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流动摊点安个“家”

  岱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帮那些确实存在困难的摊主补办相关证照。共设置了17个小修理摊摊位,每个摊位都设有独立的电表,总占地面积约100多平方米。(9月19日《今日岱山》)

  看到这篇新闻报道时,真心为岱山执法部门的人性化“柔性执法”而感动,也为这项有“温度”的城市管理措施点赞!

  笔者曾看到一些小贩开着面包车或者三轮车在马路边摆卖水果、衣服,这些小贩们一听到有人来检查,就会迅速撤离。有一对老夫妇甚至在人行道旁,用四根木桩搭建了一个高约四米高的摊位。对于其摊位的安全性颇为忧虑,为他们如此辛苦赚钱感到很心酸。笔者以为,治理流动摊点既不能采取“赶”的办法,也不能动不动就罚款、“一锅端”,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较好的办法是以疏导解决为主。在大力支持创卫活动的同时,可否让管理更人性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否借鉴一下岱山对于流动摊点的人性化管理?

  多年以来,城管和流动摊点就像是天敌,经常在街道上演猫捉老鼠的追赶戏。一方面,为了道路通畅,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城管不得不对流动摊点实行严管,严厉打击。另一方面,流动摊点为了维持生计,顶着被城管捉的风险,提心吊胆地做生意。目前岱山县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共设置了17个小修理摊摊位。让马路两旁的小修理摊贩做买卖更安心,不仅解决了摊主的生计问题,又能继续方便群众小修小补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解决了城市管理的难点,有效缓解城市执法人员与流动小贩的“游击战”这一矛盾。 城管和流动摊点也可以是朋友,共同为舟山“崛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