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旅游 > 旅游动态

静静地,寻访东沙古渔村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9年12月13日 18:2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几千年来,这里曾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偏僻角落;三百多年前,它却成了“船以千数、人以万计”的渔船聚集地和岱山县东沙镇先居民的安身立家之所;而今它又成了“斜阳照古屋,难闻鸡犬声”的寂静村落。沧海桑田,时代的变迁在这儿演绎了多么生动的写照。现在漫步在沿岙而修的沙石小路上,听着寂寞的浪潮涌动时发出的独吟,谁会想到历史曾经在这里写下过辉煌的篇章。

  这里就是位于浙东名镇——渔都古镇东沙镇东北角的小岙古渔村。初夏的一天,我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宁静的小渔村,寻觅东沙先居民的足迹。它的对面就是闻名浙东的岱衢渔场——大黄鱼的故乡。金灿灿的大黄鱼、银闪闪的鳓鱼成就了小岙昔日的繁华和热闹,那时流传着“前门一港金,后门一港银”的说法。

  渔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那时朝廷召复,海禁重开,各地渔民竞相进入岱衢渔场。先有蟹浦棉纱网船到东沙打桩捕鱼,搭棚晒鲞。随之,象山、奉化、温台一带渔民先后进入东沙,为方便捕鱼,他们就陆续来到这个出门就是渔场的东沙小岙安家落户,逐渐形成了一个渔村。这些从各地迁入,以海为生,以渔为业的渔民就成了东沙最早的居民。

  现在,昔日的渔村依旧保存完好。放眼望去,整个渔村依山势而建,从高到低,由数十座清末民初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渔民住宅组成,排列得错落有致。一条条青石板或鹅卵石铺成的小径蜿蜒出没其间,隐约可见。“乱石墙,灰砖瓦,青苔爬上檐。黑漆门扉红窗格,庭院深深草色浓。”如今的小岙渔村愈发像一个古朴深沉的老人,似乎每一次随意的回想中都藏着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无心的触摸下都留着历史的痕迹。

  我沿着同样是青石条铺成的石阶上去,一个转弯,一道长着仙人掌的乱石围墙和一座爬满青藤的老屋,蓦然跳入眼里。围墙经过海风长年累月的吹蚀,已有千疮百孔的风化痕迹,一层薄薄的青苔覆盖在上面,倒更显出它的苍劲坚硬。

  这里的住宅外墙都用石头筑成。这是因为小岙渔村背山面海,经常要受到台风和海浪的侵袭,渔民住宅墙体非坚固不可。也正因为这一点,上百年前建造的渔家住宅基本未被风浪毁坏。再加上小岙地处偏僻,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沙人口的大批外迁使得大量祖传的渔民住宅空置,房屋结构和渔村整体格局未遭改变,我们也才有幸可以看到典型的海岛渔村的原貌,并在此了解海岛渔业发展的历史演变。

  小岙最早的居民从镇海蟹浦迁入,他们的住宅几经变迁,由最初的草棚、草屋渐进到清末民初的青灰瓦乱石墙木结构房子,到上世纪60年代,有一部分渔民就住上了水泥房屋。清末民初时,舟山各海岛渔村渔民住的大多还是矮小阴暗的茅草屋,而这里的渔民依托濒临岱衢洋盛产大黄鱼的优势,生活富庶,已住上了木结构房屋,家具等陈设也比较讲究,大眼床、三环凉床、七环眠床、沙柜、大柜、房桌等,一应俱全。上世纪60年代,渔民的生活进一步改善,一些旧屋逐步改建成水泥结构房子,屋内简洁宽敞。一些现代化家用电器譬如电灯、电话、收音机、留声机等都逐渐进了渔家。

  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东沙渔民总免不了要向儿孙们说说当年这儿的盛况。留守这里的一位80多岁的东沙老渔民告诉我,他小时候,这儿的大黄鱼简直多得不得了,铁畈沙海滩落潮时经常可以捡到洄游不归的大黄鱼(小岙古渔村又名铁畈沙,东沙人一直来都这么称呼,因为过去这儿曾经是千步金沙滩,其硬如铁而得此名)。渔汛季节,附近居民甚至可清晰听到千千万万条黄鱼发出的“咕咕”叫声。所以,大黄鱼在东沙又有个别名——“叫鱼”,而渔民把抲黄鱼称作“抲叫鱼”。据记载,每逢渔汛,江苏、浙江、福建沿海诸省渔船云集东沙,千帆汇聚。东沙角山嘴头和铁畈沙洋面,渔船密集,几百号冰鲜船,百余只驳鱼舢板日夜运鱼;近海口50多具落地灶,昼夜烤网;山嘴头、铁畈沙等渔埠卸鱼、装盐、运送给养通宵不绝。足见当时鼎盛气象。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岱衢洋鱼类资源的逐渐衰退,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小岙渔村渐渐归于沉寂,上世纪80年代居民大量外迁,这里就更加人迹罕至,偶尔有附近渔民来滩涂上拾海瓜子、抲虾摸蟹什么的,也只是给偌大的滩涂平添几个弯腰弓背的模糊身影,更显得萧瑟落寞,倒是盘旋海上的海鸟尖利的鸣叫,时不时划破这儿凝固的寂寥。

  我走进渔村古屋,一股浓浓的海味扑鼻而来。这里作为过去渔民住宅的典型,将成为镇里正在开发的小岙渔村旅游景点之一。像这样的古宅安排了好几处,分别按照不同年代的建筑陈列同时代的渔具和渔民生活用品以及一些鱼类图片、标本等。据屋主人介绍,这座古屋建于清末民初,正屋两间,边屋一间,还有一个舍头间。舍头间较大,渔家烧饭、用膳、盥洗、纺纱织网、会客聊天等都在此进行。正屋是卧室,里面摆放着红漆木质家具,典雅大气。旁边还有一间堂前,作红白喜事之用,平时也可用来堆放渔具。另外,渔村还有不少古屋正在被开发利用,用来发展海岛民宿经济。这些房子在保留原来结构、风貌的基础上,还增添了一些坐便器、水龙头等现代设施。镇政府的近期目标是将小岙渔村打造成海岛民宿村。

  我一个人在屋与屋之间慢慢地边走边看,感受着这种古朴宁静的气氛,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的渔村小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世俗的羁绊,也远离了内心的躁动,在这海、天、山、屋、人融为一体的空间真正体会了一种超凡脱俗、回归自然的心情。

  我游兴不减,在青石小巷中缓步行走,总感觉喊一声就会有一种空灵的回声,而不经意的抬头又会看到一个朴实秀气的渔家姑娘正朝自己微笑。我爱抚地摸着两旁斑驳的屋墙,抬头上面是一飘带似的天空,湛蓝湛蓝的,照亮着下面的石径。沿着悠悠小巷,我又原路返回到了沿岙而修的沙石小路,走过散落着乱石的泥涂,登上一块状如小山的礁石,极目远眺,海天交接的远处有两只渔船的影子,仿佛一张定格的照片,再回望小岙,在夕阳的余辉中正散发着浓浓的渔村风情。

  我选了块平整的石面坐了下来,想象着这里开发成旅游景点和建成民宿村以后的情景,也许这里又会恢复昔日的热闹。一批又一批的人会来这里追寻海岛先民的足迹,感受渔家独特的风情和浓郁的海味;也许会有更多的学者文人来这里探索挖掘海洋文化的内涵,或者吟诗作画,享受人与海洋的和谐快乐。这个海滩上也会有更多拾贝、捉蟹、捡螺、滑泥的人,还有摇线织网、划船垂钓,体会渔家风情的游客的身影。一只只游船会在海上穿梭往来,迎来送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想到这儿,我笑了。这儿一定会有更多的欢笑声、赞叹声以及疯狂的呐喊声。 毕竟,历史是不甘寂寞的。

 
来源: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翁志峰 初审编辑:陈慈君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与汛期赛跑 我县提早完成病险水库...
卢建波检查督导生态环保工作
县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节前市场检查
长涂推出“礼堂看四季”系列活动
县总工会以暖心举措助力“三支队...
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走进衢山镇...
税收大数据“画像” 助力海岛经济...
医防协同促健康 我县开展中老年人...
岱北水厂加紧建设 工程总进度过半
浙江省十一县市(区)中国画作品...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