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骚扰电话重在源头治理

  近日,岱山法院分别对装修公司、房地产销售公司、物业公司的3名员工判处1至2年不等的缓刑,判罪的原因就是打骚扰电话,触犯了相关法律。(6月21日《舟山晚报》)

  关键时刻需要监管部门“亮剑”。这次岱山法院运用法律手段对这骚扰电话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彰显了法律的严肃性,也给一些不法商家以警告。近年来,工信部等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政策制度、提升技术手段、加大惩处力度和强化社会监督,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骚扰电话、垃圾信息蔓延态势,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有所提升。

  说起骚扰电话,相信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受过其害。目前骚扰电话手段和频率也大有“升级”之势。如参加一项考试,培训电话随之而来;办理一张银行卡,贷款电话紧跟其后;甚至在中介网站浏览过房屋交易信息,也会接到房产营销电话……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从最初的人工盲播推销,到现在根据潜在目标需求进行“精准定制”,骚扰电话已经到了猖獗泛滥的程度。影响用户正常通讯、打扰工作生活之余,其背后凸显出的个人信息泄露,并由此衍生出的虚假营销、电信诈骗等乱象,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近年来,针对骚扰电话这一“社会公害”,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从电信运营商到互联网信息安全服务企业,都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但尽管如此,骚扰电话仍然屡禁不止,这与源头治理层面还留有短板和漏洞不无关系。

  铲除骚扰电话“牛皮癣”需多方合作,斩断利益链条。作为管理部门和运营机构,应当主动作为,在技术层面上对各类骚扰电话加以拦截、约束和限制。运营商要不折不扣推进手机实名制管理,彻底掐灭某些电销公司“你投诉标记,我注销换号”的侥幸心理。

  整治骚扰电话,除了严厉打击非法拨打者和电话营销机构,更要盯紧乱象源头,包括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者、非法代办专用号码的电信增值业务公司的整治,以及电信运营商和工信部门加强对语音线路和号码资源的管理,都应该形成更大合力,用更深层次的“组合拳”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面对骚扰电话,除了寄望于信息安全技术不断完善,期待政府在针对骚扰电话的整治行动中,用好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让那些非法收集倒卖个人信息、非法经营电信业务者付出应有代价,也期待更加严密完善的举措和制度能够堵住号码线路管理漏洞,还给用户早该拥有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