。宁波一带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还有驾船娴熟的船老大,能为徐福等人提供物质与技术保障。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以来,岱山一直以蓬莱名乡,乡名源自岛名。《四明图经?卷七?昌国县》载:“蓬莱山在县东北四百五十里,四面大洋,耆旧相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入海求神仙灵药,尝至此。”据岛上出土文物考证,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岛上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六、徐福东渡航路几种猜想

  1.徐福船队从琅琊附近出发,到宁波附近集结,修理船只,补充给养,然后经岱山诸岛直航日本。

  2.徐福船队从宁波附近的达蓬出发,经岱山诸岛向东北直航日本。

  3.不排除走北路的可能,但走北路的船只也有可能受海流或风浪的影响而漂向南方。

  原东京商船大学教授桥本进先生在《徐福与航海》一文中将遣唐使船只往返的资料作了统计。据他的统计,北路出航的船6只,平安到达中国的4只,遭难2只,遭难率约33%;返航4只,遭难1只,遭难率约25%;而在南路,出航26只,遭难4只,遭难率约15%;返航时22只,遭难的2只,遭难率只有约9%。唐代和秦代虽然相距几百年,但海上的自然条件却没有多少变化。北路黄海水域内一年到头有南北向的海流,给东西航向船只的航行造成较大的困难。而从舟山群岛入海,则可借助海流和季风漂到日本。日本《秦徐福碑文》说:“放船于吴越之地者,遭风箭激,则必来于此。”“至于今吴越之船漂来此者不可胜数。”这些都说明自江南经海路至日本,具有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七、徐福途经岱山做了些什么

  岱山是徐福东渡的途径地,中间站,是候风站潮、补充给养的地方。一是为继续航行做相关补给;二是部分人员留在岛上休养治病;三是寻找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仙药。

  八、徐福途经岱山留下些什么

  一是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1.上船跳故事:据传,几千年前的方士徐福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曾经由此离船上岸,登临岱山,遂有“登岸一跳竟成蓬莱”之说,此地也因此得名“上船跳”。

  2.仙草潭故事:岱山岛的东边有一座很高的山叫做高鳌山,山脚下有一个地方叫做仙草潭。它们的来历与徐福东渡寻访长生不老仙草有关。

  3.海天一览亭:在岱山东沙的东侧角名叫山渚头,据传就是当年徐方士涉足求仙的上岸处。清光绪二十四年,建有一座凉亭,名“海天一览亭”,亭内有一楹联:“停桡欲访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是徐福童子的后裔为代代相传、不忘祖先而立的。

  4.“紫霞洞的传说”紫霞洞:据说岱山江南山东北部有个紫霞洞,是天然的海底通道,可通另一岛屿——长涂山,这个洞是东海龙王为了帮助徐福采两岛的仙草,派守卫江南山东面长涂岛的海豚王在长涂山与江南山之间开凿的。原来徐福的船队浩浩荡荡到来,惊动了东海龙王的寿筵,为求靠岸停泊蓬莱岛,徐福假传三千童男女是来替龙王炼仙丹求太平的,东海龙王听了高兴才这样做的。

  二是相关的植物及养生食品。

  马齿苋:岱山当地俗称瓜子苋。当年徐福得神灵指点,在靠岸的草地上发现,用它治愈了童子童女的痢疾。徐福起航东渡,随身带走了好几筐。

  柃木:相传二千一百多年前,方士徐福第二次率船队下东海。一路晕船呕吐几乎虚脱,到达蓬莱仙岛上岸时,恰逢淫雨,内陆来的童子童女不能适应,痢疾在队伍中蔓延,腹泻,发烧,滴水不沾,有人倒在柃木树下死去了,徐福把攀摘下的柃木树扎成几束,用来覆盖尸体,祭祀亡灵。后来东渡带到了日本。迄今徐福的后人用柃木做器具专门用于祭祀。

  风藤:据说徐福在东海洋面寻找蓬莱仙岛时,到过东福山和鲞蓬山,在两山各种了一株风藤。千年以后,这两株风藤成了仙药,能治百病。一般人都是找不到的,岱山司基陆瑞麟是出名的孝子,仙婆念其孝心,指点陆瑞麟折藤枝煎汤治愈了母亲的风瘫病。

  婆婆茶(蓬莱仙芝):相传徐福率童男童女,入海采集长生不老之药,偶到岱山岛,登临磨心山,来到一户平常人间。一婆婆从罐坛中捞出一把绿色干叶,并用刚烧开的山涧泉水冲泡以招待客人。不多时,顿时满屋清香。徐福端起喝了几口,感觉香味浓郁,回味无穷,暑热尽消。得知此叶无名后,徐福遂为它取名“婆婆茶”。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加工工艺、更新加工设备,在1979年底,正式将“婆婆茶”更名为“蓬莱仙芝”,并一直沿用至今。

  长生果(沙洋晒生):相传徐福等人再度在慈溪达蓬山启渡后,船队经岱山岛隔海相望的七姊八妹列岛中的东霍山,至翁洲蓬莱山站潮候风。当时,徐福站在船上远眺这江浙沿海最长一条万步铁板沙,心存疑虑,九年前这里是铁灰色的光秃秃一片沙滩,可九年过去了,沙滩上却长出了一大片黄绿色的蔓生的草本植物。将船靠在滩中小屿泥螺山下,徐福上岸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株株花生叶茎蔓延于三面秀峰环抱的这片沙滩上。当他拔出第一株时,惊奇地发现花生果实就长在根茎上,他就连续又拔了几株,根茎上都长满了白白胖胖的花生果实。原来九年前徐福一行埋在这里的花生,有许多发芽蔓生开来,面积逐年不断增大,快把整个沙滩都覆盖了。徐福惊喜地叫童男童女都来拔花生,一会儿就拔了小山似的一大堆。为了不致花生霉变发芽,徐福令人用海水浸泡,漂洗去沙子,再用盐水煮熟滤干而食之。由于花生被海水浸泡过,味独特,口感极好,那花生之风味更胜山东大花生一筹。于是,徐福令人把烧熟后晒干的花生装上了大船,一路顺风顺水地去了日本。此后,每年一立秋就是后沙洋花生的收获季节。根据传说中的“徐福遗风”,人们把花生采用祖传的秘方配置再进行烧烤煮熟,然后露天晒至数日。这种花生在生产过程中不加添加剂,味美香清,兼有“白、香、甜、脆、入口无渣,食之不腻”之特点,筛拣后成为岱山传统特色产品“沙洋晒生”。

  贡盐(岱山海盐):相传徐福等人途经岱山和往常一样,众人在海滩边生起篝火,又用一只特大的青铜鬲盛了海水,置于火上加热,烧开后用于清洗鱼肉。这时,徐福突然看到有一头山鹿从他面前飞奔而过,徐福见状奋力就追。众人见了也一涌而上,将山鹿团团围住了。等徐福领着一干人众捕了山鹿回到山麓海滩边,看到鬲里的海水早已熬干,留在鬲底的是一层白白的细末,像是井盐,可比井盐要细;像是白硝,又比白硝要粗,颜色要暗一些。徐福用手指沾了点屑末,放到嘴里一尝,一种从未有过的咸味顿时在舌尖滋润开来,苦涩中带着爽口,带着香味,带着鲜味。徐福甚为兴奋,难道这就是自己所寻找的仙药?在他心里,一直认为长生不老之药是一种草本,一种植物,有枝干有绿叶有花朵。他疑惑起来。于是他在烤熟了的鹿肉上也放了一些白白的细末。尝了一口,一吃,觉得那味儿是又鲜又香又嫩,真是美味儿,他从未吃过如此好吃的鹿肉。于是他把这白色的细末也叫作盐,但因为来自于海水之中,于是称作“海盐”。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岱山开始用海水熬盐,先是烧煮,后是熬晒,其品相越来越好,品质也越来越高,煮海熬盐,摊板晒盐,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岱山“海盐”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了,后来成为历朝历代的“贡盐”,专供皇帝老儿和他的臣民享用。

  硬糕(徐福糕):相传是徐福东渡途经岱山时留下的传统配方,当时是为徐福船队3000童男童女在海上航行而制作不易变质的且能充饥的食品,途经岱山时留下的制作配方和制作工艺,后又经徐福后人发扬和改进,二次海禁时传到大陆,海岛解禁后又从大陆带到岱山。

  硬糕是岱山特有的一种地方传统名糕,,该糕制作工艺独特,配料考究,选用上等糯米、绵白糖等主料和玫瑰、芝麻、桔饼等辅料。经炒米、磨粉、配料、细拌、干粉、印块、两次水蒸、两次火焙等工序,使糖、粉和辅料完美地溶胶在一起,成为外表腊黄莹色的硬糕。

  三是相关的民间习俗。

  插地香与放水灯:每到农历七月三十夜,人们就在地上、屋角、石缝插满点着的香,这个叫插地香。还有用稻草扎成浮盘,点上灯火,置于海面,任海水漂浮而去,这个叫放水灯。

  九、岱山纪念徐福东渡的相关活动

  2004年7月8日,岱山举办了首次“中国(岱山)徐福东渡国际文化节”,吸引了一批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的人士前来参加。

  2009年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在岱山拍摄《徐福东渡传奇》电视剧。

  2013年4月13日,岱山县徐福会一行9人在岱山县政协副主席,岱山县徐福会会长赵加平率领下到慈溪。当天下午去达蓬山考察,交流、征集徐福资料。

 
来源: 作者:何仁岳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岱山螺钿镶嵌作品在故宫展出
推进生态农庄建设 农文旅融合发展...
早稻播种基本完成 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岱东鹿栏仙踪至大田湾段美丽公路...
建设彩色健康森林 提升岱山生态景观
2025海岛公园岱山岛徒步大会活动...
县总工会:安全宣传服务 促企业安...
县文明办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
“充电赋能” 青年夜校课程焕新
智慧监管 保障我县水上客运安全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