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频道(2019) > 乡村振兴 岱山实践 > 文化振兴

从“文化礼堂”到“礼堂文化”
——我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综述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9年3月27日 15:36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2月3日(大年廿九)晚上,岱西镇后岸社区村文化礼堂内一副热闹景象:礼堂里歌声嘹亮,舞蹈奔放,社区居民辞旧迎新,欢聚一堂。这里正在举办第三届“我们的村晚”迎新祈福联欢会。

  文化礼堂已逐渐成为村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为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文化阵地。

  这里有群众发自内心的追捧,有菜单式的点播,更有百姓自编自导的节目……这里没有太多高大上的现代设备,却已经成为当地文化地标和村民的精神家园……

  在岱山,渔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百姓教育的“大课堂”,乡风文明的“大礼堂”,凝心聚力的“大会堂”。

  目前,岱山已建成渔农村文化礼堂41家,覆盖了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今年还将新建文化礼堂7家。

  建设中,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坚持“一社区村一特色”“一堂一品”的原则,充分利用村落自然禀赋和历史资源,挖掘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突出展示了红色文化、军港文化、渔文化、农耕文化、风筝文化、海运文化、盐文化、石文化、五匠文化、“忆乡馆”等富有海岛文化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礼堂文化品牌。

  如高亭镇枫树社区村文化礼堂,以打造农耕文化为主题;长涂镇倭井潭社区村文化礼堂,向众人展示了浓浓的军民情;而走进衢山镇鼠浪社区村文化礼堂,透过沙盘和乡愁记忆墙,仿佛可以看到整岛搬迁前的渔家生活……

  过去的6年,我县投入大量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对通过验收的文化礼堂给予支持。

  文化地标、精神家园。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我县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全过程。

  近年来,我县持续探索管用一体创新机制,促进文化礼堂运行规范化、日常化、科学化,让文化礼堂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努力办好渔农村文化礼堂。

  围绕群众对公共文化供给的新需求,我县主动作为,建立社区村“两委”领导下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文化礼堂理事会运行机制。加强资源统筹整合力度,推广实施文化礼堂区域联盟等模式,建立文化礼堂交流协作机制,积极吸纳村干部、新乡贤、社团、文化骨干、创业成功人士等参与文化礼堂日常运行管理。

  同时,我县积极培育文化骨干,从人才保障、活动内容配送、科学管理、激励考核等多方面进一步完善渔农村文化礼堂长效管理机制。

  我县还推出文化礼堂活动“红黑榜”排序机制,每季度对各文化礼堂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并排序,取排名靠前和排名靠后各10家编制红黑榜,奖优惩劣,全面激发文化礼堂管理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力推进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同时,我县还积极探索建设乡镇文化礼堂“中心站”。“充分发挥乡镇在本地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解决各个文化礼堂自身资源欠缺、活动单一、内容较少、利用不足等难题。”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东沙、高亭、衢山等乡镇均设立乡镇文化礼堂“中心站”,乡镇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实际上,这种运行模式已经覆盖了全县7个乡镇。文化礼堂“中心站”开展对文化礼堂的日常业务指导、队伍培育、统筹协调等,有效统筹整合资源,在设施、人才、活动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文化礼堂“1+N”联动发展新模式,打通礼堂建设区域合作链,激活乡间草根“文艺种子”,目前各乡镇已形成了越剧、舞蹈、棋类、非遗等20余个社团组织,广泛开展文化走亲50余场。

  曾经,我们因为渔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自豪,也因为渔农村文化的逐渐没落而唏嘘,浓浓乡愁无处安放。

  而今,因为“文化礼堂”,因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建设,让我们心有所慰,让乡愁归有所依。

  群众精神的新家园

  “燕子、蜗牛、蚂蚁。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它们平凡又微小。但就是这三种小小的动物,却拥有各自的伟大之处,而这份伟大,正是弘扬红船精神最好的写照。何以见得,听我细细道来……”去年夏天,在岱西镇前岸社区村文化礼堂,宣讲员栾梦用“一个奇妙的世界”,开始了微型党课《微小而伟大》的宣讲。她以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拉开了今年首场“红船驶进新时代”走基层送宣讲活动的大幕。

  “故事讲得蛮好,阿拉交关欢喜。”台下,前岸社区村的近百名党员和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大家时而热烈鼓掌,时而低声交流。

  我县有县宣讲团、老干部宣讲队、潮头新声宣讲队以及岱东“红色方言”、秀山“4050宣讲队”、东沙“党员故事会”等多个基层宣讲团,囊括了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他们活跃在全县多个文化礼堂,将十九大精神、红船精神、八八战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理论政策和展望“大桥时代”“自贸时代”的美好未来转化为“大白话”“本地话”。

  同时,利用社团进礼堂和乡镇文化礼堂“中心站”两大机制,结合文化部门提供的文艺培训点单服务,积极“种文化”下乡,去年共提供器乐演奏、舞蹈编排、小品排练、渔歌号子等多种多样的培训共60余场次,培训乡间“文化种子”4000余人次。

  乡风文明的新阵地

  文化礼堂,聚集的是文化,更是人心。

  渔农村群众文化办得愈加风生水起。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的村晚”“相约星期天,礼堂唱红歌”等节目方兴未艾,透过文化礼堂,渔农民找到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去年,68岁的枫树社区村村民姜信儿礼堂朗读比赛中荣获优胜奖。他还是枫树文化礼堂的一名干事,从礼堂改建开始,他就和附近村民一直参与其中。

  有了文化礼堂,渔农民不再只是文化的看客,他们渐渐成为主角,奉献着一台台“好戏”。

  200余支植根于各社区村本土的礼堂文艺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崭露头角,他们在岱东“花生宴”、衢山鼠浪社区“螃蟹宴”、岱西林家村“橘子、葡萄丰收会”和“我们的村晚”汇演中大显身手。

  为确保文化礼堂的活力,我县结合市、县“淘文化网”“文化超市”“艺+益”等平台建设,实现文化礼堂网络下单,服务迅捷上门的功能。并推出了“幸福点单快乐配送”的菜单式服务,实现精准“点餐”和常态“送餐”相结合,做到月月有主题,礼堂共分享,切实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各职能部门也发挥作用,备课双向选择的大菜单制,送法制、送健康、送教育等上门。

  文化礼堂,为当地渔农民开展节庆礼仪、乡风文明、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丰富了生活,也凝聚了民心。

  记住乡愁传承文明

  岱山的文化礼堂,一部分的前身是老祠堂、老校舍,它们或重建,或改扩建,摇身一变成为全新的文化礼堂。

  这些老建筑,曾经承载着无数乡愁记忆。文化礼堂建设,无疑留住了乡土文化,也还原了乡愁记忆,新渔农村文化也得以建设。

  于是,村史馆成了文化礼堂的标配。

  于是,就有了对村史、乡土文化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高亭镇枫树社区村文化礼堂里,搡点心的捣臼、量米的米斗、耙草的平耙等,具有年代感的物件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当时的农耕岁月;

  东沙镇聚泰祥绸缎布庄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中西合璧式建筑,2013年,它摇身一变,成为一座崭新的文化礼堂;

  秀山乡秀北社区村文化礼堂的秀山海运业发展史展厅内,映入眼帘的是兰秀帮大船,让人仿佛身处于当年兰秀大船扬帆海面的画面。

  ……

  礼堂为村民添上了厚重的“家底”,烙上了乡村的印记,让村民更能感知家的味道。

 
来源:今日岱山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刘黛琼 通讯员 王俊轶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保障人才安居 我县又一人才公寓启用
1.8亿余尾海蜇苗奔向大海 今年我...
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博爱家园 “...
东沙镇残联举办残疾人旱地冰壶比赛
东沙古镇:丰富文旅业态 推进古城...
【了不起的你】盛建军:用公益践...
【了不起的你】 包珂华:“虚拟战...
东沙古镇:优化交通配套设施 提升...
秀山乡:优化岛内公交线路 增设石...
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开展大气专...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