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频道(2019) > 乡村振兴 岱山实践 > 产业振兴

细数岱山渔船数量变化,透视岱山渔业发展理念蜕变之路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9年5月5日 08:12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编者按: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振奋人心的成绩,展望催人奋进的目标,我们怀揣希望再次出发。即日起,本报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加减乘除’看变化”栏目,集中推出系列报道,以数据、图表、故事全面反映70年来岱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凝聚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优异成绩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渔业,岱山这座县城诞生发展的根源。解放后,在时代翻涌前进的浪潮中,渔业为岱山的现代化演变迸发着强大的能量。而作为渔业的承载工具,渔船就像一位亲历者,在岁月中诉说和预告着岱山渔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回首岱山渔船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一部海上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可以看到海岛渔民发展理念的转变史。

  波澜壮阔的海上创业史

  机帆船数量30年增长300倍

  撑起岱山工农业总产值“半壁江山”

  解放初期,渔业要发展,必须改造落后的生产工具,渔船的机械化成了重要的任务。

  上世纪50年代初,岱山还没有一艘机帆船,木帆船仅靠潮力、风力甚至人力摇橹助航,难以适应渔业生产高度发展。1956年春,东沙幸福渔业社建成了第一对机帆船,1957年,岱山掀起了开展以机帆化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就此拉开了一部勤俭创业的海上奋斗史。

  为了加速渔船机帆化,岱山渔民艰苦集资,社员们把分红、工资投资入社,女社员搓草绳、敲石子、挑黄沙等收入也全部用于造船。

  当年,南峰妇女取出全部积蓄,变卖金银首饰、铜锡器皿,集资建造了舟山第一对妇女投资并参加生产的机帆船——南峰妇女勤俭号。岱山荣艺越剧团以此事迹为素材,创作了剧名《海菊》的剧本,学习南峰妇女勤俭创业精神在当时蔚然成风。

  “在南峰,我们当时把新造的机帆船叫做‘火囱’船,因为社里的渔民把铜火囱卖了筹款造船。与以前的木帆船相比,机帆船的作业方式更多样,安全性也提高了很多。”

  回忆当初,18岁就下海捕鱼的南峰船厂厂长林行涛记忆清晰,他说,那时候大家一心要把集体经济做强,很少考虑到自己。他的父亲就是岱山第一个“万担老大”林如良,在县委因其历年来的贡献,要奖励他两幢楼房时,他提出,“生产该搞,楼房不要”,把全部屋款用于购置集体生产工具。

  到1986年,全县机帆船数量达到3017艘,与1956年的10艘相比,30年时间足足增长了300倍。此外,我县还不断革新网具和捕捞方式,渔业生产效益不断上升,岱山成为全国10个海洋渔业重点县之一。曾经多年来,渔业产值一直占岱山工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也给渔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实惠,渔民生活得到不断改善。解放后,渔民的收入不断上升,到1990年,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419元,为1950年的59倍。渔村里,低矮小屋翻盖成瓦房,再新建楼房,渔村面貌焕然一新。

  人海和谐的生态新理念

  三年拆解转产渔船274艘

  “减船转产”修复振兴舟山渔场

  2016年8月18日,40艘渔船在盈洲船厂、闸口船厂、南峰船厂这三个船厂进行集中拆解,岱山自此吹响了“减船转产”三年行动的冲锋号。而在此前两年,岱山已经在“一打三整治”行动中,拆解“三无”渔船721艘。

  在渔船数量上,从做“乘法”到做“减法”,是岱山渔业发展向健康可持续方向转变的现实写照。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因捕捞强度过大,近海资源开始减少,曾经一网可捕千担的大黄鱼,成了东海“出水文物”。据统计,在2014年启动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之前,浙江年平均捕捞量超出海洋渔业资源最大可捕量54%。近海渔场渔汛大量消失,鱼类种群结构小型化,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形成了“东海无鱼”困局。

  2001年,面对传统渔场大幅缩减、捕捞产能严重过剩等因素,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出台相关政策,启动减船转产工作。我县渔船数量开始走上“减法”之路。

  2016年5月,我县制定出台《关于帆张网、蟹笼等作业渔船减船转产的若干规定》,3年内重点减少帆张网、蟹笼等作业渔船。“2016年当年,我们就完成了农业部要求的三年任务目标,此后每年仍超额减船数十艘。”县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朱若欣告诉记者,目前我县还有捕捞渔船、辅助渔船1900余艘,机动渔船数量相比上世纪8、90年代高峰期时的3000艘左右,足足减少了近40%。

  减船转产不但降低了捕捞强度,通过淘汰老旧渔船、减少帆张网、蟹笼船等高危作业渔船,我县捕捞结构更趋合理,渔业安全生产状况大为好转。

  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

  渔船“安全家当”做足加法

  让渔民出海作业更有安全感

  出海捕鱼是个危险行业,海上风暴时刻威胁着渔民的生命安全。解放前,渔民常在风暴间隙捕捞,工具简陋,没有气象预报设施,致海难事故频频发生。这从当时流传下来的渔家歌谚上可见一斑,“尸骨抛沙滩,有囡勿嫁南峰囝”。

  自解放以后,渔业安全生产成为渔业工作的一个重头,特别是近年来,保障渔民的生命安全已经摆在渔业工作的第一位,渔船安全设备不断做着“加法”。

  1952年,第一件安全设备收音机走进了海岛渔船,当年衢山设暴风警报站,省水产厅拨给岱山第一台渔用收音机。1955年,我县主要渔船都配上了收音员,接听风暴消息,按规定标识,白天挂竹球、晚上挂灯示警。1958年,渔用收音机在全县普及。

  随后,渔用电台、单边带电台等新型电讯设备在渔船上开始普及。“有风保安全,有鱼保丰收”成为当时渔民对电台的称誉。此后,电讯设备一直更新,渔船上先后用上了高频对讲机等设备。

  近年来,大轮碰撞事故已经成为威胁渔民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我县开始在渔船上安装并实现全覆盖卫星船位信息终端、AIS渔船自动识别报警系统终端。

  “使用AIS避碰系统后,大轮碰撞事故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卫星定位系统的使用,则让海上施救更加快速有效。”县海洋与渔业局信息中心主任郑磊说。

  2016年,我县又对AIS系统进行了智能化升级,以实现精准报警。此外,船用雷达、人船联动系统、海上wifi等硬件软件设备,也一件件“走进”渔船。

  “下一步,我们将以智能化、数字化推动渔业安全生产,让更多有效的‘安全家当’上船。”郑磊说。

 
来源:今日岱山 作者:本报记者 董冬 通讯员 胡玲翁 初审编辑:刘王明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了不起的你】 包珂华:“虚拟战...
东沙古镇:优化交通配套设施 提升...
秀山乡:优化岛内公交线路 增设石...
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开展大气专...
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舟山专场...
【攻坚突破 实干奋进】一季度 全...
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开展大气专...
示范引领 传承家风
【攻坚突破 实干奋进】同比增长11...
“五一”假期 全县水陆客运量超18...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