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善用“乡贤”力量

  近日,记者从岱东镇获悉,该镇优化发展布局,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搭建“回乡”平台,以聚焦各类人才为着力点,拓宽人才引培渠道、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振兴乡村产业经济注入人才支撑。(9月10日《今日岱山》)

  岱山县近年来大张旗鼓实施“乡贤回归工程”,请贤、招贤、留贤,大打亲情牌、生态牌、产业牌和文化牌,成功引进多位“乡贤”返乡,他们能干事、会干事,也能干成事,为当地乡村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空;岱东镇把“乡贤”的力量充分运用到基层治理工作中去,6名乡贤入驻涂口村“乡贤调解室”,开设“乡贤讲堂”。依靠“乡贤”化解纠纷、调解矛盾、吸纳民意,建立起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

  由“乡贤”一词,很容易联想到“乡绅”。相对于“乡绅”,“乡贤”的外延更广,也更符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而中国古代社会的基层治理,曾在相当长时期要借助于“乡绅”的力量,他们或是退休的官员,或是德高望重的硕儒,或是大姓家族的领袖;他们三种角色集于一身:在乡村治理中扮演“参与者”,在“官、绅、民”之间扮演“中间人”,在乡村道德建设、秩序维护方面扮演“领导者”;他们既是乡邻利益的代言人,同时又是官民冲突之间的缓冲带。著名学者梁漱溟如此肯定“乡绅”的作用:“他代表理性,主持教化,维持秩序。夫然后,若农、若工、若商始得安其居。”

  时代赋予了“乡贤”以新的内涵,也赋予了其新的责任。乡村振兴靠什么?要有资金,要兴商办厂,在这方面,“乡贤”中的企业家群体可谓中坚力量;要看得远、想得深,要有创新意识,“乡贤”中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可谓舍我其谁;要重建乡村文明、道德秩序,找回传统与文脉,扫除蒙昧、开启民智,那么“乡贤”中的艺术家、建筑师、科学家等等就大有用武之地。

  善用“乡贤”的力量,也存在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关键还在我们的基层组织要有“三顾茅庐”的诚意、“以乡贤为师”的胸襟,尤其需要建立起通畅的表达通道、宽松的营商环境,鼓励“乡贤”为家乡建设献策献言、捐资创业。

  在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方面,岱东镇加强和外出“乡贤”沟通联系,动员、鼓励在外“乡贤”支持家乡发展,截至目前已有7名“乡贤”回乡创业,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打造蟹文化产业园、上船跳生态农庄等4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